今日最健康》只花1分鐘!若做不到這動作 恐罹帕金森病
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失智症的常見神經退化疾病,目前醫療仍無法完全治癒,一些症狀與檢測,能夠幫助早期發現。(示意圖/Shutterstock)
54歲的臺語歌後詹雅雯確診帕金森氏症,目前已是左腦中度萎縮。詹雅雯曾在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疾病讓她常有不明疼痛,平衡感也變差,前陣子還跌了一跤,撞到頭也傷了肩膀。帕金森氏症大多於55~60歲之間發病,典型的臨牀症狀爲靜止性顫抖、動作遲緩、齒輪樣肢體僵硬和姿態異常。目前還不清楚帕金森氏症的真正原因,多朝向遺傳、基因突變與毒物等環境因素持續研究。
帕金森氏症是腦內稱做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肌肉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大大阻礙患者活動能力,是僅次於失智症的常見神經退化疾病,目前醫療仍無法完全治癒。
臺大醫院神經部數據顯示,臺灣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約爲58歲,典型帕金森氏病有3種表現:震顫(手部發抖)、四肢僵直和行動緩慢。但許多患者初期常被當作老年退化甚至中風,在不同科別輾轉求醫卻不見療效,等到後期症狀出現,不但過了早期治療的黃金時機,也讓患者多承受了不必要的醫療措施。對此,臺灣動作障礙學會指出,試着花1分鐘做這動作,可以初步看出有無異狀:
●帕金森氏症的臨牀表徵與診斷
帕金森氏症典型的臨牀表徵爲靜止性顫抖、動作遲緩、齒輪樣肢體僵硬和姿態異常。
1.靜止性顫抖:臺大神經部特別提醒,帕金森氏症最常見的顫抖,是從單側的手部開始,將手靜放在腿上不動時,可明顯看出抖動相當厲害,就像銀行櫃員以手指數鈔票一般、約每秒3到5下的抖動頻率。若把手伸直或是拿東西作動作時,手部的抖動會因此減緩許多或是消失。
2.動作遲緩:運動能力降低、動作緩慢或減少,站立時駝背無法挺直、走路時上肢無法協同擺動,行動像木偶。
3.齒輪樣肢體僵硬:肌肉僵直,尤其在病人放鬆的情況下扳動他的手腳,仍會感到喀喀喀像齒輪一樣的阻力。合併有臉部表情木然,臉上像是戴着面具沒有表情;多口水、上身向前傾,字跡越寫越小而亂。
4.姿態異常:平衡失調,常錯步跌倒,連帶着姿勢、步伐不正常,小碎步走路是特徵。
(圖/中時新聞網陳友齡製圖)
除了行動與外觀表現之外,患者也有其他表徵,像是躁動、時常有強烈的疼痛感、沮喪憂鬱,以及睡眠失調、嗅覺喪失、聲調改變,便秘等。
由於目前仍沒有根治帕金森氏症的方法,但透過藥物、手術等治療,可以明顯減緩症狀,使患者維持獨立生活,重點就是早期發現。臺灣動作障礙學會指出,每個月「8」號不妨揪家人一起自我檢測巴金森病,早期治療能有效延緩惡化進程,協助患者有機會掌握更長的健康餘命。
桃新醫院神經內科吳奇霖醫師提醒,雖然帕金森氏症成因不明,但是一些環境因子,有可能增加帕金森氏病的風險。包括曾有頭部外傷、維生素D的攝取不足、經常接觸重金屬、殺蟲劑、除草劑、化學溶劑等,憂鬱、壓力與體重過重者,都被列爲高危險因子,日常生活可以稍加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