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戰略/中俄砌金磚 挑戰美元霸權
金磚國家2014年成立「新開發銀行」,圖爲位於中國大陸上海的「新開發銀行」總部大樓外觀。(路透)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16次會晤10月22日至24日將在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首府喀山(Kazan)舉行,這是今年1月1日金磚國家擴員後的首次峰會,格外受矚目。
根據俄羅斯總統府消息,今年金磚峰會主席國—俄羅斯總統普亭7月11日在聖彼得堡第10屆金磚國家議會論壇全體會議致詞時,形容當前國際情勢是金磚國家和其他發展國家,與「黃金10億人」國家間的對抗。
金磚國家起初的動機就是尋求發出自己的聲音,以對抗導致2008年嚴重金融危機的西方。
俄倡新金融平臺 對抗G7
俄羅斯下諾佛哥羅市6月舉行金磚國家外長會議前夕,一名路人行經會場外。該會議於6月10日、11日召開。(路透)
普亭表示,「黃金10億人」試圖鞏固某種秩序,而金磚國家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推動全球經濟積極變化,包括開發可靠的金融工具。
普亭指出,作爲2024年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俄羅斯的主要目標就是爲所有成員國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黃金10億人」是俄羅斯作家齊庫諾夫(Anatoly Tsikunov)1990年在其著作《世界政府的陰謀:俄羅斯和黃金十億》中首次提出的。該理論認爲,以G7爲首的發達國家(約10億人)消耗了地球上多數的資源,並意識到資源有限,從而尋求擴大對世界其他地方的控制,以確保本國優勢地位。
而美國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吉姆.歐尼爾(Jim O'Neill)應該未曾料到,他在2001年不經意提出的「金磚4國」概念,經過20餘年竟逐漸成爲一個對抗西方發達國家的新經濟集團。
歐尼爾當時以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四個國家英文名稱字首組成縮寫詞(BRIC)。直至2006年,金磚4國外長才在聯合國大會期間首次會晤,象徵金磚國家間合作機制正式啓動。2009年6月,金磚4國領導人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首次會晤,推升至峰會層級。
2011年接納南非加入,金磚機制英文名稱改爲「BRICS」。同年11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在法國坎城20國集團(G20)峰會前舉行首次非正式會晤。金磚國家領導人迄今已進行15次會晤和9次非正式會晤。
爲壯大對抗G7「黃金10億人」陣容,今年1月金磚國家再度擴大陣容,接受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衣索比亞爲正式成員,增爲10國。
金磚國家機制何以能從原本鬆散的對話平臺,逐步集團化並吸收新成員加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引述俄羅斯金磚國家研究國家委員會執行主席託洛拉亞觀點指出,金磚國家起初的動機就是尋求發出自己的聲音,以對抗導致2008年嚴重金融危機的西方。
5名創始國 不滿金融體系
託洛拉亞表示,金磚創始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作爲一個不滿當今世界秩序的非西方國家聯盟,最不滿的與其說是軍事,不如說是金融—經濟。
因此,金磚國家2014年成立「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NDB)。根據總部位於上海的新開發銀行官網介紹,該行旨在爲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和永續發展項目籌集資源。
新華社報導,新開發銀行第9屆理事會年8月29日至31日在南非開普敦舉行,新開發銀行行長、巴西前總統羅塞夫表示,新開發銀行將擴大成員國本幣融資。
羅塞夫提出,「使用本幣是一種戰略選擇」,擴大本幣融資是新開發銀行2022年至2026年的主要戰略目標之一。新開發銀行正在建立以可持續發展爲導向的本幣融資,目標是將以成員國本幣融資比率提升到30%。
所謂「使用本幣」其實就是擺脫美元霸權的委婉說法。南非央行行長去年4月就警告,新興市場「面臨着長期更容易出現貨幣貶值和通膨上升的嚴重風險」。印度央行一篇論文也認爲,美元的全球角色存在「內在缺陷」,即美國經濟的疲軟會導致「混亂」和美國以外地區的過度損失。
非美元支付 符合中俄利益
在金磚國家組織擴大的同一時間,中國與歐美競爭日益激烈,俄羅斯則因烏俄戰爭而遭受西方制裁,幾乎被摒除在國際支付體之外。戰爭爆發後,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即根據歐盟決議,於2022年3月逐步斷絕俄羅斯金融機構使用SWIFT系統。
因此,中俄對於構築一個「非美元」經濟集團都有迫切需求,並致力於打造獨立於美元之外的支付體系。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陳鬆興接受本報訪問表示,俄羅斯當然希望能快點找到替代性貨幣,或是替代性的付款機制。
「德國之音」報導,俄羅斯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8月初就不諱言指出,莫斯科計劃在金磚國家框架下,創建一個獨立於美元的金融結算平臺「金磚之橋」(BRICS Bridge)。
馬特維延科說,俄方正在和所有金磚成員國進行對話,若一切順利,「它將像炸彈一般爆炸」。
金磚之橋 可能是數位貨幣
儘管此一議題或將在10月喀山的金磚峰會上討論,但馬特維延科也強調,「金磚之橋」不太會構建一種統一貨幣,「也許只是某種現在正在推廣的數位貨幣」。
德國柏林日報分析稱,金磚各國領導人在10月峰會上能否就「金磚之橋」取得共識依然存疑,至於「摧毀美元霸權」之說現階段就更加不切實際。
路透指出,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地緣經濟中心6月公佈一項研究報告「美元主導地位監測」提到,美元繼續在全球外匯儲備、貿易結算和貨幣交易中佔據主導地位,其作爲全球主要儲備貨幣(reserve currency)在短期和中期內地位依舊穩固。
全球支付佔比 人民幣仍低
臺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分析,中俄兩國要構築非美元經濟集團的過程將會「非常非常漫長」。雖然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的地位正在提升,在國際貨幣基金(IMF)表決權的份額也在提高,但截至目前爲止,人民幣佔全球貿易總額依然有限。
根據SWIFT數據,今年7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佔比達到4.74%,爲連續第9個月超越日本,且爲有紀錄以來最高水準,但與美元(佔比47.81%)、歐元(佔比22.47%)仍差距不小。
張登及認爲,下個指標就是看人民幣能否在未來5年內超過英鎊(目前佔比7%),「若(人民幣)超過英鎊,就會是一個里程碑」。
中俄也都明白,要打破美元霸權並非一蹴可幾,無論如何,金磚國家機制已經行動,並且正吸引更多國家加入這個非西方、非美元的經濟陣營。
金磚十國 VS. G7 製表/陳湘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