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爭」作者:川普恐不再補助半導體

美國塔弗茲大學學者、「晶片戰爭」一書作者米勒廿七日參加「美國新總統下的全球科技供應鏈」線上論壇時說,「晶片法」的框架雖不至於大規模變動,但美國新一屆國會聚焦減稅,未來批准更多半導體廠補助的可能性低。

米勒提到,部分共和黨人在選戰時質疑拜登政府任內的晶片法,但該法最初在川普第一任內提出,之後由兩黨通過,這代表它獲廣泛的跨黨派支持。

美國國會前年在兩黨支持下通過晶片法,允諾提供廿一家企業補助,以吸引晶片製造商將產線從亞洲拓展至美國。補助大多流向臺積電、英特爾及三星電子等。

米勒預料,美國政府與不同半導體公司簽署的許多協議將在今年底前完成,即拜登政府下臺前。這代表這些協議將大致底定,晶片法的補助流向也相當明確。他表示,「某些公司未能達到其里程碑,需(與美國政府)重新談判,這有可能,但我不認爲晶片法的框架將有大規模變化」。

不過米勒也指出,晶片法提撥的三百九十億美元(約臺幣一點二八兆元)補助用罄後,未來若想要更多資金就需國會批准,但新一屆國會將聚焦減稅,不利半導體業者獲更多補助。

米勒還說,美國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將持續與臺灣、日本及南韓合作,國際半導體供應鏈的運作完全仰賴歐美、臺日韓合作,沒任何一國能自給自足,這也不可能,就看具體條件怎麼談。

米勒研判,美中人工智慧(AI)晶片運算能力,今後幾年可能保持一樣差距,臺積電在技術上仍將明顯領先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雖然有人可能覺得未來更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未必那麼重要,但至少在接下來幾年內,能否取得臺積電技術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