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影:1939年,日本佔領時期的徐州

2019年,日本京都大學綜合博物館舉辦了一次特別展覽,公開展出了約3.5萬張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老照片。與此同時,這些照片也全部對公衆開放,可以在網上免費下載。

這些照片結集爲《華北交通寫真》,由“華北交通株式會社”於1939年至1945年期間在中國北部西北部拍攝的。“華北交通株式會社”當時管理着中國北部和西北部的鐵路、公交、船舶等交通網絡。這批照片中,幾乎沒有戰爭場景,主要以華北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人力資源開發、產業發展狀況爲多,風土人情,民俗文化及文物等內容也不少。

雖然名爲《華北交通寫真》,但照片實際囊括了中國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今天發佈一組徐州的老照片。

1938年5月19日,持續四個多月的徐州會戰結束——日本軍隊從三面攻入徐州城中,徐州淪陷。這組照片拍攝於1939年,真實記錄了徐州陷落之後的影像。

徐州二馬路。

清初,徐州先後爲江南省和江蘇省所屬直隸州,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升爲徐州府,轄領一州七縣。民國初,廢徐州府,府地附郭銅山縣,後曾設徐海道,治所在銅山(徐州)。抗日戰爭時由銅山縣析置徐州市,曾爲汪僞國民政府淮海省省會。中華民國時期,徐州爲國家重點建設的八大城市之一。

北支局派遣員殉職之碑。碑在徐州子房山。

快哉公園,遠處是快哉亭。快哉公園是徐州最早的園林公園,快哉出自於蘇軾的《快哉此風賦》。

春日徐州,一名老者在湖邊擺起茶攤。

婦女們在河邊洗衣,遠處是一座拱橋,具體位置不知。

一羣孩子趴在橋上玩耍。

溪邊玩耍的兒童,此時是四月,冬裝已經穿不住了。

子房山上的日本守備軍人。

一家收動物皮毛的店鋪。

一人在整理皮毛。

滿院子都是收來的皮毛。

收拾後打包,不知用在何處。

在河邊清洗動物皮毛。

雲龍山貞節牌坊。雲龍山原有貞節牌坊二十二座,建造年代從乾隆年間起至宣統年間。如今幾乎全部被毀。

五省通衢牌樓,位於徐州北關慶雲橋東的黃河故道南邊。牌樓正中橫匾北面書“大河前橫”,南面書“五省通衢”。

從高處俯瞰徐州城,盡頭處是五省通衢牌樓。

徐州城內。

遠處是徐州鼓樓,曾經的江北第一樓,可以看到明顯被戰火摧殘。

徐州鼓樓。

徐州大同街,遠處是鐘鼓樓。

徐州街市,三輛人力車經過。

徐州商業街,不知這是哪一條馬路,熟悉徐州街道的可以留言告知。

街上兩名日本婦人。

徐州街市。

西南土城街一戶人家。

西南土城家的農具和驢。

老人和小孩,此時已是11月,穿上了冬裝。

普通人家的生活場景。

戴虎頭帽的孩童。

在家中做針線活的婦人。

在縫被褥。

穿着棉襖光着屁股的三個孩子不知在玩着什麼。

兩名婦人在紡線?

戲馬臺,戶部山全景。

一座戶部山,半部徐州史。戲馬臺位於戶部山頂,因西楚霸王項羽在此秋風戲馬而得名,隋唐宋元時期,贏得了“古城徐州第一勝蹟”的美名。

一處人家門口,婦人們在洗衣。

居住的黃河邊的人家。

應該是一處車馬店的馬廄。

普通農家。

舊黃河堤防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