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PO丨自動駕駛獨角獸資本賽道集體衝刺

進入2024年,廣東自動駕駛領域的多個獨角獸,正在集體衝刺資本化賽道。

7月10日,背靠廣汽集團和騰訊控股兩大股東的如祺出行頂着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概念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爲國內“自動駕駛運營第一股”。近日,廣州另外兩家自動駕駛獨角獸均傳出衝刺IPO的消息。位於廣州市黃埔區的文遠知行在美國證監會(SEC)公開披露招股書,尋求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小馬智行的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目標上市地點爲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或紐約證券交易所。

由於港股和美股對初創企業上市條件要求比較寬鬆,當下自動駕駛企業普遍面臨虧損“魔咒”,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因此,對資金的迫切需求促使它們紛紛將目光投向港股和美股。然而,自動駕駛行業在技術突破與商業化落地方面仍面臨重重挑戰,IPO能否真正成爲這些企業破解難題、實現跨越的鑰匙,尚需驗證。

文遠知行赴美上市再近一步

2023年8月25日,中國證監會官網披露了文遠知行(WeRide Inc.)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文遠知行尋求美股IPO的計劃浮出水面。在中國證監會備案通知書給予的12個月期限即將到期之際,2024年7月26日,文遠知行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了招股說明書,距離其首發上市又跨近一大步。

一紙招股說明書揭開廣州自動駕駛獨角獸的神秘面紗。資料顯示,文遠知行成立於2017年,自述是“全球首家自動駕駛企業”,產品在7個國家30個城市運營測試,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在4個國家獲得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許可的自動駕駛公司。提供從L2到L4的自動駕駛產品和服務,滿足包括交通、物流和環衛行業在內的需求。

此次衝刺美股IPO,文遠知行初始預計發售645萬份美國存托股票(ADS),發行價格區間爲15.50至18.50美元。按發行價區間的上限計算,文遠知行的市值約爲50億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文遠知行在2022年營收曾大幅增長,由2021年的人民幣1.382億元大增281.7%至2022年的5.275億元,但在2023年度略減至4.018億元,而今年上半年,營收還在小幅下滑,相比於2023年上半年的1.829億元人民幣,降至1.503億元。

更讓投資人關心的是,文遠知行自成立以來一直未能實現盈利,且虧損還在擴大,預計仍將持續一段時間。據招股書披露,其在2021年至2023年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虧損10.07億元、12.98億元、19.82億元,今年上半年仍虧損8.81億元,2021年至今虧損已經超過51億元。

自動駕駛行業科技含量高,門檻高,投入大,盈利週期長,資金短缺、虧損幾乎是這類初創公司逃不過的難題,尋求資本化也是最直接的解決方式之一。文遠知行在招股書中分析稱,其收入的主要來源是L4級自動駕駛汽車的銷售,主要包括機器人巴士、機器人出租車和機器人清掃車以及相關的傳感器套件,以及提供L4級自動駕駛和ADAS服務(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與全球上市的L4自動駕駛公司相比,我們在2021、2022和2023年的淨虧損最小。”文遠知行的管理層表示。

自動駕駛行業的特點是存在大量技術和商業挑戰,持續不斷的大額研發投入和大規模商業化進展成爲影響自動駕駛行業的關鍵因素。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文遠知行的研發費用分別爲4.432億元、7.586億元和10.584億元。儘管上述研發投入金額在全球自動駕駛企業中並不突出,但已經佔到其各年度收入的320.7%、143.8%和285.5%。2024上半年,研發費用爲5.172億元,且管理層預計還將投入大量資源和費用用於技術研發。

自動駕駛行業的大規模商業化仍處於測試階段,除了核心技術外,市場認可度、監管政策等因素都會極大影響商業化進程。“自動駕駛技術是一項新興技術,我們在開發和商業化、技術方面面臨重大挑戰。我們的技術可能沒有我們預期的那麼好,或者我們需要比目前預計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商業化。”文遠知行管理層在招股說明書上坦言目前企業存在的風險。種種因素顯示,盈利仍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文遠知行的難題,而在美股成功上市後,文遠知行能否獲得投資人青睞,儘快獲得資金補給也未可知。

“Robotaxi第一股”面臨考驗

資本市場將給自動駕駛行業帶來的是機遇還是考驗,從已經上市的企業表現可窺見一斑。

7月10日,如祺出行正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交易,主打Robotaxi概念,計劃將上市募資金額的40%用於自動駕駛及Robotaxi運營服務研發活動。招股說明書顯示,如祺出行爲全球首個推出有人駕駛網約車與Robotaxi商業化混合運營的出行平臺,也是國內首個擁有商業化自有Robotaxi車隊的出行服務平臺。

然而,從上市後的股價表現上看,如祺出行並未獲熱烈追捧。上市當日,如祺出行發行價爲35港元/股,開盤即破發,報30港元,當日收盤報33.90港元,下跌3.14%。而在8個交易日後的7月19日,股價收盤報18港元,距發行價格已近腰斬。截至8月14日,港股收報25.70港元,市值52.46億港元,仍處於破發狀態。

影響投資者對如祺出行預期的,首先是行業和公司自身業績情況。儘管主打Robotaxi這一新興概念,但從業務組成上看,主要業務來源仍是網約車服務。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年底,營業收入分別爲10.14億元、13.68億元、21.61億元,其中網約車收入佔比爲99%、91%、84%。公司尚未實現毛利層面盈利,2023年毛虧損爲1.5億元。網約車服務行業競爭激烈、扭虧趨勢尚不明朗,如祺預計2024年—2027年將繼續產生淨虧損及經營淨現金流出。

同時,投資者對Robotaxi大規模商業化前景仍有疑問,也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如祺出行預期Robotaxi的大規模商業化要在2026年實現,但制約無人駕駛技術大規模應用於網約車的不僅僅是技術與安全性,還有監管規則,因此可能在技術成熟之後仍很難實現規模化應用。有券商研報分析,Robotaxi商業化落地仍需較長時間,是投資者情緒偏弱的原因之一。

行業走到商業化關鍵路口

經過了近10年的孵化,自動駕駛行業從萌芽到駛入發展快車道,如今已來到商業化落地、尋求資本化的關鍵路口。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自動駕駛獨角獸正爭相沖刺IPO。除了來自廣東廣州的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外,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和平臺研發企業黑芝麻智能於8月8日登陸港股上市;ADAS(國內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縱目科技在衝擊科創板上市失敗後,於今年3月份將目光轉向香港聯交所;8月9日,智能駕駛科技企業地平線通過中國證監會IPO備案,這意味着地平線拿到了香港上市的通行證;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也已經通過境外上市備案程序……

自動駕駛行業也同樣受到一級市場投資人的關注,該領域內的相關投融資開始回暖。今年5月,研究自動駕駛系統的英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Wayve獲得了來自英偉達、微軟和軟銀參與的C輪融資,融資金額爲10.5億美元,是今年以來自動駕駛行業內規模最大的一筆融資。過去一年,全球自動駕駛投融資市場較爲低迷,這一筆鉅額資金被視作投資人信心回暖的一個標誌。

儘管不同投資人有不同看法,但自動駕駛行業前景十分廣闊幾乎已成共識。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達到118.5億元,整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預計到2029年中國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達1206.8億元。安信國際研報分析,預計2026年Robotaxi交易額開始大規模起量,2026年/2027年交易額預計達到15億元/221億元,預計到2030年增至4890億元。

中金公司認爲,Robotaxi直接探索L4級別高階無人駕駛。過去近10年來,行業投融資表現幾度浮沉,背後折射出市場對其商業化落地的擔憂。得益於地方政策與產業端的共同催化,Robotaxi近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短期來看,政策和降本路徑的探索有望催化產業擴張效應;長期來看,Robotaxi商業化需要技術、成本、生態、監管多位一體的推動。”

好風憑藉力。隨着政策端不斷成熟,行業發展持續規範化,自動駕駛有望步入百花齊放態勢。2023年11月,四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2023年12月,交通運輸部發布《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明確定義了使用自動駕駛汽車在機動車可通行的各類道路上從事城市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車客運服務的行業規範。此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重慶等地均出臺自動駕駛相關落地政策。“我們認爲Robotaxi目前仍處於發展早期,隨着政策的持續優化以及相關企業的持續投入,行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德邦證券研報分析。

東方證券也同樣看好Robotaxi商業化,預計Robotaxi有望逐步實現商業化,將部分替代B端出租車和網約車,且將加快汽車智能化進程,無人駕駛產業鏈中游及下游如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和整車企業有望受益,提供智能化硬件、軟件的上游公司也有望受益。

文|記者 莫謹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