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雙碳”促發展 以綠爲底謀新篇

(原標題:聚焦“雙碳”促發展 以綠爲底謀新篇)

聚焦“雙碳”促發展 以綠爲底謀新篇

——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力推進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

光明日報記者 董城 光明日報通訊員 郭奕洲

“城市副中心在全市率先實現新建大型公共建築執行綠建三星級標準,率先開展用能和碳排放綜合評價試點。”日前,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通州區委書記孟景偉在“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集中採訪活動中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將持續聚焦建築、交通、產業三大關鍵領域,加強能源、生態、文化三大重點支撐,集聚綠色創新要素,培育壯大綠色發展新動能。

到2035年,以綠色爲底色的現代化北京城市副中心基本建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佈局和諧交融,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態品質顯著提升……今年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獲得國務院批覆,爲北京城市副中心推進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指明瞭目標,明晰了發展路徑。

北京城市副中心肩負着有序承接中心城區非首都功能疏解、推進首都城市功能重組和佈局優化、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模式的任務,推進綠色發展是落實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的現實需要。

“我們當前採用可再生能源和燃氣分佈式能源互爲融合的能源系統,二期工程累計安裝光伏發電系統2839千瓦,敷設太陽能板總面積2.1萬平方米,可實現年發電285萬度。”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副中心工程辦主任陳曉峰圍繞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工程改革舉措及成效作了介紹,160地塊和169地塊開展“雙零”和“近零”能耗建築實踐,尤其160配樓是全國首個“鋼結構+全幕牆系統”的“雙零”建築,成爲推動副中心“雙碳”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的典範和樣板。

通過建築設計以及新材料使用等方式方法,可以實現建築降能減排,但電能消耗依舊不可忽視。有數據顯示,北京城市副中心能源領域碳排放佔比超過九成,其中電力消費產生的碳排放在能源領域中佔比約爲69%,未來隨着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的提高,佔比還將進一步提升。

爲了更好推動電力消費節能降碳,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示範,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建築方面,環球供電服務中心建成北京市首個光儲直柔零碳營業廳,實現100%綠電供應,降碳75.5噸;新建110千伏大營變電站中,應用環保設備建設零碳變電站;新型電力系統實驗基地應用地源熱泵代替鍋爐,較傳統電熱鍋爐節能75%。

此外,通州供電公司與北投集團聯合打造的城市綠心“零碳”園區,已經成功入選國家能源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案例。城市綠心以“引綠+賦數+提效+匯碳”爲路徑開展工程建設,將實現以電能爲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區域綠電供應100%,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納100%。

“預計2035年城市副中心外調綠電規模將超過80億千瓦時,提升至現在的5倍以上,綠電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到60%。”國網北京通州供電公司總經理邱明泉談及未來綠電使用願景時說,“北京城市副中心將積極提高外調綠電使用比例,通過跨區跨省電力交易、綠電交易、綠證交易等模式,引進內蒙古、山西等域外的清潔電力。”

有了目標,有了發展路徑,推進北京市綠色體制機制及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高標準建設需要更爲細緻的規範。

通州區人民政府作爲業務主管單位,聯合高校、機構,共同發起設立北京ESG(環境社會治理)研究院。近年來,北京ESG研究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範圍內率先開展ESG數字化建設,打造ESG社會貢獻可視化平臺,積極籌建全國首個城市級ESG數據中心,建立副中心ESG“一企一檔”工作機制,爲北京綠色體制機制建設提供新方式、新場景,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全國示範樣板。

“我們出版了全國首部關於ESG信息披露的工具書,對通行400餘個重要指標進行了仔細梳理,指標解釋真正精細到了爲什麼需要、怎麼得出、如何用這樣深入的層面。”北京ESG研究院院長黃勃說,希望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中,用科學方式方法支持寶貴的要素和資源,優先流轉、配置給社會貢獻高的企業。

《光明日報》(2024年08月16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