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底氣何來?五緣灣二手房市場變動下的普通人抉擇
最近,買房的朋友們是不是感到有些焦慮?自從國家政策調整後,國慶期間樓市突然熱鬧起來,一些地方的樓盤就像打了雞血一樣,新房折扣收回,小戶型一搶而空,佣金也下降了。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情況。
這些現象背後,其實是開發商對後市的預判。但這種預判並不一定準確,更像是一場賭博。如果賭錯了,對開發商來說也沒什麼損失,畢竟房子還在,價格上不去就按原價賣。那些做決策的營銷總們,無論結果如何,他們的工資都不會少,賭對了還能多賣點,提成自然也多。
國慶期間的熱潮讓一些樓盤提前完成了這個月的指標,這讓他們的腰板更硬了。這個月的指標是上個月定的,當時大家都很悲觀,所以指標定得不高。結果國慶一過,半個月就完成了整個月的指標,如果你是營銷總,指標完成了,你肯定也想收攤。職場老手都知道,指標別做太好,否則下個月總部會提高指標,逼着你完成更高的任務。
房地產業經歷了20年的黃金時期,那些在大房企工作久的人都知道,這個行業已經被金錢和資本腐化了。前段時間,小編和一位曾在廈門某房企工作的朋友聊天,他描述了那裡老總們的奢華生活。
這個行業的領導都是這樣,更不用說當年樓市紅火時售樓處的置業顧問們那種骨子裡的傲慢。貸款的靠邊站,全款的請進。樓市低迷時,大家都在提升產品,這對普通人來說是好事。
現在樓市稍有起色,各家對房票的態度也不同,有的嫌棄房票結算週期長,降低佣金,有的則全力歡迎,開闢綠色通道。
商品房既然是商品,按理說在自由競爭下,客戶應該是上帝,市場應該是買方市場。大家都應該提升商品品質,用更好的戶型、物業服務、綠化精裝來提升競爭力,或者最簡單的降價,提升性價比。
但在商品房的特殊性在於,它是不動產,不可移動,這造成了其配套屬性非常強。不同的商品房,即使產品相同,地段不同,價格也會相差很大。地段在商品房價格中的佔比遠遠超過產品自身的價值。買房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地段和配套,然後纔是產品價值,比如戶型、公攤、綠化、物業服務等。
商品房因爲依附地段屬性,無法產生正常商品的充分競爭。這個地段,這個學區,這個配套只有這個房子,你不買就只能選別的地段。
想讓普通人感受到顧客是上帝的感覺,就要讓商品房充分競爭。但這種情況很難出現,特別是現在行業萎縮,只剩下幾家大公司競爭,除非有外來的競爭者。
對普通人來說,樓市平淡時,纔有機會體驗到優質的服務和產品,不用面對開發商的各種套路。比如之前廈門某國企開盤搖號現場,有人選中房源後,第二天開發商不認賬,實際上是被關係戶擠走了。
好東西、價格便宜、不用排隊,這三者不會同時出現。一個好東西,價格便宜,普通人買不到,要買也得排隊或搖號,甚至被迫掏茶水費。
樓市的這種亂象之所以依然存在,都是因爲之前樓市不斷上漲。現在,樓市的平穩給了人們細細挑選的機會,而不是被逼着下單。但大勢已定,普通人無法改變,只能做出自己的選擇,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