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廣東味」走出家暴 陸配陳美寧也想當「助人者」
陸配陳美寧2012年從廣東嫁來臺灣,長期受到老公家暴,帶着孩子離開夫家,並在其他陸配姐妹的幫助下,靠自己的手藝做起廣東小吃的生意,度過難關。現在,陳美寧爲有類似遭遇的陸配姐妹提供協助及鼓勵,「以前我有困難時,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只要我的日子還過得下去,能幫忙的,我一定幫忙。」
陳美寧2011年透過QQ網路社交平臺認識臺灣前夫交往不久,隔年嫁到臺中,與公公婆婆同住。嫁來之後,她努力適應臺灣生活,夫家也待她很好,但漸漸感覺到並沒有受到夫家充分的信任,彼此心中的芥蒂,更演變成爭執、家暴,數度鬧上警局。
懷孕7個多月之際又遭到家暴,陳美寧決定住進家暴庇護安置體系。長期協助受家暴婦女的善牧基金會及勵馨基金會伸出援手,收留了陳美寧,兒子也在勵馨庇護所出生,成爲的勵韾寶寶」。
爲了小孩的成長,陳美寧回家與前夫同住,但吵架、家暴等情形仍繼續上演。2015年初,她終於下定決心,帶着兒子離開家,自己單獨照顧撫養兒子,重新開始生活。
▼陳美寧與海基會發言人管安露(左)介紹自己嫁來臺灣的故事。
成爲單親媽媽後,陳美寧變得更加堅強,除了努力工作,一邊打離婚官司、爭取監護權,還要照顧孩子。人生困頓時,陪伴在身邊的,是跟她一樣離鄉背井到臺灣的陸配姐妹們。
而其中最令陳美寧感念的,就是「臺灣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徐春鶯,陳美寧表示,「從家暴開始,徐理事長就一直陪着我,協助我申請庇護、生子,又幫忙找工作,真的非常非常感謝她」。
在陸配姐妹鼓勵下,陳美寧靠着自己的手藝,製作滷味、糉子、涼皮、腸粉等廣東小吃,大家在臉書向她下訂單購買美食,儘管收入微薄,獨自照顧兒子也很辛苦,但陳美寧認爲,母子能一起生活就是幸福,「兒子常說,以後長大要賺錢,買房子跟媽媽一起住,還要帶媽媽去旅遊。」
現在,陳美寧常在臉書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也鼓勵遭受家暴想不開的陸配姐妹,也收容生活困頓的姐妹,幫她們度過難關,「曾經有一位被家暴的姐妹,她老公是混黑道的,希望我能幫忙讓她躲老公,我聽了之後毫不猶豫幫忙,順利協助她回到大陸。」
陳美寧說,陸配姐妹在臺灣多半無依無靠,一定要透過社羣的力量互相幫忙,「以前我有困難時,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只要我的日子還過得下去,能幫忙的,我一定幫忙。」陳美寧樂於助人,不少姐妹在她的轉介下,與防制家暴的婦女團體,還有海基會等取得聯繫。
陳美寧在大陸有過一段婚姻,還有一個女兒在大陸,但身體不好,走路越來越困難,陳美寧朋友說臺灣的醫療進步,所以安排女兒來臺灣就醫。就診後發現,女兒患有輕度腦性麻痹,導致足跟攣縮、影響日常生活,須馬上開刀,否則可能導致癱瘓。
不過,陳美寧的女兒是大陸居民,沒有健保,龐大的醫療費用難以負擔,開刀後還要復健好幾個月,入臺停留許可的時間也不夠。於是陳美寧在「臺灣新移民發展與交流協會」介紹下,找上海基會尋求協助。
海基會獲知情況後,立刻派人協助,除提供醫療費用的實質幫助外,也協助向移民署專案申請,延長在臺停留時間。陳美齡表示,印象中「海基會」只是辦理兩岸文書驗證的,不知道還有其他服務,「如果早點知道,以前遇到家暴、法律訴訟的問題,就可以先找海基會幫忙,很多事情就不會這麼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