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少年與諾獎得主同桌“塗鴉”,親筆記錄科學的種子如何發芽
邁克爾·萊維特小組與寫的滿滿的桌布。
如果要用一個個具象符號勾勒連續七年在滬舉辦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桌布是不容錯過的關鍵詞之一。從第一屆論壇開始,這個被主辦方寄予"自由的想象"寓意的特殊物件,就記錄下論壇上一次次的靈感迸發,而每一屆的桌布都被悉心珍藏。
今天(27日)一早,100位剛剛走出"科學第一課"的科學少年,又興致高漲地走進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T大會"未來科學家桌布論壇"。他們圍繞生命科學、智能科學、物質科學領域的三大挑戰問題,與29位科學大咖一同開啓了頭腦風暴。整整一上午,只要靈感來"敲門",年少的他們與年長的導師都可以拿起手邊的筆在桌布上"塗鴉",親筆記錄科學的種子如何發芽。
一張雪白桌布呈現出科學多樣性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幾乎參加了每一屆桌布論壇,當他的小組成員還在略顯拘謹地自我介紹時,他直接站起身,在桌布上寫下一個大大的單詞"Diversity(多樣性)"。這個小組的討論話題是如何實現AI公平,構建人與智能機器和諧共處的未來。在萊維特看來,由於生物世界的多樣性,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但人類能夠做到的公平是阻止出現最壞的情況。"如果一批人利用AI得到很多資源,而另一批人一無所有,這是我們要避免出現的情況。"他說。
有意思的是,萊維特所關注的多樣性,在桌布論壇會場表現得淋漓盡致。儘管"初始設定"都是從一張桌子、一塊桌布、三位教授、十來個學生開始,但一段時間後,不同圓桌的狀態已大相徑庭。
萊維特一桌,學生們都在聽他侃侃而談,桌布上寫得滿滿當當;2023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得主丹妮拉·羅茲一桌不時傳來歡快的笑聲,桌布上卻還是雪白一片;2024年生命科學突破獎得主安德魯·辛格爾頓一桌似乎就某個問題發生了激烈爭論,桌布被寫得"半滿"……
桌布論壇的最後,時鐘開始倒計時15分鐘,每個小組都要派代表上臺闡述觀點。在人選安排上,10個小組也各顯神通。推崇隨機性的萊維特一組將指派的權力交給ChatGPT,它隨機搖出一個數字,拿到這個數字的組員上臺發言。2024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得主喬恩·克萊因伯格則踐行公平原則,他將每位小組成員的發言亮點記錄下來,用論文摘要的方式讓人們對觀點的"第一作者"一目瞭然。
一場熱鬧對話測出知識"零高差"
桌布論壇創立的初衷是打破臺下臺下的界限,讓所有人都能暢所欲言。華東師範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姜雪峰則思考了桌布的另一層含義——如果同桌師生知識水平差距很大,還能像現在這樣熱火朝天地聊天嗎?
姜雪峰(左)激發學生思考。
姜雪峰小組的討論話題是如何讓材料循環系統更高效,從而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他發現,無論是講到海洋塑料、氣候變暖還是太空垃圾,同學們都能談得頭頭是道,而且面對問題他們很直接,也很自信。比如,當他提到我們應該多使用紙吸管、環保袋來保護環境時,一位同學就表示,爲什麼不直接研究塑料降解技術,讓塑料不再是一種環境危害呢?
"中國學生對人工智能的知識掌握得太全面了。"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系教授帕特里夏·西拉維爾連連感嘆。當聆聽完一位學生滔滔不絕地談論無人駕駛技術,詳細描述自己體驗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感受後,她坦言在這個領域自己已經比不上這位學生了。
"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棒的事嗎?"西拉維爾非常高興地指出了這位同學的特長,她鼓勵這位醉心於無人駕駛的學生要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多提好問題,因爲科學的進步始於提出問題的人。
一句點撥就能打開年輕人的"腦洞"
"桌布論壇是我最期待的環節。"論壇舉行之前,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的褚詩語滿懷期待。她覺得,得到一句來自大咖的點撥,或許就能打開自己的一個"腦洞"。
褚詩語與辛格爾頓討論。
結果沒有讓她失望。圓桌上,褚詩語與辛格爾頓進行了細緻深入的交流,在一個小細節上誰也不肯退讓,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論壇後,褚詩語對辛格爾頓讚不絕口,"他研究中的一個細節點燃了我。"
褚詩語忍不住與記者分享她的收穫:"我們總是習慣於將基因歸爲兩類:好基因與壞基因,但是辛格爾頓的研究告訴我們,有些晚年會造成疾病的‘壞基因’,早年常常是幫助人們抵禦疾病的‘好基因’。對於基因的好壞,我們應重新認識。"
"不愧是‘最強大腦’。"從辛格爾頓身上,褚詩語能感受到一種一眼看出關鍵問題的能力,或許正是這種所謂的"科學直覺",才使他們在千百條科研路徑中找到通往成功的那一條。
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舒琪媛靜靜聽着喬治·斯穆特嘮了許久的"家長裡短"。她印象最深的是斯穆特也有"任性"的一面。身爲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他,非要參加生命起源的小組討論,原來他家裡有多位從事生物學研究的人,他自己也對生物學很感興趣。至於他是如何拿到諾貝爾獎的,斯穆特說這要歸功於他的團隊。 "現在提到諾貝爾獎得主,我會覺得像爺爺一樣親切。"舒琪媛說。
與萊維特的交流給了深圳理工大學附屬中學的古宗霖另一個看待AI的視角。他說:"我覺得AI是一種工具,但萊維特說他把AI當做朋友一樣看待。雖然我並不完全贊同他的觀點,但換一種視角也不錯。"
作者:沈湫莎
文:沈湫莎 圖:袁婧 編輯:沈湫莎 責任編輯:任荃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