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量子科技:聽科學家說如何“補短板”

當前,我國科技界正在深刻學習和認識推進量子科技發展重大意義。10月19日,記者就量子科技發展的“頂層設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培養”“產業佈局”“政策建議”等方面,採訪了相關領域專家,聽科學家說我國的量子科技發展如何“補短板”。

在頂層設計上“下好先手棋

對於量子科學的“頂層設計”,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錶示,量子科技發展一百多年了,應用也非常廣泛,目前正在迎接第二次量子技術革命。我國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正在做“十四五”規劃,北京地區從事量子科學的科學家應該好好把握機會,配合相關部門做好部署,爭取在未來5到10年內肩負起國家量子科技發展的重任

“第一代量子科技我們很清楚了,以後會涉及量子通信計算和新的量子傳感技術,我們不但要攻克一些科學難題,還要承擔量子技術難題,最後還要推動產業化,真正爲我們國家的建設、經濟發展,還有國家安全作出貢獻。我們要站在國家的角度,佈局量子科技的科研、人才培養、產業發展,把自己的事業深深融入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強大之中。”薛其坤說,“作爲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我會更加努力與相關合作單位一起共同落實好國家重大專項,建設中國量子科技的戰略力量。”

中國科學院大學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所長張富春教授說:“在戰略佈局上,中國科學院成立了國家實驗室,支持北京、合肥地區量子科技的發展,最近幾年也取得了一些比較前沿的重大成果,特別是在量子計算突破方面。我國發展量子科技,在量子計算、量子器件、材料方面有很多優勢,很多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清華大學姚期智講座教授段路明說:“在量子科技領域下好先手棋,我國科學家要把握住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機遇。第一次量子革命已經對人類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我國第一次量子革命起到的作用較小,第二次量子革命正當其時,量子領域每一個人都大有可爲。在這個技術大規模應用之前,我們就要積極做好基礎研究,未來一定會取得重大突破。”

在量子科技領域要敢啃硬骨頭敢打硬仗

發展量子科技,會不會跟發展芯片一樣遇到國際上的“卡脖子”技術?北京大學兼職研究員陳劍豪表示:“量子科技國際上‘卡脖子’的技術較少。比如我2012年回國加入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我們一直做量子的研究。我們聯合北京量子院進行了量子點量子計算的攻關,量子點量子計算這個技術在國際上發展起步比較慢一點,但有它的好處,首先溫度要求不高,在1K以上也能工作,所以很多國際上的‘卡脖子’技術卡不到我們。現在國家對量子科技很關心,對科研人員關注,從資金、技術到評價體系,還有產學研的結合都非常給力,相信能夠做出很有用的成果去服務國家、服務人民。”

北京量子院超導量子的科研帶頭人海峰表示:“量子科技正迎來高速發展的時代,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的序幕已經拉開了,由被動的觀測轉到主動的調控,國內外現在基本上技術同步。作爲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們要不畏艱難險阻、勇攀科技高峰,在量子科技領域要敢啃硬骨頭敢打硬仗。”

要尊重科學規律,心無旁騖做好科研

如何在量子科技領域加快發展?於海峰表示:“在量子科技領域,人才隊伍是關鍵:一方面需要善於統籌的領軍人才;另一方面需要敢闖‘無人區’的青年人才,要尊重科學規律,不能冒進,讓各類人才要坐冷板凳,把創新做到極致,讓青年人才心無旁騖做好科研。”

“量子科技發展還要促進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協同創新。”於海峰說:“比如超導量子計算,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進入到科學工程化了,單一的高校實驗室或者研究所的實驗室不太適合發展,需要一個比較大的團隊在整合材料科學、微納米加工、低溫微波工程、軟件、電子學儀表方面,需要協同攻關,讓企業參與,谷歌和IBM的成功就是這方面的典型範例。我們也要跟優秀企業協同攻關,進行量子計算機的研發。”

“需要在共享的機制下,與國外開展更好的合作。”薛其坤說:“科學家面臨很多問題是人類下一代信息技術的共同問題,這些方面可能有一些競爭,更多的競爭是產業上的,但在量子的科研上,可以加強合作。”

剛剛回國的青年科學家常凱說:“加快量子科技的發展,青年科學家要把自己的工作融合到量子科技發展前沿,融合進國家需要,要做好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準備,要做到產學研結合,比如在儀器方面跟企業合作,自主研發。”

北京量子院楊仁福研究員說:“我是從事量子精密測量研究的,三個量子方向,計算、通信、精密測量,可能跟應用層面接觸比較緊密,尤其量子精密測量,很多設備儀器跟產業化轉化更緊密,產學研成果轉化很重要。我們的經驗是儘量佈局一批專利,儘量把我們的創新方案以知識產權的形式保護起來,比如原子鐘磁力儀,國外已經佈局了專利,買國外產品他們是有專利保護的。我們也要在研究基礎上佈局一批專利,進行成果轉化,走向應用。希望專利相關部門在產學研方面對量子科技發展給予大力支持。”(記者 袁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