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甜寵劇爆火,新賽道“交規”怎麼定?
張頤武 盤和林 李耘編者的話:編者的話:《閃婚老伴是豪門》《閃婚五十歲》等“中老年向”短劇近期在短劇熱度榜中嶄露頭角,中老年人成爲支持付費觀看的重要羣體。有研究機構報告顯示,在其調研的1022名短劇和微短劇用戶中,40歲以上約佔一半,60歲及以上佔12.1%。互聯網短劇興起,意外激活了“銀髮經濟”,同時也帶來多方面問題,如何規範引導市場,推出更多“適老”產品?滿足感情需求,豐富精神世界張頤武“中老年霸總甜寵劇”的火爆近日引發了關注和討論。所謂中老年甜寵劇是有一定幻想性的微短劇,通過具有相當傳奇性的感情故事來迎合中老年人內心對於浪漫、激情的渴望,往往是想象中老年人和成功人士的感情上的邂逅。這種故事所引發的轟動效應確實引起了公衆的注意。在社會刻板印象中,中老年羣體的精神世界、對情感的需求一直被弱化和忽視,隨着社會發展,這種需求也正浮現出來被社會所關注。以50後、60後和部分70後爲主的這部分受衆羣體,當年的生活條件比較艱苦,與當下有較大的差異。這些中老年人往往感受到年輕時錯過了很多。一些願望、一些想象、一些浪漫的想法還未得到感性的滿足,心理需求沒有得到充分釋放。他們當下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因此也能夠通過網絡尋找自身的需求,由此形成相對較大的影響。中老年人的這些需求首先在直播和短視頻的平臺上被放大,現在又轉移到了微短劇賽道繼續放大,成爲一種新的趨勢。在內容上,中老年甜寵劇以生活題材和職場題材爲主,通過一些生活小情境吸引觀衆。這類故事本身有一定內在邏輯,劇情並不完全荒誕不經,一些中老年人對生活有很多的期望,通過這些量身定製的微短劇得到了一定滿足。另一方面,這類作品的確在某些方面處於一種尷尬境地。對中老年觀衆來說,這種對情感的想象是難以“出圈”延伸到現實層面的,這些想象可能在某些方面違背社會的真實,格調有待提升,缺少更豐富和更充盈的價值追求。這類短劇算不上對中老年人的“圍獵”,也談不上違反公序良俗。面對龐大的市場,製作方精準把握,部分迎合了並不完全積極的趣味。雖然把握住了心理需求、市場需求,但在積極引導、與時代同頻共振上存在缺陷,沒有達到很高的格調、水準,作品水平也良莠不齊。期待在這個新賽道中,能夠出現既滿足中老年人情感需求,又能豐富精神世界的精品佳作。微短劇的新“賽道”凸顯了新的可能,同時也存在相當的不足,這複雜的現象需要我們正視和關切。(作者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謹防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盤和林短劇在中老年市場的爆火,顯現出圍繞老年人需求提供物質、文化產品的“銀髮經濟”具有巨大的潛力。我國當前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23年末,全國60週歲以上人口2.97億,佔總人口比例爲21.1%。“老年向”短劇能夠通過內容付費爲創作者賺到財富,也能通過插入廣告向老年人個性化推薦商品,激活“銀髮經濟”。此外,好的短劇也能引導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引導老年人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有些製作者通過研究中老年人的性格弱點,針對性、無底線地製作“狗血”短劇,博取流量,這種現象正亟待市場規範。首先,很多老年人是最近幾年才成爲互聯網新網民,他們對網絡言論缺乏辨識力,對網絡娛樂方式缺乏自制力。現實中,很多退休老人時間充裕,缺少陪伴,因此更容易沉迷短劇,甚至花幾萬塊錢“追劇”。其次,短劇監管約束太少,製作人底線缺失。事實上,影視劇內容審覈有完善的制度。最開始爲了激發短劇經濟活力,對其管理相對寬鬆,短劇經濟蓬勃發展起來。到2024年6月1日,短劇開始需要備案才能上線。在備案審覈上,按投資額分級管理,100萬元以上廣電總局管理,30萬元-100萬元的省級廣電管理,30萬元以下的平臺管理。很多短劇通過壓縮投資額的方式來規避備案審覈。成本低、流量導向等因素使得面向中老年人的短劇粗製濫造嚴重,劇情低俗,且內容“狗血”“毀三觀”,刻意挑逗情緒,對於老年觀衆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如果此類劣質短劇不加遏制,市場必然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態勢。利益驅使下,好的製作人也可能“隨波逐流”,逐漸向此類題材靠近,這不利於短劇產業的發展。短視頻平臺必須發揮作用,積極對短劇內容進行甄別,去劣存優。而被低俗短劇奪走的老年人,需要兒女們通過陪伴等再“奪”回來,換句話說,兒女們應該引導老年人在互聯網上尋找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娛樂方式。(作者系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充值陷阱,如何繞開李耘對中老年羣體來說,微短劇好看,但千萬別太上頭。這一提醒不僅僅是基於身心健康的角度,也是爲避免掉進充值陷阱。事實上,如今短視頻平臺上的微短劇充值套路越來越多,想方設法誘導中老年朋友付費觀看,而各種風險也隨之涌來。癡迷微短劇的中老年人很容易被此套牢,成爲精準營銷的對象,變成微短劇瘋狂斂財的“獵物”。因此,如何加強監管,堵住法律漏洞,成爲維護中老年消費羣體權益、促進微短劇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與一般的長視頻不同,大多數微短劇採用的是付費訂閱的模式。爲了引誘中老年消費者入局,一些微短劇在劇情安排上設置各種懸念,往往在劇情“爽點”之處突然掐斷,勾起消費者的好奇心。而且故意把本是劇情演繹的故事,設計得跟現實事件一樣,以強化觀衆的真實感和代入感,頗具迷惑性和誤導性。繳費和續費環節,也有各種陷阱。一些中老年消費者由於對網絡不熟悉,往往容易遭遇微短劇付費陷阱,並且面臨着投訴難、退費難的情況。從目前監管部門披露的案件來看,此類陷阱五花八門,比如一些商家通過所謂的“免費追劇”吸引用戶,到了一定集數後就需付費觀看,且充值時需轉換成商家自行擬定的虛擬貨幣,不但費用高昂,兌換規則還會被隨意更改;會員服務協議包含自動續費條款,消費者開通會員服務必須接受自動續費事項,有強制消費之嫌;一些微短劇在消費者充值後經常出現內容縮水、劇集變短、會員無新劇可看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平臺公司把先進的算法技術運用到“算計”消費者的身上,且更加隱蔽和高效。因此,要治理微短劇充值亂象,必須進一步加強監管,儘快出臺審覈的細則和標準,同時,建立微短劇平臺公司的信用監管制度,把不良商家和相關責任主體納入“黑名單”。應倡導建立微短劇平臺統一收費模式,強化告知義務,落實明碼標價,優化自動續費機制,保障中老年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和自主選擇權。此外,在內容上,有必要強制要求商家在這些微短劇中清晰地標註“這類內容存在演繹情節”,而非“真實發生的新聞類內容”。如此,將更好地幫助中老年人理順短劇與真實世界之間的關係,這也是幫助中老年觀衆增強警惕意識、減少掉入續費陷阱的有效舉措。(作者系中國殘聯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