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2.0 臺灣更展現中國研究優勢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18日舉行第53屆所慶,邀請歷任所長及中研院院士吳玉山等重量級學者分享學思歷程。左起爲魏艾、趙春山、吳玉山、王信賢、施哲雄、邱坤玄、寇健文。(陳君碩攝)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18日舉行第53週年所慶,中研院院士吳玉山在會上指出,世界局勢進入「冷戰2.0」,臺灣變成抗中的橋頭堡,讓許多想研究中國的外國人,都想來臺灣,東亞所就肩負使命;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表示,國外許多專家「會中文的不懂亞太局勢,懂亞太局勢的不會說中文」,這也是臺灣在全球中國研究的機遇。
臺灣的中國大陸研究重鎮政大東亞所,18日舉辦「中國研究接力賽:東亞所的傳承與創新」座談會,邀集趙春山、施哲雄、邱坤玄、魏艾、寇健文、王信賢等歷任所長,分享投入中國研究的學思歷程;並邀請東亞所創所所長吳俊才之子、中研院院士吳玉山做開幕致詞。
吳玉山指出,當前世界局勢進入冷戰2.0,對臺灣而言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壞處是要去大陸做田野研究變得不可能,「好處在於臺灣又變成在某些情境下,理解、對抗中國大陸的橋頭堡」,在此大環境下,臺灣與國外的聯繫正在大大加強,連外國人學中文都想來臺灣。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表示,當世界局勢進入冷戰2.0,臺灣的中國研究會愈來愈重要,譬如最近許多東歐國家的官員學者,爲了想了解大陸而到臺灣訪問的現象,就正在上演。
政大東亞所創立於1968年,由先總統蔣中正批准設立。前所長施哲雄指出,當年國際上冷戰對峙最嚴重,兩岸也逢激烈的對立,大陸文化大革命正酣,臺灣內部則有高漲的反共情緒,東亞所的成立反映重要的時空背景。
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認爲,東亞所的經歷有助於與對岸的談判交手,譬如他從大陸前總理周恩來的外交經歷,體會到「硬,不要硬到決裂,軟,不要軟到喪失立場」的談判技巧。
他透露,在2015年11月「馬習會」前一天,他與陸方在新加坡從下午2點談判到隔日半夜,爲了這場談判,一個晚上抽了三包煙,喝了無數杯咖啡,幾乎沒睡覺,「能照顧到臺灣權益的,我沒有一件疏漏,我瞭解對方,可以用共同語言,也沒有喪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