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馬凱:幸福並不是冰冷數字
文/馬凱
主計處終於編出了國民幸福指數;對其用心,相信衆皆認同,但統計結果,臺灣人民的幸福排名亞洲第一,卻大出國人意料之外。
這並不表示主計處有意操弄,隱惡揚善,弄出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數字爲政府的政績塗脂抹粉。
事實上,編制指數所依據的各項指標都依國際現有模式訂定,而臺灣在依購買力平價指數計算的平均每人所得十萬元、平均每人擁有1.6間房屋、住所的基本設施如馬桶十分普及等,都的確值得稱道。
但這些理論上顯示臺灣幸福的數字,並不讓臺灣人民實質上感覺幸福,尤其不覺得比亞洲的星、日、韓等國幸福,其中頗有可資商榷之處。
首先,由購買力平價指數設算的每人所得甚高,但依現行匯率計算每人所得則不如星、日等國,關鍵在於臺灣一般生活費用較低,這卻是絕大多數少出國門者無法感受的幸福。
其次,國人自有住宅比率高、戶戶有馬桶等事實,大家早已司空見慣、不以爲奇,不與他國人民比較,自亦感覺不到特別的幸福。
不過,平心而論,與世界各國相比,不論先進還是落後國家,生活的舒適、自在、安全感、便利性,還真少見勝於臺灣者,只是一般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感受不到而已。但若干深深牽繫着個人的幸福感,卻未包含在上述幸福指數中的因素,的確值得特別關注。
其中之一,就是企業的工作環境。不論客觀環境如何,愈來愈多企業超時工作,甚至以所謂「責任制」剋扣員工加班費、迴避相關規定,讓受僱者一日工作十餘小時而所得卻相形見絀。這樣的血汗工廠若隨處皆是,則在一般受薪者心目中,何來幸福感?
另一項因素則是層出不窮的黑心商品,不論工、農製品,處處潛藏謀財害命的地雷,讓人防不勝防、逃避無門,連食、衣、住都不能安心。在如此心驚膽戰的環境中苟且偷生的臺灣人民,豈會自覺幸福?
國民幸福指數自從不丹露出馬腳之後,已不若往昔之光鮮亮麗;我們與其東施效顰,何若自每日生活中令人繫心之處,多用點心?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680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掌握理財力 投資更順利!更多理財課程詳見www.moneyedu.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