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原標題:【理響中國】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新時代以來,面對文化建設實踐提出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在生動實踐中推進理論創新,以理論創新指導新時代實踐,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爲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對文化生成規律的認識。馬克思、恩格斯對文化問題的探索是伴隨唯物史觀的形成和確立而展開的。立足唯物史觀,將人的實踐、人的發展、人的解放與文化問題有機結合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鮮明特點。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通過“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1]等論述揭示了文化是人的對象化活動這一本質,即文化是在“對自然的人化”與“人的自然化”交互推移中生成和發展的;同時,馬克思還將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作爲人的類特性,暗示了考察文化生成不可忽視人的主體性。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對文化生成規律的認識。例如,在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生成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2],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關於文化生成的唯物史觀基本立場,將“物質的經濟的事實”與“已有的思想材料”[3]有機結合,更彰顯了文化生成的主體性,體現了文化生成的歷史性,突出了文化生成的時代性,形成了以實踐爲根基、以人爲主體、以文化傳統爲思想基礎來把握文化生成的新認識。又如,習近平總書記通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4],“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5]等論述突出強調文化主體性的重要意義,特別是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兩個結合”重大論斷,這些都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文化生成的主體性問題。

習近平文化思想將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文化的發展與人的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認識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兩大重要維度。在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維度,一方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馬克思指出,“宗教、家庭、國家、法、道德、科學、藝術等等,都不過是生產的一些特殊的方式,並且受生產的普遍規律的支配”[6];另一方面,文化作爲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力,例如,先進的理論一經掌握羣衆,就會變成物質力量,而落後的上層建築則會阻礙歷史的進程。在文化的發展與人的發展關係維度,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7],在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視野下,文化的發展歷程也應當是人走向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歷程。新時代以來,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關於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基本立場,並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立足新時代實踐,敏銳把握住了文化在社會有機體中的突出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8]這一論斷將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提升到了歷史新高度,打開了認識這一問題的更宏闊視野和更多維視角。不僅如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還明確提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在2023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還提出了“七個着力”,等等。因此,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不僅爲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還提供了科學行動指南。

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回答文化發展中如何處理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等關係上形成了豐富的創新性理論成果。馬克思認爲儘管物質生產是精神生產的基礎,但是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並非同步或“成比例”進行。正如恩格斯評價18世紀的德國“經濟上落後的國家在哲學上仍然能夠演奏第一小提琴”[9],同樣,經濟發展並不必然帶來精神文化的發展。基於文化發展是在人的本質的對象化活動展開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在傳統與現代的關係上強調人是歷史性、生成性的存在,提出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並非隨心所欲地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10];在民族與世界的關係上強調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是人類交往擴大的產物,它不是抽象的行動而是完全物質的行動。新時代以來,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如何處理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的關係等問題變得更爲迫切而複雜。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出“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11]的重要論斷。在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關係上,將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融入共同富裕思想,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作爲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徵之一,創新性地以系統思維推進二者協調發展。在傳統與現代的關係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12],貫通了傳統與現代。在民族與世界的關係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13]、“交流互鑑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14]等論述,賦予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世界意義,也爲世界文明發展提供了新的實現路徑。

習近平文化思想在迴應這些文化發展重大關係之問中,形成了一系列原創性理論成果,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也必將隨着實踐的深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當代中國青年價值選擇的矛盾樣態與引導策略研究”(23BKS15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徐冶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張菁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7頁。

[2]《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彙編》,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頁。

[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2頁。

[4]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8頁。

[5]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0頁。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頁。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0頁。

[8]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5頁。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9頁。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0—471頁。

[11]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5頁。

[12]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0頁。

[13]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2頁。

[14]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鑑 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人民日報》2019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