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以生命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

(原標題:【理響中國】以生命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強調了自然界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凸顯了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內在共生性,延續了生命共同體理念的發展。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以創新性國際視野進一步拓展了生命共同體理念,爲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生命共同體理念以時代所需爲現實依據不斷豐富其內涵和核心要義,強調生態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倡導人類與自然之間的有機共生關係,以及全球協作共建生態文明的觀念。該理念是在馬克思主義生態自然觀繼承的基礎上,汲取中華文明豐富生態文化,賦予時代發展的現實價值與實踐要求進行的系統的理論創新,是對全球生態環境問題以及全人類生存問題所作出的科學回答,具有深刻的時代價值,也爲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現實路徑。

生命共同體理念的時代價值

應對生態危機嚴峻挑戰的必然選擇。近50年來,極端天氣頻發、生物多樣性銳減、傳染病擴散、荒漠化加劇、水資源受到污染……當今人類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態危機。2021年2月,聯合國環境署發佈名爲《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報告顯示,當前地球面臨着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遭破壞及污染問題三大危機,這將給全球帶來不可逆的、災難性的安全風險,對人類作爲物種存續和人類社會持續發展構成了嚴峻挑戰。2020年9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發佈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評估顯示,儘管部分物種得到了保護與恢復,但總體情況令人憂思,全球生物多樣性一直處於衰退趨勢,針對2010年設定的“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報告強調,全球僅“部分實現”了20個目標中的6個。

面對全球日益惡化的生態危機,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更不用說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人類應對生態危機的窗口期非常有限,如何應對生態危機的現實挑戰,是關乎人類未來生存和發展的重大時代議題。生命共同體理念的提出,是人類對全球生態危機挑戰的主動迴應。地球生態環境關乎人類生存之本,而生命共同體理念則強調了各國人民命運相連、休慼與共的實際處境,哪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任何單邊主義的行徑都是在損害人類作爲地球生命一員的整體利益。在人類面臨的生態危機挑戰面前,倡導國際社會攜手同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成爲不二選擇。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十個明確”系統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是我黨執政爲民的初心使命,生命共同體理念有力地指導了我國環境工作,圍繞環境治理,黨中央、國務院對水、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從影響羣衆生活最明顯的事情做起,下大力氣解決突出問題,改革體制機制。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獲得感持續增加。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我們從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入手,注重點面結合、標本兼治,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堅持轉變觀念、壓實責任,不斷增強全黨全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實現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爲的重大轉變;緊跟時代、放眼世界,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實現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實現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由此可見,生態共同體理念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瞭新的治理之道。

引領全球發展的關鍵舉措。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視角下,生命共同體理念是重要組成部分,是爲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工業革命以來,由於人類活動強度越來越大,已經對整個地球產生了深刻甚至難以逆轉的影響,人類對自然的改造乃至傷害終究會反噬人類自身。生命共同體理念契合了全球化時代的重大關切,旨在回答“人類社會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從內容上看,建設生命共同體需要堅持綠色低碳,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爲妥善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提供了道路和目標。

從實踐上看,建設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這個維度開始階段相對簡單。國際社會對此早有認識,具備一定程度共識,且已開始設想和規劃並取得一定成果。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就是在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思想的科學繼承和重要發展。自然界的問題再多,也沒有人與人、國與國的關係複雜,而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則兼具了前述的所有複雜因素。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作爲加強全球治理的重要導引性理念,必將“倒逼”國際社會在共同構建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方面加大努力。

生命共同體理念下生態文明治理的路徑

堅持黨的領導,提升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衆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構建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覈的制度機制。”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證。

一是堅持黨對生態文明思想觀念的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積極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納入黨章,把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從而使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格局。

二是堅持黨對生態文明戰略規劃的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全面領導下開展了三個層面的規劃:第一,生態文明戰略目標規劃;第二,生態文明空間佈局規劃;第三,生態文明建設專項規劃。

三是堅持黨對生態文明重大工程的領導。黨領導着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重點實施青藏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等關乎國家生態安全區域的生態修復工程,進一步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四是堅持黨對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領導。沒有黨的堅強領導,經濟發展方式就不可能從粗放式增長轉向集約型發展、從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五是堅持黨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領導。我國首創了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覈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等一系列極富中國特色的制度,並且已經有效發揮作用。

六是堅持黨對生態文明法治建設的領導。黨的十八大以來是我國生態文明法治建設力度最大、制度體系最完整、制度績效最顯著的10年。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制定了7部法律,修改了17部法律,在生態文明領域的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也達到了歷史的新高度。

堅持系統觀念,構建生態文明治理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採取有力措施。”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生態環境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考慮環境要素的複雜性、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單元的連續性、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強化生態文明治理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生態環境治理之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根據自然生態系統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爲重點,啓動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統籌推進系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大力實施防護林和天然林保護修復、退耕還林還草、礦山生態修復、“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等一批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動森林、草原、溼地、河流、湖泊面積持續增加,土地荒漠化趨勢得到有效扭轉。這一系列前瞻性佈局、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的舉措,有力推動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爲建設美麗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問題導向,提高生態文明治理精準性。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增強問題意識,聚焦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斷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和專業水平。針對當前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要採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治理。

一是加強環境監測和信息公開。環境監測是生態文明治理的基礎,只有通過加強環境監測,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因此,需要加大環境監測力度,提高監測技術和水平,不斷完善監測網絡和監測數據質量保障機制;同時,還要加強信息公開,及時向公衆公開環境狀況和治理進展情況,增強公衆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

二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生態文明治理的重要途徑。當前,中國的產業結構還比較單一,主要以重化工業爲主,這種產業結構導致了大量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因此,需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發展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降低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三是強化生態治理。生態治理是生態文明治理的重要任務之一,只有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生態治理,才能夠在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羣衆的生活品質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刻領悟和把握生命共同體理念的時代價值義不容辭。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態危機,爲積極應對生態文明建設挑戰,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將生命共同體理念貫穿於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始終,指導落實到綠色發展的具體實踐中去,探索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治理路徑,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