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跨界研究 穿戴裝置可提早發現中風訊號
▲聯發科與臺灣大學、臺大醫院跨界合作「醫療電子創新技術研發計劃」。(圖/資料照)
聯發科與臺灣大學、臺大醫院跨界合作「醫療電子創新技術研發計劃」成果顯示,運用穿戴式生物感測技術及最新的生理訊號分析方法,將可早期診斷、預防由心房顫動所引發的中風及心臟疾病。聯發科技資深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周漁君表示,聯發科以半導體晶片來實踐生物感測技術,使用這種晶片的穿戴式裝置可用來長時間收集大量生理數據,配合大數據分析及機器學習,將可大幅改進疾病的診斷與預防。
此一研發成果爲「可便利操作、長時間偵測心房顫動的居家診斷及應用」建立了一個重大里程碑。整合最新生物感測晶片技術與穿戴式裝置(或搭配智慧型手機) 所具備的高度準確性,可免除過往受限於大型醫療儀器耗時長、不易操作且無法長時間監測等缺點,讓預防與早期治療中風及心臟疾病成爲可能。
「心房顫動」爲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它會讓腦中風的機率提高五倍以上。隨着年紀的增長髮生的比例就越高,65歲以上的族羣的患病率爲5至7%。
臺灣大學、臺大醫院與聯發科技組成的研究團隊自2014年起,透過六百多筆臨牀資料進行光學式訊號的心房顫動偵測,與傳統心電圖比對,達到97%的準確率;該計劃自今年一月起,進一步運用內建聯發科技生物感測晶片的智慧手錶,進行即時偵測心房顫動的臨牀研究,在24例測試中,取得高達100%的準確性。該計劃已於2016年邁入第三期,計劃中的四個研究羣均有豐富研究學術產出,由臺大醫院賴達明醫師、湯頌君醫師與臺灣大學吳安宇教授團隊所提出之光學式量測心房顫動的研究成果,已於近期刊載於《自然》(Nature)系列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之上,獲得國際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