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宗教搭橋 泥塑菩薩回家

已故聖嚴法師(左二)與法鼓山信衆,曾極力促成了失竊的阿佛像歸復。(吳文成提供)

兩岸官方溝通正值寒流」,但民間交流尤其宗教文化仍是雙方最大公約數,長期以來從佛教團體的交流,乃至媽祖關帝、保生大帝等民間信仰,均是兩岸民衆共同的精神慰藉,幾次透過宗教團體力量,將遺失多年的佛頭造像復歸的事蹟,亦成兩岸佳話

山西清涼寺曾有兩尊彩色泥塑菩薩於20多年前遺失,近日由臺灣私人藏家搶救收藏而現身臺灣,並在厚德文教基金會鹿野苑藝文學會共同推動下,期望在今年內迎請兩尊菩薩塑像返回清涼寺。

厚德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順隆表示,過程中,前副總統李元簇認爲此事別具意義,居中牽成大陸專家學者來臺進行鑑定,確認兩尊菩薩正是清涼寺所遺失的重點文物

許順隆指出,藉着返回菩薩塑像,也希望在此時能以宗教文化促進兩岸民間交流,讓兩岸對佛教文物和文明有更深的關注與認識。鹿野苑藝文學會會長吳文成也指出,過去,透過宗教的交流,已見證不少兩岸血濃於水的良性互動,吳文成舉例自己曾參與2002年隋代古石雕阿閦佛頭像的復歸,該石雕頭像原位山東神通四門東壁,1997年失竊,輾轉由臺灣藏家迎回捐贈法鼓山,聖嚴法師當時便感慨,過去自己訪問的一些古石窟古建築,看到被竊盜破壞的佛像均感到極端不忍,隨即邀請臺灣的研究者林保堯山東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劉鳳君進行鑑定,最終在兩岸政府部門的協助下,將國寶級文物回贈原處。

聖嚴法師當時曾表示:「不論是從文化的立場或信仰的立場,能爲保護佛教古文物盡一份心力,都是千該萬該的。」吳文成也回憶當時爲扁政府執政時期,關於阿閦佛頭像復歸,大陸固然樂見其成,臺灣方面也克服了運送古物至大陸的現實困難,2002年9月29日,由行政院新聞局宣佈,基於尊重文化資產,促進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同意法鼓山獲捐贈的1400多年古石雕佛頭像,贈還大陸,以實踐古文物迴歸歷史原位的教育、文化意義。

不論是自1400年前行來的阿閦佛,或此次山西清涼寺的明早期脅侍菩薩,吳文成認爲,均見證了臺灣民間對宗教文化自發的、衆志成城的力量,尤爲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