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保險基金落地 深圳如何將險資轉化爲耐心資本?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周妙妙 深圳報道
近日,深圳先後落地了兩隻保險基金。其中,“平安基金”爲平安人壽與深圳市財政局合作擬設立的“平安創贏-深圳市平安重大項目投資基金”。
“太平保險基金”則在10月18日舉行的“深圳創投日”耐心資本專場活動上正式簽約落地,爲深圳市引導基金公司與太平保險集團通過市場化方式合作共設的股權投資基金。兩隻基金規模均爲100億元。
“保險資金是天然的耐心資本。”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曹德雲在活動上表示。
保險資金來源穩定、平均期限較長、投資“耐心”週期長,可以通過公開市場股債基和債權、股權、私募基金等傳統投資方式,或者通過股債結合、夾層投資、資產證券化、母基金等創新投資將耐心資本配置到不同實體領域,滿足科技創新企業的多元化資金需求。
今年以來,中央多次強調壯大耐心資本。6月份,國務院提出,支持保險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做好對創業投資基金的投資。9月國務院提出,引導保險資金爲科技創新、創業投資、鄉村振興、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提供支持;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明確,要培育壯大保險資金等耐心資本,打通影響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制度障礙。
保險資金通過發揮長錢優勢,轉化爲耐心資本,有利於推動資金、資本、資產良性循環。
然而,儘管保險資金的特徵與耐心資本天然契合,但由於對安全性、穩定回報的預期,險資與創投“牽手”需要在頂層設計等多方面進行創新,構建合作的基礎。
又一保險基金落地深圳
10月18日,記者從“深圳創投日”耐心資本專場活動上了解到,此次簽約的“太平保險基金”總規模不超過100.02億元,其中太平人壽出資不超過90億元,市區政府引導基金出資不超過10億元。
據介紹,該基金採用雙GP模式,由太平保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深圳市海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管理,採取“直投+母基金”的形式,將可投金額的80%投向基礎設施項目或深圳市的重大產業項目,20%投向基金管理人和基金均註冊於深圳的基金,且100%投向“20+8”產業領域,同等條件下優先投向深圳市“20+8”產業基金。
記者注意到,此前設立的“平安基金”亦採取雙GP模式,由平安創贏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與深圳市海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管理;同時,採取“直投+母基金”等形式,將可投金額的90%投向深圳市重點基建、產業項目,10%投向深圳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兩隻基金同時在基礎設施項目和創投兩個方向上佈局投資,構建政府資產盤活新機制,形成股權投資良性循環,以基礎設施投資及產業投資的雙輪驅動,爲城市建設及“20+8”產業佈局帶來示範效應。
同時,資金更高比例投入基建等險企偏好的領域,有利於吸引險資投資。爲滿足險資獲取穩定期間收益的需求,據悉,深圳市財政局還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即針對投資股權類的項目,在同股同權條件下,保障保險資金的期間收益。
此外,兩隻基金的存續期均爲“12+3”年,其中投資期7年,退出期5年,經全體合夥人同意還可延長3年。資金使用期限長,與創業投資的需求相契合,助力科技創新。
險資如何轉爲耐心資本?
深圳將險資引入創投領域的探索,爲險資轉化爲耐心資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經驗。
同時,提升險企參與科創投資的積極性仍需進一步疏通政策堵點、強化相關基礎建設。
在太平資本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吳鬆看來,在目前的低利率環境下,險資需要做耐心資本,通過權益投資,發揮長期優勢獲得穩定較高收益,應對利差損風險,提高負債端競爭力。
“對於戰新產業,我們偏好前景明確的項目,也願意積極參與週期較長的項目。”吳鬆表示。但對於涉及領域較寬、單筆金額較小、專業要求較高、風險程度較大的科創企業,他直言,保險資金一筆一筆直投是較困難的。險資更偏向於設立基金、參與基金、跟隨投資等方式。
“建議在頂層設計上明確容錯機制,給予保險公司一定的虧損容忍度。”國壽投資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助理顧業池在活動上表示,應依照市場基金規律,允許險企做相關整合性投資,打消險企在敢投、願投方面的顧慮。
曹德雲表示,在市場化、法治化和穩健有效的前提下,適當地在償付能力要求、風險因子確定、投資比例計算等方面給予險企適當的鼓勵;並優化考覈激勵機制,落實盡職免責制度。
此外,險企也希望有更多的活水進入一級市場,實現“募投管退”循環,尤其是在退出渠道上,除了IPO以外能推出更多退出機制和安排,有效盤活科技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