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福迴歸溼版攝影 古法傳遞影像思維
攝影家林添福的溼版攝影展海報,拍攝主角即是他拍了20年的陶瓦彜族青年。(鄧博仁攝)
林添福認爲海洋生物既是大海饋贈人類的奇特美食,同時也是奇特生物。(鄧博仁攝)
李怡芸/專訪
投身攝影創作已40多年且獲獎無數的攝影人林添福,從膠捲、數位,到現在人手一支手機就能拍照的時代,林添福有感「技術愈來愈少,但影像表達愈來愈困難」,他決定回到最「古老」的技法,扛着重重的器材,以溼版攝影創作,對他而言是安靜下來重新面對影像。
林添福曾任《大地地理雜誌》專任攝影,《VOGUE》、《ELLE》、《People》中文版特約攝影。曾於2010至2012年連續三屆獲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秀攝影師獎,2019年獲第19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秀策展人,並於2023年獲第十四屆中國攝影金像獎,作品獲多個美術館及私人典藏。
此次在好好基地舉辦《回到1851—林添福溼版攝影展》,分別展出林添福長期拍攝的雲南少數民族「陶瓦彜族」;在溼版攝影的材料實驗中產生的藥劑結晶所形成的「溼版冰花」,以及疫情期間在北海岸拍攝的《水卒館》。其中冰花是一次對攝影的突破性挑戰,他表示:「現在攝影多在重現經典,新元素少」而因失敗而產生的冰花,透過對殘留藥劑結晶不在計劃中的實驗,不斷在溫、溼度間,嘗試掌握出美麗的結晶與影像。
拍攝陶瓦彜族,林添福笑稱:「有的人是從還沒出生我就開始拍,到現在已經當爸爸了!」有些孩子是他一路拍攝、紀錄長大的,他甚至能夠整理集結成7、8本相冊,而這幾年他以溼版拍攝人像又是另一考驗。因爲曝光時間非常久,人物比較固定好幾秒不動纔不會模糊,再加上必須現場立即顯影、水洗,1張照片至少要花1個小時才能完成,卻別具溼版的獨特效果。
取材海洋生物的「水卒館」,則是林添福從小對海洋的嚮往,「當兵的時候在金門,但是不能拍照,後來也拍過澎湖以及廣西北海市的碼頭,一直以來都想做和海有關的題材。」在林添福眼中,漁民捕捉上岸的漁貨在魚簍中的造型多樣而富美感,有無限的想像與可能,「因爲疫情哪也不能去的時候,就拍拍魚吧!」也開創了林添福的新創作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