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推薦! 3千行詩《漂木》寫民族悲劇

▲洛夫曾獲諾貝爾獎推薦。(圖/CFP)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詩魔洛夫今晨3點21分在臺北榮總過世,他曾因爲長達3千行的《漂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推薦,在文壇貢獻不言而喻;出生在大陸、輾轉來臺、又移居加拿大很常一段時間,這本詩集反應了他2度漂泊的心情,同時又上升到民族身分的認同、追尋,有如曾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那種反思的心態

2001年出版《漂木》可以說是洛夫的心境、還有對人生歷程的反思,漂泊的主題包含「形而上的漂泊」與「形而下的漂泊」;形而上的是民族、個人悲劇意識、文化與宗教情懷,形而下則是時代、親人鄉土變化文明的摧殘,等,可以說這本詩集就是由「變化」與「不安」形成的「悲劇意識」。

▲洛夫詩集《漂木》書寫漂泊的心態。(圖/翻攝博客來)

詩人白靈認爲,《漂木》對於洛夫而言,就像是屈原的〈天問〉,是一種對於精神歸屬、身份的追尋,但在漂泊的狀態下無法滿足,才產生了悲劇的概念;身爲戰後外省派的軍旅詩人,怎麼跟臺灣這塊島嶼互動?又怎麼看待中國大陸?都成了一道難題

洛夫出版《漂木》後,同年獲得當代10大詩人,名列榜首,《當代10大詩人選集》評價說,「從明朗到艱澀,又從艱澀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與肯定的追求中,表現出驚人的韌性,他對語言的錘鍊,意象營造,以及從現實中發掘超現實詩情,乃得以奠定其獨特的風格,其世界之廣闊、思想之深致、表現手法之繁複多變,可能無出其右者。」

詩壇上,洛夫以超現實、魔幻寫實的手法,探究生命的意義,也被稱譽爲「對文字運用有了高度的擴展」,無獨有偶,莫言也被稱爲是「魔幻寫實」的文學代表,鄉村的書寫給人獨特的感受,2人或許都是因爲這樣突破性的文字解讀,才能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肯定。

漂木(節選)

木頭,與天涯魚羣海鷗水藻同時心跳從他們同一頻率的呼吸中隱隱聽到深沉的大海子宮內晚潮的涌動這漂泊的魂魄隨着浪花的躍起,觀望日出。等待一個在霧中極目四顧也看不到的未來未來是一個魔一個陌生隧道也許是黑洞,甚至於一個難以作答的扣問但,與其等待不如解纜而去,不如切斷那根唯一聯繫大地臍帶港口的腥羶見證着一部苦鹹的歷史遠海藍鯨成羣而來噴出鋪天蓋地的岑寂這裡不聞鐘聲風雨是唯一的語言千噚以下,諸神在側守護者海底滿艙的亡魂故事早已全身長滿了牡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