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是頸椎發來的“警告”!處理這四塊肌肉決不能忘!
嘿,朋友們!早上一睜眼,哎呀媽呀,脖子咋不能動了呢?稍微扭一下就疼得厲害,這八成就是落枕啦。很多人可能覺得落枕就是睡姿不好惹的禍,可沒想到問題也許出在頸椎上呢。
頻繁落枕那可是頸椎發出的 “警告” 喲!落枕其實就是頸部肌肉痙攣,還常常伴有頸椎小關節紊亂症狀。要是枕頭不合適或者睡姿不對,頸肩部的肌肉、筋膜等軟組織長時間過度牽拉受損,肌纖維就會失去彈性,還會產生炎症因子,這下可好,刺激到神經末梢,落枕就找上門了。
健康的頸椎本來是有生理前屈的,那些老是低頭的人,頸椎生理曲度容易變直甚至反弓,他們就更容易落枕啦。任何疾病都有個發展過程,偶爾一次落枕不用太擔心,但要是經常落枕,那可能就是各種頸椎病的前兆哦。肌纖維要是多次受損,就會瘢痕修復,到時候脖子一轉就 “咔咔” 響。長此以往,頸椎不穩,從筋到骨都可能出現損傷,像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韌帶鈣化啥的後果就都來了。
很多時候,落枕就是身體在警告我們呢,要是不好好保護頸肩,後面可能會有更嚴重的損傷。所以呀,患者平時可不能長時間讓頸椎保持一個姿勢,像低頭伏案、玩手機這些可都得少來;睡覺要選合適的姿勢和枕頭;還要注意頸椎部位保暖;經常做些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鍊。
那頸椎不好的人,睡覺選啥枕頭好呢?枕頭得把頸和頭一起支撐起來,這樣有利於頸後部肌肉、韌帶放鬆,消除疲勞。從頸椎健康來說,最佳睡眠姿勢是仰臥,能最好地維持頸椎自然弧度。選枕頭的時候要注意哦,枕頭不能太高,有一拳高就行,枕在靠近脖頸的地方。要是平躺時,枕頭下陷一部分能正好支撐住頸曲就完美了。習慣側睡的人呢,枕頭高度和自己一側肩寬長度一致就比較合適。
今天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急性頸部扭傷(落枕)處理中必須要注意的四塊肌肉 —— 胸鎖乳突肌、斜角肌、斜方肌、肩胛提肌。
胸鎖乳突肌
先說說胸鎖乳突肌。它位於頸部兩側皮下,大部分被頸闊肌覆蓋着,有一個大肌腹和兩個頭呢。
起於胸骨柄前面的淺層細長胸骨頭和鎖骨內 1/3 表面的深層平坦鎖骨頭,止於顳骨乳突外表面和枕骨上項線外側半。功能可不少,單側收縮的時候,頭頸向同側屈曲還向對側旋轉;雙側收縮呢,能讓頭部向後伸直,還能讓頸部前屈,而且還是重要的吸氣輔助肌哦。不過低頭的時候就沒這功能啦。
它還參與吞嚥動作、空間定向和運動協調,也是頭相對於身體空間位置關係的本體感覺來源。胸骨頭出問題能引起眼眶後部疼痛、吞嚥時舌頭疼痛、眼睛上方、耳朵後方及頭頂部疼痛,還會視力模糊、眼花、視力模糊或複視。鎖骨支有問題會讓同側前額、耳內深層和耳後疼痛,還會頭暈失衡、噁心反胃、暈船暈車、走路不穩或摔倒。胸鎖乳突肌本身很少疼,但會把疼痛傳導到其他地方。
處理手法呢,把病人的頭握在一隻手裡,牢固支撐住後頭部和顱底,把頭擡高露出胸鎖乳突肌,從靠近乳突連接處開始,用拇指和食指一側或食指中指尖抓起肌肉的胸骨頭,輕輕按壓,問問病人疼不疼、敏感不敏感,要是有緊張或觸痛,就握住按壓到放鬆,然後往下移動手指,靠近胸骨柄和鎖骨頭處操作。
斜角肌
前斜角肌起於 C3 - C6 橫突前結節,止於第 1 肋骨上面斜角肌結節;中斜角肌起於 C2 - C7 橫突後結節,也止於第 1 肋骨上面;後斜角肌起於 C5 - C7 橫突後結節,止於第二肋骨外側。
近端固定能上提肋骨輔助吸氣,遠端固定單側收縮讓頸椎側屈,雙側收縮時前斜角肌輔助屈頸,後斜角肌防止頸椎側擺。
斜角肌太緊會讓肩胛骨內側緣上部及其內側區域疼痛,還會向前牽涉到胸部直達乳頭,向外側傳導能引起手臂前後、前臂橈側疼痛,有時候還會延伸到拇指和食指,拇指會麻木,對冷覺感覺不明顯。活動後休息,這疼痛經常出現在左側胸部,還容易被誤診爲冠心病呢。
處理手法是讓病人仰臥,站在病人頭端,一隻手從後下方握住病人頭,另一隻手放在病人頸下面,用拇指找斜角肌上部,壓緊組織慢慢沿着肌肉滑動拇指,儘量到達鎖骨後間隙,然後去找中斜角肌和後斜角肌。
斜方肌
再看看斜方肌。它可表淺了,分上中下三部,兩側一起就像個巨大的菱形,覆蓋在頸後部、肩部和背上部其他肌肉表面。
上斜方肌起於枕外隆突、枕骨上象限內側半、項韌帶,止於鎖骨外 1/3 後緣;中斜方肌起於 C6 - T3 棘突和棘上韌帶,止於肩峰內緣和肩胛岡上緣;
下斜方肌起於 T4 - T12 棘突和棘上韌帶,止於肩胛岡內側端肩胛提肌止點外側。上斜方肌遠端固定單側收縮讓頭頸向同側屈,面部轉向對側時輔助頭極限轉動,近端固定能上提鎖骨和肩胛骨,還和前鋸肌一起讓肩胛骨關節盂向上轉動,承擔上肢重量輔助提重物。
上斜方肌雙側收縮能仰頭,中斜方肌內收肩胛骨,下斜方內收下降肩胛骨還能協助上斜方肌和前鋸肌讓肩胛骨關節盂向上轉動時穩定肩胛骨。
斜方肌可是頭頸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呢。上斜方肌損傷後,同側頸部後外側痛,還可能牽涉到同側顳部疼痛,受損側肩膀不能掛重物,頭部和頸部側屈運動受限嚴重,旋轉輕微受限,要是還有肩胛提肌和頸夾肌受損,脖子會僵直。中斜方肌損傷後肩胛骨之間灼熱疼痛,肩峰處疼痛壓痛,特殊症狀是手臂不自主顫抖和起雞皮疙瘩,要是被胸小肌拉開會圓肩。
處理手法是讓病人俯臥,站在頭端,一隻手平放在肩部頸基部,手指向下,用身體重量施壓,在脊柱和肩胛骨之間慢慢向下移動到胸椎末端,再從肩胛骨內側緣滑到肩胛角下方。
肩胛提肌
後說說肩胛提肌。它起於 1 - 4 頸椎橫突,在肩胛骨內上角與肩胛骨內側緣。
C1 起始的垂直下行到肩胛骨內側緣,C4 起始的在最深層,以對角線走向到肩胛骨上角。
近端固定能上提肩胛骨和下回旋,遠端固定讓頸部後伸、同側屈、同側旋轉,雙側收縮讓頸部伸直。肩胛提肌損傷是常見病,多是單側,雙側少見。
急性發作時肩胛骨內側緣上部或頸部上段疼痛,拒按,休息或自我制動後緩解。慢性的就遷延難愈,患側上肢後伸受限,不能伸到背部搔癢,睡眠時翻身困難,白天常有擡肩畸形,肩胛上區不適,勞累、受涼時症狀加重,頸部不適,伸側頸部局部僵緊,還可能牽涉到斜方肌、頭夾肌,上頸側能摸到索樣筋結,肩胛內上角有敏感的筋結點,切按劇痛,下頸肌外側束也有索樣筋結。肩胛骨內上角損傷嚴重的會向枕骨旁和太陽穴放射痛。雙側損傷嚴重的患者因爲疼痛不能持續坐位看書,得用手託着下頜或額頭減輕頭部重量來緩解疼痛。
處理手法是讓病人俯臥,治療師站在旁邊,把手放在病人肩部,拇指放在肩胛上角位置,向內側和深部按壓,然後向頸部上方滑動拇指,沿着肌肉到頸椎橫突連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