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克的新姿態

巴爾幹的葵原 範迪安

世紀潮涌 齊喆

逍遙遊 馮遠

絲路情·局部 侯一民

印度遊記之一 王穎生

卓瑪 徐裡

藝境觀象

近期,“鑲嵌中國——馬賽克藝術邀請展·北京”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這是2017年10月在廣州美術學院展出後,歷經武漢、合肥、徐州、南京、上海,在全國巡展的第七站。巡展超過三年,足跡跨越大江南北策展團隊在展覽巡迴的過程中,精心打磨,不斷充實展品,提升質量,讓它成爲一個不斷茁壯“生長”的展覽。

作爲全國巡展的收官之站,北京站的展品從原本單一的平面形態向立體和空間拓展,從體量龐大的鑲嵌繪畫向極盡精微的微鑲首飾延伸。展覽將馬賽克這種傳統的工藝方式與材料放在悠遠的藝術史中,挖掘它在媒介語言層面的當代意義,以及它和當代及未來城市公共文化壁畫藝術的發展、壁畫獨特的物性審美系統的關係,並將東西方鑲嵌歷史並行比較,從而凸顯屬於各自地區的藝術特色。凡此種種,讓“鑲嵌中國”的收官之站無論在展覽結構還是展品質量上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和發展。

在展覽中,一個引人注目的板塊是以文獻及局部實物的形式,較爲全面地呈現了中國鑲嵌藝術如何從展廳走向城市公共空間,有力地推進了中國壁畫在新時期的發展和繁榮,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這批作品在鑲嵌藝術語言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方面做出了不俗的成績,展覽將爲城市公共文化的規劃與決策者們提供諸多啓示,這也預示着未來的中國壁畫藝術發展之路將會更加寬廣。

中國的鑲嵌藝術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逐步運用到壁畫創作中,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多幅擁有較高藝術品質的馬賽克鑲嵌壁畫。但此後,馬賽克的藝術功能逐步被遺忘,主要被用作建築裝飾材料。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舉辦此次展覽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展示各種鑲嵌工藝在藝術創作中的可能性,還原馬賽克原本的藝術本性,探討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鑲嵌藝術的水平,推進馬賽克鑲嵌在中國當代城市公共文化建設中的應用。

伴隨着“鑲嵌中國”在全國巡展的步伐,馬賽克材料已經逐步引起了中國壁畫家的關注。作爲當代城市流動的美術館,在包括北京、重慶、深圳、鄭州、西安、南京、青島、濟南、合肥、蘇州等城市的地鐵站中都出現了馬賽克鑲嵌的大型壁畫;在市民的公共文化藝術場所中,諸如江蘇大劇院延安大劇院、延安文藝紀念館、中山紀念圖書館中有巨幅作品上牆;在城市大型景觀項目常德畫牆、北京世園會等國內多個重要的公共建築中也都採用了藝術品位高雅、製作精良的鑲嵌壁畫。中國的鑲嵌藝術還走出了國門,在由中國援建的越南越中友誼宮中,兩幅壁畫都採用了馬賽克材料完成。2019年舉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壁畫展”,是全面展示中國五年壁畫創作整體面貌的展覽,參展作品中鑲嵌類型的作品共有17件,接近總展出作品數的百分之十,其中絕大部分是已經上牆或正在製作中的大型作品。可以說,“鑲嵌中國”展覽有力地推動了鑲嵌藝術在中國當代城市公共文化藝術中的廣泛使用。

中國幅員遼闊,很多地區日照強度大,潮溼多雨,人流密集,考慮防火及清潔保養等具體問題,在建築外部及面向廣大市民開放的公共空間中,繪製型壁畫及很多類型的材料壁畫都不適宜選用。而鑲嵌壁畫具有其他壁畫材料所不具備的堅固、耐溼、防曬、不易變色的優點,這些材料特性恰恰非常適合在公共空間中製作與保存。同時,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玻璃馬賽克的重要產區,發展鑲嵌藝術具有得天獨厚的物質條件保證。

鑲嵌藝術,是建立在藝術家對鑲嵌材料特性的理解上所產生的藝術創造。藝術家對材料的認知程度,決定了鑲嵌藝術的水平。鑲嵌藝術的材料來源十分豐富,如玻璃料片、陶瓷料片、天然石材、寶石、白玉、貝殼等。目前在中國普遍使用的玻璃馬賽克,其材料的半透光性色彩飽和度、不同剪切工藝的分塊、不同方式嵌塊拼接所形成的肌理痕跡、各種料器並置所產生的對比等,都鮮明地向觀衆昭示着馬賽克與衆不同的材料特性。

鑲嵌壁畫與一般的繪製型壁畫有很大不同,具有自身獨特的材料美感與工藝美感,因此,不應過分模仿或轉譯繪畫語言。它的畫稿不應過度追求色彩的細膩過渡,更應考慮到嵌塊與嵌塊之間的銜接;不應過度追求形體細節的豐富性,而應探究造型的單純和概括性。對鑲嵌壁畫來說,作品主體的邊緣形態和背景的走向將首先確定畫面的整體結構走向,同時,畫面中主體對象的具體形體結構又將形成一種具體物象的鑲嵌結構走向。處理好兩種鑲嵌結構之間的關係,做到和諧中有對比,統一中有變化,強調鑲嵌作品獨特的語言性,才能鑲製出畫面結構明確,形象生動的作品。嵌塊與嵌塊之間的連接,要比繪製更加確實肯定,不容含糊,它們之間形成的拼縫也成爲鑲嵌藝術中一種重要的語言。馬賽克的主要視覺印象——點陣化、碎片化的形成與拼縫密不可分,研究拼縫與嵌塊之間的關係,能大大提高鑲嵌畫面的表現力。

從事鑲嵌藝術創作必須經歷對馬賽克材料本體的研究、規劃及改造。目前國內受過馬賽克專業訓練的壁畫家仍然較爲稀缺。本次展覽無疑從實踐層面爲中國培育出一批高水平的鑲嵌藝術家和技術嫺熟的工匠。而展覽在高校的巡迴展出,更將從高等教育層面影響着新一代的壁畫藝術生力軍,從而形成良好的壁畫創作人才的梯隊建設。

伴隨着當代中國全面發展的蓬勃生機,作爲城市公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媒介——壁畫藝術急需綻放時代的光彩,“鑲嵌中國”展覽體現出一種文化的自覺與自信,明確了中國鑲嵌藝術的價值觀,展示了馬賽克的新姿態,開拓了一條從學術研究到社會實踐的藝術大道。中國的鑲嵌藝術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隨着藝術家對材料的逐步深入瞭解,藝術家與鑲嵌材料的互動會更加充分,中國未來的鑲嵌藝術將會在城市公共藝術創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倡導在壁畫創作中重新挖掘鑲嵌藝術的可能性,就是要求壁畫家以自己獨有的精神認知、圖式語言,用馬賽克材料加以表現,展示中國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在中國當代壁畫創作中彰顯富有中國味道和東方神韻的大國之風。

(作者:齊喆,系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