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掩蓋了什麼?

本站科技專欄作家 郭建龍 (微博)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阿里巴巴尚未公佈的2010財報上,它的主營產品“中國供應商(Gold supplier,下面簡稱GS)”付費用戶數量,在2007年阿里巴巴上市後,將可能首次出現下降。

如果阿里巴巴做得漂亮,可能將數據掩蓋成平盤,但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爲阿里巴巴貢獻了58%營收的GS很難再獲得大的增長了。

但是,馬雲自爆的阿里欺詐門和主動清理涉嫌欺詐的GS,並不是GS停止增長的真實原因,實際上,他的揮淚斬馬謖是在掩飾阿里巴巴GS用戶增長乏力的現實,試圖尋找一個說得過去的解釋,來將真實情況掩蓋起來。

那麼真實情況是什麼?

真實的情況:外貿付費用戶必然增長乏力

這裡,先看下面的一張圖,這張圖是2007年1季度以來GS的增長情況。

2007年1季度,GS的數量是20064,之後一直平穩發展,增長有限,到2008年3季度,才達到30836。6個季度增長了50%。

但是,從2008年4季度開始,GS的人數卻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當季GS數量已經達到43028人,2009年1季度更是達到了55810人,在2009年底,達到96110人,5個季度內增長了兩倍。

這一波強勁增長背後的動力,是阿里巴巴當年推出的一個新產品。2008年11月初,阿里巴巴推出了一款低價產品,叫出口通。出口通也計算在GS之中,但比一般的GS要便宜很多,正常的GS價格是5萬元人民幣,而出口通的價格只有1.98萬元。

當然,名義上,阿里巴巴是說,出口通的功能簡化,而原版的GS功能更多等等,但實際上,出口企業在阿里巴巴網站上需要的功能很簡單,就是懸掛產品介紹頁,然後通過競價排名排在搜索的前面,其餘的增值服務都不是必須的。所謂功能的多寡,只不過是爲變相降價找一個藉口

正是這樣的低價策略,使得用戶紛紛加入,阿里巴巴也因此搶佔了不少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並讓一些價格敏感的出口企業加入進來。

但是,這一波低價傾銷潮總是有限度的,市場也有飽和的時候,到了2010年,GS用戶的增長再次趨緩,表明該加入的,都已經加入了。

2010年3季度,GS數量達到108572,只比2009年增加了1萬多一點,又回到了2007年時的增速。

但畢竟增速還是正的,不是負的,爲什麼我會猜測,GS增速到了2010年底已經變負了呢?

答案是:阿里巴巴又漲價了。

2011年開始,出口通的價格從1.98萬漲到了2.98萬,當然也說增加了不少功能云云,但與降價時一樣,這只不過是託詞

阿里巴巴的漲價行爲也不難理解,因爲已經很難靠規模來獲得收入了,就只好靠漲價來維持營收增長。目前階段,漲價只限於新增客戶,但很可能在一、兩年後,漲價策略將普及到所有客戶。

對於價格敏感的客戶在最初因爲價格而選擇了阿里巴巴,那麼,也會因爲價格而拋棄阿里巴巴。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我估計阿里巴巴的GS數量將在未來不久達到負增長。不過,我原以爲負增長會出現在2011年1季度,而現在,既然馬雲這麼急着跳出來宣佈客戶中有欺詐,要關閉部分GS,還要加強GS審覈,那麼我更猜測,可能在一個月後公佈2010財報時就已經是負的了。

關於客戶對於價格的敏感狀況,在阿里巴巴內部也是有先例可循。下圖是阿里巴巴國際付費會員數量。對應於國內的GS,阿里巴巴在國外也推出了國際版GS(最初叫國際版誠信通),但是,在2009年7月(根據記憶),阿里巴巴國際GS漲價了,於是,國際付費會員出現了大幅度下滑,直到如今仍然在持續。國內GS是否也會出現這個情況?一個月後財報發佈時也許會有眉目,而一年後再回頭看影響,也許已經非常清晰了。

總之,不管馬雲清不清理GS,有沒有欺詐,要想指望GS再出現大幅度上漲,是不可能了,原因也並不是清理GS,而是因爲經濟規律。他這時候跳出來只是尋找一個藉口而已。

衛哲無能爲力

2007年衛哲出山,百安居出身的他無疑對於零售、營銷非常在行,價格在零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利用價格進行擴張則成了重要武器。

我猜測,2008年的出口通應當是他的傑作,並造成了GS數量的一波瘋狂上漲,以及阿里巴巴業務的迅速擴張。但人是有侷限的,會有慣性思維,因此,當擴張過後,如何面對市場的飽和,對於阿里巴巴來說,準備並不充分。

比如,兩次GS的漲價,就做得很不漂亮。

一方面,國際付費會員在漲價後,數量迅速滑落。另一方面,出口通漲價1萬元,在供應商中的評價也頗爲負面。

但既然如此,阿里巴巴爲什麼還要漲價呢?答案在於阿里巴巴需要營收。這裡,再看一下阿里巴巴的營收情況。

與GS不同,阿里巴巴還有一塊業務叫誠信通,主要針對國內市場,這塊業務至今還處於高增長階段,2010年3季度,誠信通付費用戶數量達到631348,大約6倍於GS的數量,但是國內市場B2B人們往往不願意出錢,因此,從這部分而來的收入與從外貿中得到的無法比。國內市場收費用戶基數是GS的6倍,但最終,爲阿里巴巴貢獻的收入只有34%。而GS佔到了58%(還有一部分其他收入),可見,外貿還是佔了大頭,一旦外貿停擺,依靠內貿的增長還不足以彌補。

所以,阿里巴巴急於在GS增長停滯後,繼續挖掘現有GS用戶的價值,從他們身上多收錢。

這樣的招數不是不能做。以百度爲例,百度的競價排名(也就是鳳巢)在用戶數量增長趨緩的情況下,非常巧妙地提高了競價的價格,從而繼續獲得了利益。

但前提是必須做得非常巧妙,避免用戶的反彈。

一般這樣做時,都是用所謂增值服務法。也就是說,阿里巴巴給用戶提供更多的服務,比如報表、工作流程、客戶資源等等,但需要客戶多付錢。

但是,前面已經提到,大多數所謂的增值服務,用戶並不感興趣。用戶真正感興趣的就是兩件事:一是有產品介紹,二是在搜索中排在前面。因此,除了搜索競價會引起用戶的興趣外,其餘的服務都只是擺設。

可是,2009年,阿里巴巴聲稱增值服務收入佔GS客戶的20%左右,到了2010年中期,又聲稱已經達到了25%。

如果用戶不感興趣,可爲什麼增值服務又增長這麼快?我猜測可能性是:捆綁銷售,就像出口通從1.98萬增長到2.98萬一樣,表面上並非漲價,而是捆綁銷售了1萬塊的增值產品。

淘寶上收錢,也是利用這種增值服務法,表面上免費,但實際上必須掏錢。不過淘寶上的增值服務做得更加巧妙,而在阿里巴巴上,似乎用戶並不買賬。

如果衛哲再繼續留任,所能採取的也只不過是上述手段,大概也很難對阿里巴巴有所提升了。這時,也就是他離開的時候。至於所謂GS的欺詐,只不過是一個藉口。如果GS仍然維持着高增長,就算是有欺詐也不要緊。一旦CEO已經無能爲力,那麼不是因爲這件事,也會因爲其他事,和馬雲發生衝突,重要的是背後的原因。

請回想一下,當阿里巴巴宣佈衛哲離職時,衛哲的表現則是心甘情願,不做絲毫分辨,如果不是心死,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這說明他本人已經知道,留在這個位置上的意義不大了。

陸兆禧呢?

也許現在談陸兆禧的執政思路還有些早。但可以簡單猜測一下。

一方面,外貿商人對於新事物是最敏感的,到現在爲止,中國經濟也在轉型,而該上B2B的外貿商人也都上得差不多了,因此,外貿上很難有更大的提升。

另一方面,內貿上還有提升的空間。如下圖,誠信通的付費用戶增長還在持續。

因此,陸兆禧的升任無疑是想將其在國內的經驗複製到阿里巴巴上,使得內貿的份額從34%再有所提升。如果做得到,阿里巴巴或許還可以迎來另一波行情。

但並不容易。

原因在於:

1,由於外貿的特殊性,往往需要中間商,這是阿里巴巴B2B發展的基礎,而在內貿方面往往不需要這樣的中間商了。

2,內貿方面,由於沒有通關障礙,如果是消費性產品,將來發展B2C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商家直接面對消費者,不經過中間商,留給B2B的機會不多。

3,如果是中間產品,比如螺絲帽墊圈等等,由於這個市場做的人已經太多,早已經變成了紅海,要發展也不易。且陸兆禧有做消費性產品的經驗,對於中間產品,做不過其他早已經在行業內沉澱多年的企業。

4,人們認爲淘寶和阿里巴巴存在一定的協同,但到最後,很可能兩者會產生競爭關係,而不是協同。到時候,阿里巴巴集團支持的很可能是未上市的淘寶,而不是已上市的阿里巴巴,因爲阿里巴巴已經上了市,錢已經圈到了,而淘寶做得越大,未來上市時,估價則越高。

5,阿里巴巴與支付寶之間產生協同的可能性更大,但還需要等待,看情況。

阿里巴巴集團最優秀的資產一個是淘寶,一個是支付寶,這兩個產品雖然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也有更大的想象空間。至於B2B的阿里巴巴,如果它還困守於B2B的模式,就註定了邊緣化的命運,最終讓位給新的企業和新的機會。

而同樣,基於企業家不做無用功的道理,再看看其他人的表演。

根據媒體報道,當馬雲自爆欺詐門後,史玉柱立即跳出來,力挺馬雲,表示深感阿里巴巴成功並非偶然云云。

同時支持的還有銀泰投資的沈國軍,表示“爲了企業誠信,爲了弘揚正氣,爲了對客戶負責,爲了中國企業國際形象,爲了倡導商業文明,爲了有讓人崇尚的價值觀和商道……馬雲壯士斷臂,含淚斬將……都是爲了讓這個社會商業更文明。支持,學習,敬佩……”一副惺惺相惜的模樣。

但是,這裡有新聞一枚:馬雲、史玉柱等人成立雲峰基金。看完,你就知道,他們必然要跳出來挺兩句。

(郭建龍供本站科技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簡介:

旅行者,文字作者,曾供職於it企業做技術,又在報業找過棲身之所。對於多變的現象世界着迷,以至於忘卻了歸途

現爲本站科技專欄之“IT叢林筆記”專欄獨家供稿,觀察IT叢林中各種動物和它們組成的生態系統,尋找系統演化背後的推動力量和阻撓因素。在這兒,你還可以找到普通動物的生存方式。

相關閱讀:

【專欄之數字與人】魏武揮:阿里巴巴高層震盪透着一股虛僞勁

【專題】阿里巴巴上市公司CEO及COO離職

【上季度財報】阿里巴巴三季度淨利潤3.66億元同比增55%

券商觀點】券商稱阿里巴巴新版出口通將導致用戶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