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壓差60以上?量血壓出現2種狀況要注意 牢記「722原則」

出處/康健雜誌

文/ 林貞岑 圖/pixabay

臺灣,每4位成年人就有1人高血壓,定時量測血壓很重要,但,1天量1次就夠了嗎?

醫生,你看我這個月的血壓數值都很正常......」50歲的陳先生興高采烈地拿着每天量1次、幾乎都在標準值內的血壓記錄給醫生看。醫生問:「你都什麼時候量?」陳先生回說:「運動或是洗澡後。」「這不大準喔,運動或洗澡後血管擴張、血壓會偏低......」醫生說。

「不是單次的血壓數字漂亮就好,還要看持續的血壓狀況,」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說,洗澡或運動後的血壓會較低,尤其在夏天脫水得厲害,因此血壓量起來會比平時低,「這不表示你的身體狀況都很好,」洪惠風說,洗澡或運動後的血壓並不能當做平常的血壓數值參考,更不能因此而擅自停藥或減少用藥

1天量1次血壓,達到標準值就鬆口氣以爲過關了,實際情況卻非如此。血壓是指心臟將血液打出時,撞擊到血管壁所形成的壓力,1天當中血壓會有高低起伏波動,通常晚上入睡後,血壓會下降至少10%。研究也發現,夜間血壓高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有很大關聯,因此,醫生會建議高血壓患者,可做1次24小時動態血壓檢測,測定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均血壓值及變動的情形,協助用藥更精準

(圖片來源:pixabay)

方法是患者配戴可攜式血壓紀錄器,約每半小時會紀錄當下血壓,連續監測24小時,可以得知早、晚、尤其是睡着後的夜間血壓變化,提供醫師用藥建議和病情診斷。「就像請員警站崗24小時,幫忙抓出讓血壓升高的兇手,」洪惠風比喻連續性的血壓紀錄,可以清楚瞭解哪些狀況造成血壓飆高,像有些人在晚飯時間跟孩子吵架,所以血壓升高;也有人半夜血壓飆高,是因熬夜追韓劇;血壓詳細記錄了生活中影響身心狀態的因素,「醫生會知道什麼樣的狀況,用藥控制效果最好,」臺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強調,高血壓只要超過3個月沒有控制好,就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在英國,每位高血壓患者都會配合做24小時動態血壓測量,目前臺灣雖無強制規定,他仍建議高血壓患者可以自費做這項檢驗,目前每次約需自付2,000元。

除了做24小時動態血壓檢測,高血壓患者平常也要養成經常量血壓的習慣,因爲每日測量的數值,比去醫院單次測量的血壓要有意義。

洪惠風建議,如果發現有些時間量到的血壓特別高,可以在同個時間點多量幾次,並想想是否之前吃了或做了哪些事,使得血壓升高。譬如有位家庭主婦發現連續幾天下午血壓特別高,後來發現是吃多了朋友送的羊肉爐;也有人週一到週五血壓都很高,週末血壓很正常,原來是看到公司老闆會緊張,因此洪惠風教患者平日要懂得紓壓,週末也可減少血壓藥量;有人傍晚時分血壓高,洪惠風會請他午睡30分鐘,再觀察血壓變化,通常都能有所能改善。

如果在家量血壓出現以下2種狀況,要特別注意。

1.清晨血壓偏高,吃藥未改善

清晨受荷爾蒙影響,血壓會偏高,發生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高,因此通常醫生會讓高血壓患者在睡前服藥,避免隔天清晨的血壓飆高。但如果吃藥換藥還是沒有改善,洪惠風建議可以做睡眠檢查,看看是不是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半夜交感神經作用,血壓會升高,也比較危險,」他說。

2.舒張壓與收縮壓脈差

一般人看到舒張壓或收縮壓偏高,就會很緊張,其實舒張壓與收縮壓差距太大(差距超過60mmHg時),也很危險。洪惠風解釋,血管有彈性時,舒張壓與收縮壓的差距不會太大,當動脈硬化嚴重,血管缺乏彈性變成鋼管,兩者脈差就會變大,「血壓的脈差可以當作動脈硬化的指標,」洪惠風說,脈差大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等,排除上述原因,都可能是動脈硬化的問題,尤其60歲以上的人出現這種狀況更要特別注意。

何時量血壓最好?洪惠風建議清早起牀5~10分鐘量血壓,剛開始可多量幾次,吃完中飯、傍晚或是睡前,1天至少2次,提供醫師做參考。

王宗道舉「722」的量血壓原則爲例:每週測量7天,早上起牀與晚間睡前共量2回,每回量2次取平均值。除了可以提供給醫師作爲增減降血壓藥物的參考,也可以評估藥的療效可以持續多久。

王宗道指出,無論什麼年紀,正常血壓的標準都是120/80mmHg以下,血壓超過140/90mmHg就是高血壓;然而,只要血壓介於120/80~140/90mmHg之間就屬高血壓前期,若不控制好,未來發展成高血壓的風險很高。

延伸閱讀:

想靠健走降血壓要注意 走路時別再隨步伐前後擺動手臂

抗老還能預防高血壓 高麗菜「這樣處理」對人體好處多

降血壓、讓血管更有彈性 西瓜吃這顏色就對了

「高血壓前期」做到6件事 效果跟血壓藥一樣好

助眠還可降血壓!這武術活化僅存的腦細胞 90歲都可以練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