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布對華新能源產業加稅決定影響幾何?5月即已宣佈計劃,市場早有預期
財聯社9月17日訊(記者 閆軍)9月13日,美國政府不顧國內外強烈反對意見,發佈有關對華加徵“301關稅”的最終決定,在原有對華301關稅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的關稅。14日,據商務部網站信息顯示,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髮布提高部分對華301關稅最終措施發表談話,表示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市場較爲關心,此次加稅決定的落地對市場影響情況,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比5月宣佈的有關內容,美國發布的最終決定中,對我國新能源行業的關稅政策並未調整,屬於之前舊聞的進展,市場對此已有預期。
系舊聞的進展,加稅計劃早在5月已經宣佈
實際上,美國政府早在今年5月即已宣佈此次加徵關稅計劃,並原定於8月1日生效,但由於收到大量反對加徵關稅的意見和擴大關稅豁免範圍的申請,美國政府已在7月30日和8月30日兩度宣佈推遲生效日期。有業內人士指出,出於大選造勢等目的,美國政府最終拒絕傾聽,選擇一意孤行,通過加徵高額關稅打壓中國迎合美國國內所謂“政治正確”。
美國此次加徵關稅,主要針對的是中國的新能源產業。計劃發佈後,就有數百家公司、行業協會等向美國政府提交1000多份意見,其中多數爲反對意見,反對理由包括擾亂全球貿易秩序、提高成本並損害企業和消費者利益、無法尋求替代產品、減少就業、削弱企業競爭優勢、損害公共衛生、影響航運業等。
其中,福特汽車就提出了明確反對意見,原因是福特目前使用的人造石墨幾乎完全由中國供應,而人造石墨是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材料。
有外媒指出,美政府加徵關稅的最終決定很大程度上無視了美國汽車製造商的訴求,招致了業界的不滿。
但是對比5月宣佈的有關內容,美國發布的最終決定中,對我國新能源行業的關稅政策並未調整,屬於之前舊聞的進展,市場對此已有預期。例如對電動汽車加徵100%的關稅,對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加徵50%的關稅,對鋰電池和關鍵礦物徵收25%的關稅等。
衆所周知,中國光伏、鋰電池等新能源行業企業積極推動產業供應鏈國際合作,有力推進全球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美國政府爲了打壓中國新能源產業、謀求單邊利益,強行搞“脫鉤斷鏈”。
業內:關稅戰解決不了美國實體產業流失的問題
業內指出,美國實體產業流失的問題並非來自於中國企業的競爭,關稅戰解決不了美國實體產業流失的問題。以本次加徵關稅的比例最高的電動汽車行業爲例,2023年,中國純電動乘用車出口美國的數量僅1.24萬輛,對美出口數量和總金額的佔比均不到1%,今年一季度,中國車企出口至美國的汽車數量更是僅有2217輛,美國並非中國新能源車企出海的主要目的地。
再如太陽能電池行業,綜合考慮“雙反”關稅、“201”關稅和已有“301關稅”,目前中國對美出口的單面光伏組件、雙面光伏組件的實際關稅已分別達到80%、65%,但由於我國企業技術水平、成本控制等方面已實現絕對領先,且全球產能佈局完善,相關關稅的實際影響極爲有限。今年8月,在對中國企業徵收高額關稅、對本土企業給予高額關稅的“襁褓”中,美國光伏龍頭企業SunPower依然因缺乏競爭力而走向破產,實際上,去年以來,已有上百家美國光伏企業破產清算或關閉光伏業務。
路透社14日援引代表美國科技行業的信息技術產業委員會主席賈森·奧克斯曼的分析指出,自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實施以來,已累計使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損失2210億美元。美國政府一直想通過加徵關稅的方式“保護”本土產業,甚至想倒逼產業鏈回遷。然而事與願違,有研究表明,美國的關稅措施帶來的貿易轉移效應有限,除了導致自身進口成本上升外,並未實現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政策目標。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也通過聲明表示,這些額外關稅與當前關稅一樣,增加了美國公司在美國國內外競爭的難度,導致美國就業崗位減少,消費者價格上漲,反而會損害美國企業、消費者和整體經濟。
事實一再證明,美國通過關稅打壓中國產業的企圖從未實現,畸形的單邊保護只會扭曲美國國內市場。這種明顯違背世貿規則的單邊主義措施將嚴重影響中美相關產業長期穩定合作的信心,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