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會談】會談淪口水戰 美智庫:拜登政府還沒制定國家戰略使然
雙方脣槍舌戰下,楊潔篪一度反問「這就是美方要的會談嗎?」(圖/路透社)
美中會談18日於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市(Anchorage)登場。儘管這是拜登就職以來,雙方首次外交與國安高層會晤;卻意外淪爲另類口水戰戰場。美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認爲,這是拜登政府還沒形成具體國家安全戰略的影響使然。但大陸駐美代表崔天凱認爲,陸方本來就對這次會談不抱高度期望,雙方長期化且盤根錯節的問題,北京並不「期盼只靠一次會談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8日報導,雖然活動並沒有公開議程,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在11日已表示,彼此將討論一系列問題,美方絕不會在討論分歧時不留情面。
言猶在耳,孰料雙方最終還是爆發激烈交鋒,讓原本開場聲明長達近1個半小時。事實上,自川普政府以來,華府與北京的關係惡化有長期發展化的趨勢,並在貿易制裁、相互簽證限制、智慧財產權與科技禁令等議題上發酵。想要在一次會議中解決諸多問題,恐怕過於樂觀。
《衛報》分析,北京在會談正式開始前,就已悲觀的預言會議恐怕充滿爭議;崔天凱更強調,認爲北京會有所妥協無疑是種幻想。報導進一步表示,通常這種高層會議,在開幕式的公開聲明中,往往幾分鐘內就會結束;但最後卻持續一個多小時,雙方各自更曾要求媒體先暫離會議室。會後兩方代表更沒有餐敘,儘管對外說法是疫情考量下的安排,但難免惹人遐想。
美官員表示,大陸代表團已經把這場會議當成秀場、表演戲劇效果,違反議事規則就是達成前述目的的手段。
史劍道則認爲,由於拜登政府還沒形成具體國家安全戰略,來指導各個領域的行動,才導致會談只能以對罵收場。由於美方討論並凝聚一致的對陸政策需要數個月的時間,這本來是可以預期的事情;但拜登政府最大的敗筆,就是擺出能與大陸展開有意義會談的姿態。
《衛報》指出,拜登就職前最常被共和黨攻擊之處,就在於恐怕對大陸過於軟弱;然而近幾周以來,拜登政府積極聯繫盟友共抗北京,雖然不像川普時期的「美國優先」,但對抗北京的精神卻是一貫的,也因此讓共和黨高層頻頻首肯。
目前拜登大部分的對陸政策仍擬定中,包括如何處理川普時期對中國大陸商品課徵的關稅都還在尋求一致立場;但可以確定的是,拜登將更強調民主價值觀與侵犯人權,也難怪史劍道會認爲就是缺乏一個指導性的總體戰略,才讓雙方首次會談就以脣槍舌戰告終。
事實上,大陸駐美大使崔天凱日前就已表明,「北京政府並不期待一次對話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們並沒有對會談有過高的期望或幻想,但我認爲雙方對這次會談都很重視。過去幾天來,彼此作非常多的準備工作」。
雖然北京政府已喊話「彼此各退一步」,但白宮也很堅決的表態將延續前任政府的強硬立場。布林肯更在日本行時指控北京,利用「侵略與脅迫」破壞香港與新疆人權,並主張對臺灣與南海的主權。就在同一天,美國還宣佈制裁24名香港與大陸官員,以迴應大陸對香港民主的限制,並剝奪該市人民的選舉權。
在前述舊恨的影響下,會談自然以矛盾開局。當被問到北京是否會採取進一步行動來回應美方行爲時,他表示「隨着形勢的發展,我們將在必要時刻持續採取行動」。
他也強調,北京不會在主權與領土完整議題上妥協。任何國家對話與溝通的前提應該是建立在平等與相互尊重的精神上。「我希望雙方真誠相待,加強彼此的瞭解」。
當然,這是爲期兩天會議的首場會談,接下來還有多場會議,究竟是淪爲兩大強權的電視秀,還是爲未來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就有待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