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要2025年恢復蒙古文,想和內蒙實現語言相通,意欲何爲?

前言

蒙古國也走上了“陽謀”路?

地理位置尷尬,處在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那個蒙古國,一直被認爲,是國際社會上沒什麼存在感的一個國家,自獨立後的蒙古國也是在朝着,一個“獨立”國家努力發展着。

但就是這麼個,致力於“獨立自強”的國家,已經發展出了自己的語言,並與中國內蒙古有所差異,卻還要在2020年時,通過於2025年,全面恢復使用鶻式蒙古文的決定。

那麼這個歷史上,曾隸屬於中國的蒙古國,他在謀劃着怎樣的“陽謀”?甚至明晃晃的要與中國內蒙古接軌,實現在語言上相通的舉動,這究竟是意欲何爲?

那熟悉又陌生的國家

亞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在東南西方向都與中國接壤,北面與俄羅斯相鄰的蒙古國,人口少卻地域遼闊,自然資源也算豐富的當地,在國際上,也算得上一塊可口的肥肉了。

但能夠一直保持着國家穩定,甚至能有機會不斷向外社交,那與周邊的兩個大國也是有所關係,中、俄作爲綜合實力與國際地位穩固的大國,讓蒙古成了那所謂“最安全”的國家。

而只有兩個鄰居國家的蒙古,靠着傳統農牧業及旅遊業等,發展着其國家的經濟前路,不過蒙古國在與我國有着最長陸地邊界線的同時,卻也與我國的關係,經歷過一些的曲折。

交錯糾結的中蒙歷史,也讓曾有一度的蒙古人,很是不喜歡中國人,甚至對於曾出現在中國歷史地圖上,甚至在古代是被中國,稱作是匈奴的過往,並不願意談及甚至被認爲是禁忌。

但從古代的一些文化作品等上也能看出,無論是《胡笳十八拍》中與匈奴有着情感糾葛的蔡文姬,還是成吉思汗像、甚至是金庸小說中的經典人物,都在說着中國與蒙古間的聯繫。

然而在中國被視作是傳統,有着美好寓意的像是長城、岳飛或是月餅等,還是在被蒙古人所討厭,並將相關的典故等,都視作是其禁忌內容,或是具有敵意的話題等。

所以中國與蒙古之間的情感,那也是尤其的複雜了,早年的蒙古人可能對中國人不算友好,甚至對中國人的整體印象都不算好,但隨着貿易往來的不斷髮展,關係也是出現了些許轉折。

早年存在厭華情緒的人,那可能也是受到了早年蘇聯的影響,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可能情緒更爲明顯,但自從2011年後,有了年輕人蔘與到的中蒙貿易發展。

也讓中國成爲了連續13年,與蒙古保持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以及第一大出口目的國的程度,甚至中國作爲蒙古國重要投資來源國,中國更是連續14年,處於第一投資來源國的地位。

而這也就讓不少的蒙古國年輕人們,開始了學習漢語,或是信實與中國相關的工作,從而謀求更好的就業出路,中文也就成爲樂了蒙古國,排在英語之後的第二大外語。

隨着學習中文的蒙古人越來越多,蒙古政府也是開始擴大對傳統蒙文的使用,將他們在獨立建國後,好不容易形成的語言系統做出改變,這又是爲了什麼?

恢復蒙古文意欲何爲

蒙古國自己的發展歷史不算很長,但蒙古民族的文化以及所使用的文字語言等,那歷史可就算得上悠久了,蒙古人民使用的鶻式蒙古文,也就是傳統的蒙古文字,時間至少有800多年。

在1924年時,蒙古人民共和國也纔剛剛成立不久,爲了展現國家的新生髮展,就嘗試了使用拉丁文去代替鶻式蒙古文,主要就是想要鞏固,其早年所取得的人民革命勝利果實。

但到了1941年的蒙古國,又在有一些著名作家參與的文字改革委員中,又決定將鶻式蒙古文再改回西里爾蒙古文,在兜兜轉轉的語言文字轉化中,蒙古也是沒少出力。

所以使得蒙古國人民所使用的官方語言中,屬於西里爾蒙古文的有35個字母,而比斯拉夫的文字母也是多兩個,有了其區別於,中國內蒙古的蒙族人民,一直使用的鶻式蒙古文語言。

在蒙古國使用了有幾十年之久的,屬於其蒙古特有的西里爾蒙古文字情況下,幾乎在蒙古國的年輕人們,根本就不懂任何,有關鶻式蒙古文的文字內容。

雖然蒙古政府也會開設相關課程,也會推廣年輕人學習鶻式蒙古文,但一直的效果都並不理想,直到2020年通過了《蒙古文字國家大綱》決定,要讓鶻式蒙古文在2025年開始重啓。

這也就讓蒙古開始出現了,在2024年之前的盟國新聞出版部分,都要使用雙文發佈,甚至其所發表的文字內容及國家公務員培訓,都要使用鶻式蒙古文,勢必要讓傳統蒙古文迴歸。

1946年就廢棄掉的鶻式蒙古文,現在即使重新學也要改過來,而想要恢復其蒙古傳統文化,也只是蒙古國,想重新使用鶻式蒙古文的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恐怕是想更好的與內蒙相通。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時的蒙古,就想過換回鶻式蒙古文使用,但遲遲都沒有落到實處,也讓蒙古國早就想與中國內蒙古,實現語言相通的願望難以達成。

起初是在其國內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畢竟在文具書面等的印刷,和日常人民所使用的口語,都已經習慣了西里爾蒙古文,突然更改轉換,投入資金與師資都會讓蒙古出現大變。

而想要加快蒙古國,與中國內蒙古語言相通的主要原因,自然也就與前面所提到的,實現更好的貿易往來有所關聯,兩國貿易發展中,語言相通才是拉近距離,並實現有序發展的關鍵。

雖然在其156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下,也是蘊藏着大量的礦產與能源資源,銅、鋅、金、鉛、銀、鐵和煤炭、螢石等,大大小小的礦種就53個,也算是個特殊地資源大國。

但沒有海上交通線路的蒙古國,想要發展地下礦業,並將富足的資源與人發展貿易等,也是讓蒙古一度很是自信,至於與誰貿易並打交道,或是與誰怎樣開發也成了其重要問題。

雖然地下資源算的上豐富,但缺水少電也是蒙古國,難以更好發展的尷尬問題,就像是煤炭資源雖多,但煤電站卻有限,發電量也是寥寥的並不算充足。

甚至就連開發地下產業,也還要用到大量的水資源,開發技術是一方面,這沒有足夠的水源,也是讓蒙古國缺水的問題,成爲了制約其發展的關鍵。

再有就是蒙古的畜牧業發展較好,牛羊等牲畜產出質量優越,但奈何東西好想要出口,就需要有更好的處理運輸及運輸保存的技術,像是牛奶的冷鏈、低溫保存,和肉質的屠宰存儲等。

再好的東西,如果運不出去或是運送途中壞掉,那麼在造成自己損失的同時,也會讓其本身的價值,難以發揮最大效益,像是早年出現的浪費問題,也是蒙古需要克服並解決的。

然而種種的技術能力,以及水電資源等,中國的實力與技術能力,那也是在國際上有目共睹的,所以能夠與中國貿易發展,得到中國技術能力的支持,怎麼看蒙古都不吃虧。

歷史上的親緣關係,加上中國對外和平友好的外交方式,並不會吝嗇技術輸出等的特點,將鶻式蒙古文掌握,並與內蒙古有了更好的關係,經濟發展也才能更好的滿足其國民需求。

這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貿易合作優勢,蒙古明晃晃的做出來也是無可厚非,能夠更快更好的獲得蒙古的優秀資源,中國自然也是樂意與之相處,雙贏的局面,使得中蒙關係需要改變。

蒙古國與中國內蒙古

蒙古國與中國的內蒙古,本質上都是同根同源,歷史上對於蒙古人的彪悍,那也是記載在冊的,但戰力卓越的蒙古民族人們,卻隨着歷史發展偏差,遺憾的出現了割裂。

外蒙古部分早年因爲一些原因,在外交等方面就依附上了蘇聯,直到獨立後就成爲了“蒙古國”,當地人們的生活也多呈現西化的特點。

然而內蒙古地區則是始終與中國文化接軌,所以無論是生活文化習俗等習慣,也都會在保留原有的蒙古人民特點外,多向中國漢族等中華文化特點靠近。

隨着許多年的分開發展,雖然蒙古族人們大多數習慣習俗重合,人種長相等等也差別不大,但所受到的教育環境等,也造成了兩地的一定差異。

而現在的蒙古國人們,也有不少穿着中國製造的服裝,在生活娛樂活動上,甚至是看病、教育、旅遊等,也開始了與中國內蒙古交流,有些蒙古人也與中國內蒙古地區人們幾乎無差。

互相交流也會互相幫助,像是舉辦文化交流活動時,蒙古國也會帶上內蒙古活動,還有近期蒙古國草原火災問題,對於蒙古的畜牧業也是影響巨大。

甚至因爲大風作用,在中蒙邊界的內蒙古地區,也會受到或是蔓延的影響,於是呼倫貝爾森林消防以及新巴爾虎右旗滅火指揮部,統通出動前往蒙古國風控火災源頭。

中國速度一直都是值得信賴的存在,從2024年10月7日下午前往滅火,10月8日早晨就已將火勢控制,策略清晰的中國救援隊,保住了邊境草原及人民的安全。

而中國在實現自己跨蘇發展的同時,也在爲蒙古帶去諸多的發展機遇,在2023年的中蒙雙邊貿易額,就已經達到了170億美元的程度,中蒙友好合作,也會爲其帶去更大受益。

雖然蒙古有段時間,與美國關係密切讓中俄感到不適,但轉頭還要與中國好好維持關係的蒙古,也是十分懂得審時度勢的,而中蒙的長期友好,也纔是經濟致富的最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