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休閒城市——內蒙古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爲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全區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呼和浩特,爲蒙古語,漢譯爲“青色的城市”,即青城,也稱“呼市”。全市總面積17,224平方公里,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1個旗和一個國家級開發區。2009年,全市有常住人口260.6萬人。
休閒特色
民俗:
呼和浩特一年一度的大型旅遊交易節,1991年9月舉辦了第一屆,以後每年的8月前後都會舉行。它是在那達慕大會的基礎上融經貿洽談、物資交流和競技比賽、文娛活動於一體的民間傳統節日,其規模、形式和內容遠比過去的那達幕大會要豐富。並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賽馬場舉行開幕式,邀請來自世界各國、港臺及國內各界人士參加,節日隆重熱烈,有摩托車隊、駱駝隊、馬術隊、武術隊、安代舞、摔跤(即搏克)等表演節目,最引入注目的是男子“三技”比賽,即摔跤,賽馬和射箭比賽。 除了這些還有敖包祭祀,成吉思汗陵祭祀等蒙古傳統祭祀活動。
每兩年在呼和浩特市舉辦一次,各旗、縣烏蘭牧騎均前來參加會演,而且組織專家評審,定出名次。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爲“紅色文化工作隊”,他們爲中國少數民族藝術事業作出了可喜的貢獻。
烏蘭牧騎藝術節有時與內蒙草原旅遊節、內蒙那達慕大會(蒙古遊戲節)同時舉行,既可增添節日歡慶氣氛,又爲開展草原旅遊事業助興,是內蒙人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
烏蘭牧騎建隊以來,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少數民族藝術人才,他們多爲藝術院校畢業生,具有較高文化程度和藝術修養。如著名作曲家圖力古爾;歌唱家牧蘭、拉蘇榮、朝魯;舞蹈家熬德木勒、敖登格日勒;曲藝表演藝術家道爾吉仁欽;馬頭琴演奏家達日瑪等。
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
昭君文化節源於民間的昭君廟會,舉辦昭君文化節的創意始於1998年。昭君文化節的舉辦已成爲樹立和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手段,成爲城市的形象名片,促進了與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定名爲昭君文化節,主要理由有:一、呼和浩特市的昭君墓聞名海內外,史書與名人名家多有記載及評論,胡漢和親的歷史事件帶來的不僅是民族團結,更有邊疆與中原的交流與合作,這對現在仍有現實意義。二、在呼和浩特市以昭君名字命名的企業及品牌甚多,說明昭君形象有深厚的羣衆文化基礎。三、弘揚民族團結,促進西部的穩定和發展,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風景:
蒙古語哈拉烏素海的簡稱,意爲黑水湖。位於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西部,呼和浩特西70公里,距包頭80公里,交通便捷。哈素海是天然湖泊,有“塞外西湖”之稱。
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五塔寺後院。始建於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金剛座舍利寶塔是一個在金剛寶座上建有5個玲瓏舍利小塔的建築,人們通稱爲五塔。塔身高16.5米,爲金剛寶座式,由塔基、金剛座、塔頂三部分組成。
葛根塔拉草原
格根塔拉草原,蒙語意爲“避暑勝地”。位於大青山以北四子王旗境內,距呼和浩特145公里,是國家旅遊局和自治區投資興建的草原旅遊景點。
昭君墓
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的綠野間矗立着一座傳誦古今、馳名中外的西漢古墓--昭君墓。墓呈覆鬥形高33米,佔地二十餘畝,系人工夯築的大土堆,巍峨高聳,遠望如山。傳說,因每年深秋九月,塞外草衰時,附近草木枯黃,唯獨昭君墓上芳草青青,故古人稱之爲“青冢”。
大召寺
大召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內,蒙古語名“伊克召”,意思爲“大廟”,始建於明代,是呼市內最大的黃教寺廟,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設活佛的寺廟。
希拉穆仁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旅遊區位於烏蘭察布草原中部,在呼和浩特市北約90公里,是距呼市最近的草原旅遊區。
希拉穆仁,蒙語,意爲黃河,又名召河,草原四周丘陵起伏,綠草如茵。
大窯文化
大窯文化遺址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保合少鄉大窯村,距市區33公里,於1973年發現併發掘。該遺址包括了舊石器時代早期到新石器時代晚期五個文化期,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
萬部華嚴經塔(白塔)
因塔身通體潔白又稱白塔,位於呼和浩特市東郊18公里的白塔村,據傳爲遼聖宗時所建。
該塔爲樓閣式磚木結構,高約45米,雄偉壯觀,塔內有旋轉式樓梯,還有多層交錯搭接的木樑,攀至塔頂可遠眺山川景色。
烏素圖召
位於呼和浩特市區西北12公里大青山南麓。“烏素圖”爲蒙語,意爲“有水的地方”。烏素圖召主要由慶緣寺、法禧寺、長壽寺、廣壽寺和羅漢寺5個毗鄰的寺院組成。烏素圖爲其總稱。
清真大寺
位於市區舊城北門外,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座清真寺。當年,大批迴族居民自新疆遷到呼和浩特,在以後的年代裡,他們漸漸在這裡站穩了腳跟,並建造了這座規模宏大的清真寺。
該寺佔地4000平方米,坐東向西的格局表現出對聖地麥加的尊崇。
綏遠城將軍衙署,位於呼和浩特市新城鼓樓西側。清雍正年間(1723—1735),清王朝爲鞏固西北邊防,在呼和浩特舊城東北2.5公里處另築新城1座,駐屯滿洲八旗官兵。
清公主府
清公主府,位於呼和浩特市北郊。府第共5進,有過廳、大廳和內院,門前立照壁,東部有假山、池沼。據抄本《公主府志》載,府中先後居住順治第四女靜宜公主、多爾袞的曾外孫女和碩格格、康熙第六女夠恪靖公主。
喇嘛洞召
喇嘛洞召是土默特地區黃教發樣地之一。位於畢克齊北部7公里的大青山中。建於明萬曆初年(1573—1575),清順治十五年(1658)擴建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賜名“廣化寺”。洞召由前寺及後寺組成。
席力圖召
席力圖召是呼和浩特市規模最大的寺廟,位於舊城東興旺巷,距離大召僅爲100米。該處原是一座小廟,後經清代的重修與擴建,才成了現在的規模。
烏素圖森林旅遊開發區
烏素圖森林旅遊娛樂開發區位於呼和浩特市區北大青山前山中段,東起哈拉沁溝,西到東棚村,佔地6萬畝。
青城公園(原名人民公園)
青城公園位於呼和浩特市區中部,中山西路,體育場路西,佔地面積48公頃,園內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園內有人民英雄紀念碑、包鋼開爐紀念鋼錠等,楊柳參天、繁花似錦,百鳥啼鳴,是市內主要遊覽地之一。
漢墓位於和林格爾縣新店子鄉境內渾河北岸。漢墓是一座磚砌墓,墓壁及甬道上繪滿了精心設計的壁畫,內容包括墓主所任官職、車馬出行、生產勞動、城垣府舍、歷史故事等,共約50多組,形象的反映了東漢時期的社會生活,是極爲罕見的漢墓壁畫。
清水河老牛灣
老牛灣位於清水河縣窯溝鄉老牛灣村,是黃河九曲十八灣中風景秀美的一灣。傳說太上老君當年令神牛耕田,行至此處,被前山明燈山上神燈驚擾,逐折回而形成此灣,凌空俯看,灣若臥牛狀。這裡不僅自然景觀秀美,而且因有明代長城與黃河在此交匯,明長城遺址、敵樓、烽大臺、古城堡等人文古蹟又平添了這裡濃郁的人文色彩。
伊斯蘭風情大街,位於呼和浩特市回民區,全長1150米,街道兩側以疊澀拱券、穹隆、彩色琉璃磚裝飾出來的高樓氣勢宏偉,排排尖拱形並列的門窗、渾厚飽滿的綠色或黃色的球形殿頂、高聳的柱式塔樓,以沙漠黃爲主而綠白相間的色調,讓人領略到濃郁的伊斯蘭風情。
蒙古風情街:
在成吉思汗大街建立蒙古風情街,與伊斯蘭風情街相接,形成另一道街邊景象。
美食
呼市燒麥
呼和浩特的飲食基本以北方飲食爲主,飲食文化中吸收了蒙古族和回族的做法、吃法,極具代表性的是蒙餐。回民小吃在市內也很流行,伊斯蘭風情街路東有一條回民小吃街,裡面有烤羊肉串、稍麥、羊雜碎等等,絕對讓你一飽口福,流連忘返。
羊雜碎(呼和浩特的特色)
呼和浩特地區的特色飲食主要有烤全羊、涮羊肉、手把羊肉、烤羊腿、炸羊尾、血腸、肉腸、羊雜碎、稍麥(燒麥)(當地小餐館俗稱“稍美{讀mai}”很難看到叫燒麥的地方)、焙子、莜麪、
烤羊腿,外焦裡嫩。
馬奶酒、奶茶、奶皮子、奶豆腐、奶酪、油香、麻ye、饊子,牛肉乾等,還有地方特色與傳統風味完美結合的託縣燉魚、和林燉羊肉等也聞名於呼市地區。
還有不得不說的是,由於呼和浩特市也是走西口的目的地,所以也同樣吸收了山西、陝西的一些特色,在大召附近有美味的刀削麪、餄餎(hélao)面、剔魚子、煮魚等等。
羊肉串,鮮嫩可口。
莜麪,內蒙三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