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看經濟】李沃牆/單憑一家臺積電及「臺積電們」,能撐起臺灣經濟嗎?
●李沃牆/現任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及兩岸金融中心副主任,亦爲富華創投及兆豐第一創投董事、品豐投顧榮譽顧問。
近期臺股簡直是護國神「積」-「臺積電表演秀」,12月12日一開盤,臺積電即跳空走高,一路長紅,股價收在331.5元天價,不僅貢獻指數逾百點,市值亦達8.59兆元,雙雙創歷史新高,令人讚歎,不少臺積電股東心中不禁吶喊「我愛臺積!再創奇蹟。」。果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盤面上與臺積電沾到邊的供應鏈、設備廠等「臺積電們」有如吃了仙藥一般,股價一飛沖天。然而,絕大部分股票猶如缺氧一般,死氣沈沈,冷冷清清;總計上市櫃有將近1千多檔下跌。同一天,遠東航空公司卻因兩岸旅客萎縮、老舊飛機退場及民問高利貸等重大因素出現財務危機,無預警地宣佈自12月13日起暫停營業,所有航線停飛,令外界一陣譁然。對照之下,幾家歡樂幾家愁,仿如「一個國家,二個世界」。另一方面,主計處最近又上修今明二年的經濟成長率,但除半導體業出口獨好外,全年出口預估卻是負成長,製造業第3季營收也持續負成長,短期難以轉正。有人揶揄地指稱,以往常是「一顆蘋果救臺灣」,現在是「一個臺積電救臺灣」;令人狐疑的是,單憑一家臺積電及「臺積電們」,能撐起臺灣經濟嗎?
若自8月起漲算起,臺積電這超大型的權值股竟然在3個月左右漲了3成多;若自年初計算,則大漲逾5成,至少貢獻大盤1,000點以上;大盤也在臺積電引領下,自今年初以來漲幅高達21.68%,市值達新臺幣35.92兆元,還有可能再續創新高。就基本面而言,臺積電一直是利多不斷,除了受惠於超微、高通、聯發科等大客戶拉貨,帶動7奈米制程晶圓出貨暢旺外;5奈米硬是技壓三星,並將5年內成爲最早大量產2奈米的晶圓代工廠,將搶食華爲、蘋果等客戶大單。
▲臺積電13日再創高,盤中在340元大關拉鋸。(圖/記者湯興漢攝)
此外,全球影像感測器(CIS)龍頭日商索尼(Sony)因產能不足,旗下高階CIS釋單臺積電,爲臺積電再添5G相關應用訂單,目前5G晶片訂單滿載。另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甫於12月11日公佈年度半導體設備預測報告,預估今年的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較去年下滑10.5%,但2020年市況可望逐漸回溫,2021年將再創歷史新高。臺灣不但擠下韓國成爲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其中,受惠於臺積電在先進製程上擴大投資,今、明兩年將穩坐全球半導體設備最大市場寶座。由財務面觀察,臺積電11月合併營收也創新高,並連續4個月站穩千億元大關,寫下晶圓代工產業新猷;另臺積電擴大7奈米與5奈米投資,今明兩年資本支出都將達140億至150億美元高水準;展望明年,業績也將大幅成長。
由籌碼面來看,因基本面看好,營收創新高,加上美中籤署貿易協議有望;外資近3個月大買臺積電逾31萬張,累積持股水位已達78.5%;而國內投信、自營商、政府基金、公股行庫及散戶也不遑多論,爭相買進。在天時、地利及人和下,一向穩步緩升的臺積電變了個性,成了飆股,助臺股屢創新高;也打敗三星,成爲亞洲市值最高公司,被喻爲護國神「積」,確實有其道理。
臺股中的臺積電及「臺積電們」,其他產業的績優股表現強勁,成交量也大;但卻有不少公司營收、獲利皆差、成交量不及百張,甚至個位數;股價列爲雞蛋水餃價位的「殭屍股」,乏人問津。據統計,在1,726檔上市櫃股票中,有52檔交易量不到10張,低於50張的也有365檔,佔比超過2成,而以小型科技股、傳產、消費電子等產業居多。坦然言,這種M型的貧富差距現象,實不利於臺股的長期健康發展。再者,今年臺股指數不斷創新高,但平均成交量反而下降;證交所近日公佈明年目標,集中市場預估日均量由今年1,250億元下修至1,200億元;成交量一旦下降,衝擊最大的恐是證券商。另一方面,股市是資本市場最重要的籌資工具,但臺灣上市櫃公司 IPO(首次公開發行) 家數近年逐漸減少,7年來衰退超過6成。雖然今年臺股表現不錯,但前9月的上市櫃及興櫃家數合計僅29家,較去年大幅衰退,且僅達今年目標值的一半左右;尤有進者,金管會推出多元上市方案欲打造臺灣獨角獸,但目前無任何一家上市,顯示臺灣資本市場對企業吸引力出現警訊。
▼臺積電TSMC。(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少數產業營運表現獨好 整體上市櫃獲利衰退
根據金管會於所公佈的本年度第3季財報申報結果,今年上市公司累計前3季的稅前純益創下2011年以來最大衰退幅度。衰退的原因主要是全球經濟有一些趨緩現象,市場需求價格上有下降,幅度大於材料下降幅度,造成毛利下降,以及產能利用率下降所致。另甫公佈的上市櫃公司11月營收結果,單月總營收較前月衰退,亦較去年同期衰退。而且,11月營收創新高公司,主要集中在半導體、蘋概、生技醫療、汽車零組件等四大族羣,泰半族羣表現均不甚理想,大幅衰退者比比皆是。
有論者謂,臺灣要是由臺積電的團隊治國,成長率肯定差好幾倍。不可否認,臺灣半導體撐起全球半邊天,晶圓代工更是傲視全球;而臺積電無疑是臺灣最成功的產業代表之一,是「華人企業之光」,更是「臺灣之光」。但臺灣產業不能只有臺積電,也不能只有半導體產業;臺灣的投資動能更不能過度依賴臺積電的龐大的資本支出。同樣,臺股也不能一直是臺積電或大立光一枝獨秀,獨撐全局。此外,政府或許樂於看到指數不斷創新高,但可別輕忽臺股的M型發展愈趨顯著、IPO及成交量、整體營收及獲利衰退的事實。此外,英國顧問公司(Z/Yen)近日公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臺灣排名從2016年9月排名全球21名,到今年9月掉到34名,甚至比大陸深圳、青島等都落後。持平而論,臺積電雖好,但難以獨自撐起臺灣的經濟;轉單效益及臺商迴流只能視爲短期「美中鷸蚌相爭,臺灣漁翁得利」,但絕非常態;臺灣的經濟要長期穩定發展必須有健全的資本市場及均衡的產業發展。
熱門推薦》
►【5G版的0050】ETF災變席捲而來
►5G科技大戰,究竟誰能勝出?
►爲什麼臺灣的GoShare風生水起,柏林的COUP卻黯然收場?
►看更多【李沃牆】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