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煎茶、玉露有何不同?這款日本茶號稱能助降血糖

抹茶、煎茶、玉露有何不同?這款日本茶號稱能助降血糖。(示意圖/Shutterstock)

許多人習慣在飯後泡一壺茶,除了感覺去油解膩之外,茶葉中的營養成分也備受矚目。尤其茶業浸泡熱水後就會釋放出單寧酸,不但有助預防中風後的腦損傷及其他的腦部受傷,近日研究更主張,單寧酸對抑制新冠病毒也有助益。近年來不少人接觸日本茶葉,像是抹茶、煎茶也日漸普遍。作家徐靜波在《被偏誤的日本史》書中,將日本茶葉的品項與異同做了精闢解析,更提到其中一種茶款被研究發現有助血糖穩定。以下爲重點書摘

關於「日本茶」的分類, 應該有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從製茶技術和飲用方式而言,大致可分爲「抹茶」和「煎茶」兩大類。

抹茶,簡單而言,是將採摘的茶葉經蒸熱乾燥之後,在茶臼中磨成粉末狀,飲用時在茶碗中注入沸水,用茶筅快速有力地攪動,在茶的表層形成細密均勻的泡沫,謂之「點茶」。

抹茶又分爲濃茶和薄茶兩種,前者用滿滿三茶勺量茶末放入茶碗內,注入少量的沸水,點茶之後顏色呈深綠色茶汁濃稠;後者用一勺半的量並注入較多的沸水,點茶之後茶湯鮮綠色

目前日本,抹茶主要用於茶道,一般民衆很少在日常生活中飲用抹茶,倒是抹茶食品頗受人們的歡迎。

煎茶大抵可以理解成葉茶,雖謂煎茶,實際上已不在釜或壺中慢慢煎煮,具體方式一如我們的沏茶,不同的是,日本人的煎茶是將茶葉放入茶壺(日語謂之「急須」)中,泡開後再分別注入各人的茶杯中,茶杯大抵比較小巧,無杯蓋,一般是瓷器而不用玻璃杯(日語謂之「湯吞」)。

從茶的栽培方式、採摘期成茶的高低級層次而言, 日本茶又可分爲「玉露」、「煎茶」和「番茶」三類。

「玉露」實際上是一種在特定區域、經過有些不同尋常的栽培、採摘方式獲取的較高級日本茶。其名稱的由來可追溯到江戶晚期的天寶六年(一八三五年)京都宇治鄉的山本山家族第六代傳人山本山嘉兵衛,他將自家茶園內採摘的嫩茶葉烘焙成如露一般的圓形,日後將自家茶園出產的茶命名爲「玉露」。

玉露不僅成茶後的形狀與一般茶葉不同(事實上, 明治初年已由辻利右衛門改良成長條形),更在於它的栽培方式不同。以現在最大的「玉露」產地福岡八女地區的栽培方式而言,首先是茶樹的枝枒並不進行特定的整修,讓芽葉自然生長;其次是採摘之前的一定時期(一般爲兩週),用稻草在茶樹上搭成遮陽棚架,避免日光的直射,其目的是增加茶葉中形成美味的氨基酸成分,減少茶葉中造成苦味丹寧類含量;還有在採摘時絕對採用手工方式,一心二葉。這樣的茶稱爲「傳統本玉露」。

玉露在飲用時也頗爲講究,只能用六十度左右(甚至更低)的熱水沏茶,用溫度高的沸水,容易將茶葉中的澀味浸發出來,損害玉露的甘甜。現在的評品會上,將玉露專門分成一類。由於其栽培的區域有限,栽培、採摘以及烘焙的方式較麻煩,因此價格較昂貴,成了日本茶中的高級品

煎茶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兩個層次。相對於抹茶的煎茶是個廣義的稱謂,從根本上來說,玉露和番茶都可列入煎茶的範疇,而這裡要談的煎茶則是個狹義的名稱,相對於高級茶玉露和比較普通的番茶而言,以一般人較易理解的說法,是一種綠茶中的新茶,也是最廣爲人們所飲用的日本茶。

日本人的煎茶是將茶葉放入茶壺中,泡開後再分別注入各人的茶杯中,茶杯大抵比較小巧,無杯蓋,一般是瓷器而不用玻璃杯。(示意圖/Shutterstock)

現在的煎茶是將新春或春夏間採摘的一番茶、二番茶經過蒸熱、粗揉、揉撚、中揉、精揉、乾燥六道工序製成後上市較好的綠茶,既有綠茶的甘甜,又有一定程度的苦澀,更有茶的清香。現今「煎茶」的栽培、採摘和製作始於江戶時代中期(十八世紀)。煎茶在整個日本茶的消費中所佔比率是八〇%。

最後說到「番茶」。衆所周知,隨着氣候變熱,茶葉的生長期也大大縮短,此時長成的茶葉,葉片大而長,葉質粗礪,在茶葉中只能列入中下品,但它也具有一種粗野質樸的風味,消暑解渴,健身潤肺,不失爲一種不錯的飲品

現在日本鄉村還留存着「日曬番茶」和「陰乾番茶」兩大類。岡山縣作鄉一帶,夏季時,往往將茶樹連枝葉一起砍下來,放在大鐵鍋內蒸煮,然後攤放在草蓆上讓烈日暴曬,一邊澆上蒸煮後滲出的茶汁,曬乾後即可沖泡飲用。而福井縣山市一帶,人們將秋天的茶葉連同枝杈一起用鐮刀砍下來,用草繩編後掛在背陽的屋檐下,讓乾燥的秋風自然吹乾,飲用前用鐵鍋炒一下即可,猶如藥草茶,雖然不登大雅之堂,但健身的功效毫不遜色。

有的地方在番茶中加入糙米(日語中稱爲「玄米」)一起炒制, 這樣的茶被稱爲玄米茶。北海道和日本東北等地區往往將採摘的番茶加以烘焙,稱爲焙茶,因此焙茶也可算是番茶的一種,不過,經烘焙的茶構成苦味的丹寧遭到破壞,因此口味上柔和很多。

番茶的茶湯一般呈淺褐色,猶如大麥茶,似乎沒有玉露和綠茶那麼誘人,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歡滋味甘甜而淡薄的玉露,而偏愛具有山野風味苦澀中帶有茶香的番茶。近年來的科學研究表明,秋冬番茶中含有多糖類成分,可降低血糖值,對中老年人尤爲適宜。(編輯樑惠明

《被偏誤的日本史:從軍國末路到經濟飛躍》書封。(圖/時報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