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快評:釋放有效購買力,穩定地產市場預期

李宇嘉(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近日,杭州、西安兩個熱點城市先後取消樓市限購政策,再加上不久前成都、長沙、南京、蘇州等全面退出住房限購,以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海口優化調整相關政策,或收縮限購的區域範圍,或放鬆外地或單身人士購房資格等,從2016年開始並覆蓋全國一二線和部分三線城市的住房限購政策,除了少數城市外,大部分都已退出。

目前,全國仍保留住房限購的省份或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僅剩海南省、天津市仍處於部分實施限購的狀態。接下來,預計這些城市或地區也會相繼鬆綁限購政策,僅僅城市中心區域及限制開發的區域(比如海南三亞、中部生態核心區等)保留限購政策。限購政策退出,一方面是住房供求關係逆轉所致,另一方面是購房行爲發生改變。

目前,各地住房庫存消化壓力大,供大於求的局面明顯。首先,剛需轉向二手住房,全國有11個省市二手房交易超過新房,70個大中城市二手房交易超過新房,但住房發展進入存量時代,二手房掛牌量不斷走高,消化壓力大、價格持續下跌,交易週期拉長至半年至一年;其次,新房主要針對改善型需求,但去化週期長,全國商品房待售庫存超過2015年曆史高位。

因此,限制購買套數以緩解供需不平衡的限購政策沒有執行的必要了。同時,限購政策目的在於削弱住房的資產屬性,彰顯其民生屬性。但是,2022年以來購買多套房產以謀求資產溢價的購房行爲基本退出了,甚至一些地方還出現了擔心進一步跌價的從衆式掛牌賣房的現象。如果這種現象不斷擴展,就可能拖累市場預期,導致銷售萎縮和價格下滑的循環。

基於此,迫切需要釋放有效購買力,活躍住房市場交易,對衝需求下滑、修復市場動力,穩定價格信號和市場預期。對一二線熱點城市來說,限購政策執行了6年以上,很多購房需求被抑制,對於完全退出限購政策的二線城市來說,將直接作用於釋放多套房的購置需求,比如爲子女入學、就業、結婚購房,爲父母養老購房等。

對於收縮限購範圍的一線城市(主要是北京、上海、深圳)來說,首先能釋放外來人口或單身人士購房需求,比如上海、深圳、北京均放鬆非戶籍或單身人士在外圍區域購房的限制,或可以多購一套,或收縮首套房購置對個稅或社保繳納年限限制,或放鬆人才認定標準等。一線城市外來人口集中,單身人士多。過去,對外來人口購買首套房一直堅持連續繳納5年社保或個稅,且京滬均限制單身外來人士購房。這不符合當前大城市平均婚育年齡推遲、單身人士多的現狀。

對於一線城市來說,近期限購政策鬆動主要集中在外圍區域,這與外圍區域住房供應多有關。比如,根據相關統計,2023年北京遠郊區(懷柔、平谷、密雲和延慶)新房去化週期高達4.7年,遠大於城六區、近郊區的水平。因此,鬆綁限購有利於滿足需求的同時,實現外圍新房去化。同時,在引導住房需求向外轉移的同時,也可優化人口、產業合理佈局。

不過,被限購政策抑制的購買力釋放的數量仍待觀察。首先,房價和收入預期偏謹慎,多套房購置需求不足;其次,房價仍在高位,外地人口、單身人士總體購買力有限,預期謹慎加劇了該局面;再次,在售庫存壓力大,老舊住房價格下跌預期更強,剛需購買力不足,“賣一買一”的置換鏈條不暢。另外,放開限購及購房入戶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對周邊城市購買力的虹吸。

當前局面下,迫切需要實施政策組合拳。比如,庫存大的城市緊縮供地、開工;實施老舊小區補短板改造,提升存量住房掛牌效率;盤活部分配套完善的房源用作配租或配售的保障房,去庫存的同時能匹配購買力,活躍交易、穩定預期。當然,更基礎的組合拳還是穩定就業和收入預期。另外,供求關係逆轉,防風險當頭,也不能有靠地產上規模拉經濟、救財政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