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 前世今生, 輪迴不斷, 爲何人們願意相信前世今生的存在!
自魏晉時期起,外來邊緣化的佛學抓住當時的學術真空期,不斷吸收本土文化發展壯大。儒學的馴化以及道家的虛無都盡被其吸收,又頗有眼光地抓住世人畏懼死亡的共性,創作出了前世今生以及輪迴不斷的理念籠絡住大批信徒。
歷經上千年,依舊擁有自身特有的吸引力。流傳至今的宗教理念其中不乏桎梏人心神的糟粕,不可全盤接受。但能夠與世人糾葛千年經久不衰,可見其中自有值得人們探究一二的價值。
一、輪迴並不指生命常在而是處於無盡變化中
其一:即使萬般輪迴人們只有今生記憶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學總是不厭其煩地教導人們面對一切都應保持平常心。因爲前世今生,輪迴不斷,一切不過因果循環。隨着時間推移很多人對這些流淌在歷史河流裡的宗教理念產生懷疑與質問的態度想法。畢竟若是能輪迴不斷,人類豈不是可以獲得永生,可是古往今來不論人類任何生靈都有生命終結消散的時候。
對此南懷瑾先生表示佛學理念裡的輪迴不斷並不是長生不死的意思,它代表的是一種不斷進行的變化。即使我們真的存在靈魂,人們所能擁有的也只有今生的記憶。諸般修行也只能在現世驗證因果。人們必然會從一種狀態過渡到另一個狀態裡,無常纔是世間的有常。
能夠理清今生的業果,無愧於本心地生活下去,便是生存的上策。無法窺伺未來的人們,即使有萬般輪迴等待,也無法對其產生忠告。若是將變化無常因果循環的信條時刻牢記,自然不會令自己的業障積累,還自己人生一片清明祥和。
其二:生命並不是一條奔流向前的河流
無論是如今的宗教理念還是科學領域,諸多的研究與探討都指出一個不容否認的結論。那就是生命並不是一條奔流向前直至盡頭的河流。雨水落入土壤裡,裹挾着各類物質進入物質的循環之中,藉助陽光的照射,藏在土壤裡的種子便會發芽、開花以及結果,最終又零落成泥歸於自然。
人們的生老病死亦是如此,雖然終將會逝去,卻又會以各類不同的方式始終存於天地之間。是以,人們的輪迴不斷便有了切實的依據。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尋找自然呼吸,輪迴流轉的節拍與規律。所以,無論佛道,世間的所有修行的第一步都是要求人們靜下心來,將世間萬物的表象看破,不要執着某種註定消散的形式狀態,若是能始終保持內心清明祥和,那麼自然能尋到終極之道,得以生生不息。
二、世間終極之道自在不可言說之中
其一:追尋終極之道並不是一味斷絕
既然確定有這樣的終極之道值得追尋,人們自然思量用何種方式將其捕獲。在有些人看來,承認了前世今生,輪迴不斷便是肯定了因果循環。爲了防止自身種得惡果,便選擇斷絕一切因的方式來修行。誠然與世間減少關聯確實可以降低沾染是非的可能,保持內心清明透徹不受折損,這也是諸多修行肯定的方式。
可南懷瑾先生指出這樣的方式終究是無用的逃避。強行隔絕一切,心確實可以獲得暫時安寧,可一旦有風吹草動或是來到世間便不可避免地發生動搖和干擾。說到底,沒有歷經災劫的心經不起考驗,看似出塵決然實則毫無修爲。這斷然不是獲取終極之道的正確方式。
其二:更不是爲自身設定諸多界限
既然徹底隔絕並不可取,有些人便提出另一種修行方法,即坦然地在世間行走但需要設立各類界線規範自身思想與行爲。所以萬般修行裡也開始出現各類法則:不許如何如何,必要怎樣行事等。人們生於世間,雖有共性但世間變幻無常,自然在循環往生裡必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既然是有着差異的羣體,又如何能禁錮在完全相同的準則下行事修行。
如同,如今的應試教育一般,憑藉一份同樣的考卷檢驗所有人的優良,終究是有失偏頗。惠能祖師曾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若是修行時爲自己設定各類界限,將心作明鏡臺就註定會沾染塵埃難得菩提心。
心本無具體形態,世間萬物都處於不斷循環變幻裡,賦予其固定的情態註定對其產生束縛看不清它真實的模樣,不得其道反受其累。觀自在,得解脫,並不是一味地拋卻,而是能保持與萬物同流但不合污的心態,事了拂衣而去,即使萬般輪迴依舊得知我是我的心境。
三、爲何人們願意相信前世今生的存在
其一:消解死亡的恐懼
世間諸般修行法門,終究都是爲了讓人們逃避對死亡的恐懼,如此纔能有心力存於世間。若是惶惶不可終日,一切修行都是枉然。死亡充滿了未知與黑暗的氣息,是一場睡去後再不得醒來的長眠。沒有人知道死亡的真相。
然而世間的情感糾纏記憶流轉已經將人們牢牢綁住,無盡的依戀與愛令所有人不想面對死亡。佛說:由愛生怖。正是這源自世間的愛與不捨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更加深刻與抗拒。爲了消解死亡的恐懼,人們創造過許多方法。
放眼望去四季花草有開必有落,節氣流轉不休,冬去春來,那些逝去的彷彿亦會歸來。由萬物的流轉變化裡,人們尋得了前世今生,輪迴不斷的理念來消解死亡的恐懼。當人們看到門前的草木枯萎後又能迎來新綠,他們的心裡也會同樣注入力量。彷彿即使有一天終將逝去,自己也會在類似季節流轉的輪迴裡重獲新生。
其二:自我安慰的捷徑
無論是再過繁瑣的計算,複雜的人際,在人類自己創造的文明社會裡,人們終究能學會法則並將其運用地爐火純青。可是在自然的空間裡,人們始終找不到完全解析它的方法。生死之事最難解釋,它不像金融、法律以及其他學科。
即使再過複雜也有推理的方法,它是無解的因爲根本沒有驗證猜想的可能。它需要的從來都只能是某種自圓其說。前世今生,輪迴不斷便是一個完美的圓。這個理論通俗易懂,古今中外無不通用。人的經歷生死是太過複雜無法解開的謎團,可它如同萬能鑰匙一般能夠解答一切疑惑。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可以推到前世的因上,由此都可以解釋今生的果。
這樣的理論,只要有基本常識的人都可以理解與接受,並且能完美地自圓其說挑不出破綻。所以,它成爲人們安慰自身的最佳捷徑,當面對無法逃離的困苦時,道一聲時也命也,彷彿就能解釋一切疑惑接受萬般苦難。這是否值得信服?如同常言所說: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終究都是人們的一念之間。
其三:符合科學的解析
前世今生,輪迴不斷的理念能夠始終充滿生命力,也源自它總能與人們信服的事物發生深刻關聯。這個理念在近現代世人膜拜的物理學裡得到充分的印證。這一代的人們是最堅信科學理論摒棄神學的,然而越往深處探究卻不可避免地進入宗教玄學的領域。
物理領域裡的量子化概念以及薛定諤理論,無不向世人展示萬事萬物永遠處於混沌雜亂之中。時間也並不是如同沙漏裡的沙子一般靜靜流淌,它與人們的認知觀測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世間的萬物彷彿真的如同佛學所言,都是由心而生。
當人們睜開眼睛時,世界存在,閉上眼睛時,世界就消失了。心外無物,彷彿纔是萬般真理。生死狀態也是永遠糾纏在一起,真的如同輪迴一般不曾斷絕。許多著名的科學家最終皈依神學,成爲神佛的信徒。無論是否能尋找到輪迴的法門,將自己的今生守護好,不偏信盲從,恣意墮落都是修行的不二法門。
四、總結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諸多佛經教義,始終是這句最得精要。義無反顧地去往光明的彼岸,纔是尋找終極之道的唯一辦法。反正人們註定只有今生的記憶,也終將進入萬物輪迴之中難以逃脫。
人們能擁有的從來都只有此時此刻,不知前因也預料不到結局,註定在天地間漂泊無依。但那又能如何?前程往昔不可得知,那就選擇活在當下,帶着自己心中的渴望向期盼的彼岸進發吧,這纔是人生全部的意義。即使輪迴往復又如何,等到下一程又是重頭來過。在意識混沌時間漩渦的連接裡,能將心中覓得的世間真諦傳遞下去便是不辜負今生與來世了。
參考文獻:《心經》
《金剛經》
《晉書》
文/南宮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