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前瞻,卻是我們期待的大未來
▲屏東人每天通勤到高雄的人口超過4萬人,但交通困境卻遲遲無法解決。(Photo by king.f/Flickr)
文/黃若桓
從行政院公佈前瞻基礎建設條例草案以來,無論是施政面向或是政策討論,許多專家學者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筆者雖然不是政策討論方面的專家,但也想以一位土生土長的屏東人角度,淺談一些前瞻基礎建設對地方上的影響。
我從小就在南部長大,國中開始就得從潮州搭火車通勤到高雄上課。印象中如果錯過一班火車,就必須再等半小時甚至一小時的時間才能往返。或許是人家說的少時不懂事,小時候,總覺得屏東就是這個樣子。
屏東與一線城市不同,水源不是自來水,而是地下水,沒有捷運也沒有高鐵,交通運輸除了火車與很久才一班的客運外,只能依賴機車或開車。一直到近幾年鐵路高架化之後,才稍減南來北往的時間。
記得那時,光是要到高雄約會都要騎將近40分鐘的車程。長大後離開屏東到北部工作,這才發現即使身處在2017年的現在,回家依然是一趟遙遠又耗神的路。交通運輸無法直達的鄉鎮,仍須轉乘臺鐵才能到家。小時候覺得家裡很煩不想回去,但長大後卻因爲交通的不便,開始意識到回家竟是一件奢望的事。
知名出版業工作者郝明義先生曾投書媒體,指出蔡政府的基礎建設不夠前瞻,但對我們來說,前瞻不只是放在雲端的建設,不只是軟體與硬體上的結合,讓交通變得更加便捷、讓水源不再來自地下,甚至讓願意留在地方發展的青年有更多的機會與資源,纔是我們真實的需求。
也許是因爲在臺北生活一段時間了,所以開始處處與屏東做比較,但如果真的要說,這些專家學者看起來「不夠前瞻」、缺乏青年對未來想像,甚至是沒有必要的基礎建設,卻是從小在南部長大的我所無法同意。
「改變年輕人的處境,就是改變國家的處境。一個國家的年輕人沒有未來,這個國家必定沒有未來。」這是蔡英文總統對於年輕人困境所下的結語。
是的,我們依然身處在一個南北資源差距相當大的年代,但我們依然希望能依靠政府的專業及魄力,改變一些長久以來的現象,不只是雲端,也能落實加強地方建設。論政策,我肯定無法與這些學者相比,但我認爲現在的前瞻基礎建設,就是地方等了幾十年的機會,更是被迫離鄉,以及願意留鄉發展的青年人,所期待的前瞻未來。
●黃若桓,現職國會助理。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本報保有刪修權。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