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和機器人談戀愛嗎?
▲目前具備人工智慧的社交機器人研發如火如荼,當人們對於真實的人際關係愈來愈厭倦之時,會不會有一天,也能接受與機器人談戀愛?(圖/視覺中國CFP授權提供)
文/李佩雯
上學期,我千挑萬選了一部自認爲精采萬分的科幻燒腦片讓學生欣賞,結果電影結束全班要進行討論時,坦誠電影放映期間專心投入而未有一刻滑看手機的人,竟然只有,五位。
剎時間,美國知名心理學家Sherry Turkle的《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浮上心頭。Turkle說得一點也沒錯,我和學生們雖然肉身處於同一個空間,但隨時隨刻上網(permanently online, permanently connected)的數位原住民,其實早就活生生地讓智慧型手機帶往其他時空了。
我想這是人機合一的我們所必須面對的人機與人際互動日常。畢竟,手機幫我們記憶;手機陪我們吃飯;手機和我們一起睡覺。還沒看過電影《雲端情人》或《銀翼殺手2049》之前,我難以想像人類可以與人工智慧發展出如此親密的關係,即便電影裡的男女實體上並無法觸碰。我很好奇,如果有朝一日具備人工智慧的社交機器人真的發展到超越電影中所呈現的,具有可觸及的型體且精密思考到難以抗拒,有多少人會願意投入這樣的人機關係?我自己呢?我能不能接受?
1. 何謂人?人與社交機器人有何區別?
當我在臉書上試探性地提出本文標題這條疑問時,有趣的是,多數臉友表示抗拒與社交機器人談戀愛。原因無外乎是機器人不比人類精細複雜、缺乏真實的情感,其所有行爲表現關乎於程式設計,而非從小到大透過長時間的社會化累積。換言之,人類的大腦記憶反應與機器人的電腦資訊植入迴應,似乎還是不太一樣。
聽起來像是人類在嫌機器人還不夠好。但問題是,人類真的希望與社交機器人毫無區別嗎?矛盾的是人類既渴望社交機器人能類真人,卻也害怕社交機器人類真人。我想人機之間的距離與差異,來自於人類其實沒那麼完美,人類終究還是希望自己能夠一直是地球上特殊而主宰的一羣。
2. 人際關係是什麼?與人機關係有何不同?
著名的人際關係學者Julia Wood指陳,每一段人際關係皆具有其特殊性、潛規則、關係辯證、共享的承諾,最重要的是,無可取代。那麼人機關係呢?是否每一段都有其特殊性,同樣不可取代?抑或是處得不開心時,一個按鍵關機重開便是?
某位臉友的回覆令我印象深刻:人機關係是真實的嗎?一切都是虛擬的吧?有一天回過頭來看,發現關係中的一切情愛都是假,那該有多惆悵。
不過我仔細一想,兩年前家中死去的小魚,雖然已經不再讓我傷痛,但我至今仍然無法到水族店再任選兩條。我猜機器人也是吧,就算長得一模一樣,我還是想要原來陪我玩的那一個,就像小時候的填充娃娃,一旦不見,即便重買一個也挽回不了內心的空缺。至此我明白,人機關係的重點不在機器人是假的,而是人(你我)是真的,人的依附情感與愛的投射也是真的。
3. 爲什麼人類會「發展」到捨棄與其他人類建立關係,而轉求於社交機器人?
這個問題是Turkle和我最好奇的。我想,我們不得不承認,和機器相處比較容易。機器是被設計來滿足人類需求與順從心意的,我們不自覺地對其施展權力控制,既可以隨時選擇被陪伴,也可以隨時拿掉它的電池。但我也擔憂,我們越不和人類相處,便越是失去與人類相處的能力。
▲我們天天在社羣網站上熱絡互動,但面對真實的人卻顯得疏離,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對於好好對待身邊的人,變得如此讓人煩躁與不耐?(圖/視覺中國CFP授權提供)
就像我們天天依賴社羣軟體,看似方便快速,實際上卻可能正在失去傾聽彼此的能力。網路上大家因爲各說各話,而練就出一套在破碎的語言流裡自己想辦法建構意義的溝通模式。偶爾面對面說話時,反而感到萬般不耐──我們似乎開始覺得與人真實互動好麻煩,不但需要看着對方說話,還得顧及對方的感受。於是,人類之間好好對待彼此,反倒成了一件困難煩躁的事。
上述的三個問題只是思考的開端,我所能提供的也只是此刻暫時能想到的枝微見解。
即便我們不願承認,但某種程度上,不完美又缺乏自省、剋制能力的人類與機器交往已是事實(想想我們每天花多少時間在電腦和手機上)。人機之間的權力矛盾與無意識的上癮關係應該是此刻人類正在經歷的巨大狂瀾。人類自以爲能夠照己所願地操控我們所設計出來的軟體,但事實是,我們的所有注意力、時間與生活言行卻不自覺地被這些產品所瓜分與形塑。結果,被捨棄在一旁的,往往是我們以爲永遠唾手可得的其他人類。
不管社交機器人這次會不會又是個曇花一現的泡沫話題,我認爲接下來值得去思考的是人機之間的辯證關係與設計倫理。西方諸多獲利不斷的社羣媒體與社交網站經營者們該是時候想想,除了經濟,我們還能爲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作者李佩雯,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副教授。本文轉載自2017年10月11日《臺灣立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本報保留刪修權。88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