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創新不足的原因找到了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沃茲、韋恩三人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沒錯,起初的蘋果是一家電腦公司,而非現在大衆所認知的消費電子科技公司。
該公司成立後,發佈的第一款產品就是Apple I。這並非是一臺完整的個人電腦,因爲它沒有顯示器,需要連接電視使用,而且用戶還要自備鍵盤和機箱。Apple I的外觀,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臺打字機,木質的外殼,加上裸露在外的主板,看起來並不算精緻。
1年後,蘋果電腦公司發佈了旗下第二款產品Apple II,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電腦。毫不誇張地說,Apple II在當時可謂是最成功且最早出現的個人電腦。根據當時的數據統計,Apple II的銷量達到了27.9萬臺,超過了當時的電腦巨頭IMB(個人電腦同類競品銷量24萬臺)。與此同時,隨着Apple II的誕生,加速了個人電腦的普及,以及爲後來個人電腦的形態奠定了基礎。
1984年,蘋果電腦公司發佈了Macintosh,也就是現在Mac的前身。Macintosh是世界上首款搭載了圖形用戶界面的個人電腦,同時定義了之後40年個人電腦的範式。
但是,這臺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電腦的銷量不容樂觀。該產品發佈一年後,實際銷量僅爲公司內部預期的10%。因爲其128KB的RAM,讓它變得十分緩慢,再加上當時2495美金的售價(放到現在差不多是7300美金,摺合人民幣約53000元),最終讓這款本應該成功的產品,淪爲了蘋果電腦公司的失敗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Macintosh的發佈,反倒成了喬布斯被踢出蘋果電腦公司的導火索。1985年9月,蘋果電腦公司董事會一致決定罷免喬布斯。
喬布斯離開蘋果電腦公司後,帶着幾名蘋果員工成立了Next公司。我們現在用的萬維網(www.)就是用NeXT旗下的電腦開發出來的。
沒有喬布斯的蘋果電腦公司,正在走向衰亡,由於公司高層對市場判斷決策的失誤,以及後續推出的電腦產品缺乏競爭力,最終導致蘋果電腦公司瀕臨破產。爲了化解公司破產問題,蘋果董事會將喬布斯請回公司擔任顧問(1997年2月)。喬布斯的迴歸,確實拯救了當時快要破產的蘋果電腦公司。
由於市場早已被微軟和其他PC廠商拿下,所以之後發佈的蘋果電腦銷量都很一般,放在整個PC市場也屬於小衆產品。
哪怕放到現在,有了蘋果自研M系列芯片加持的Mac,在PC市場的份額也並不多。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統計的數據,2023年全年蘋果電腦的出貨量爲2320.3萬臺,市場佔比9.4%。
雖然蘋果電腦爲整個PC行業帶來了很多開創性的設計和功能,但是其高昂的售價,以及每代產品上的設計缺陷,勸退了不少消費者。不過,好在蘋果電腦公司推出的數字音頻播放器iPod大獲成功。這也是喬布斯迴歸蘋果電腦公司後,最成功的一款產品。2001年10月,初代iPod亮相,同年11月正式發售。該產品一經發售,便受到了諸多消費者的熱愛和追捧。當時的數據顯示,從iPod發售開始算起,六年內其銷量超過了1億部。
2005-2007年之間,喬布斯對蘋果電腦產品線進行了大刀闊斧地調整,放棄PowerPC處理器,Mac將擁抱英特爾處理器,並推出Mac Pro、MacBook等產品。
經過喬布斯的改革後,蘋果電腦公司重獲新生,2003-2006年間,蘋果電腦公司的股價從每股6元漲到了80 多元,股價直接翻了10倍不止。也就是在此期間,蘋果電腦公司的市值超過了戴爾。
2007年,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正式更名爲蘋果公司(Apple Inc.),至此,蘋果不再是一家以電腦爲主營業務的科技公司,而是轉型爲消費電子科技公司。
也就是在這一年,初代iPhone問世,蘋果公司打開了移動互聯網的大門,同時結束了功能機時代,帶領整個手機行業進入智能手機時代。
這裡可能會有小夥伴拿iPhone和喬布斯綁定在一起,確實,沒有喬布斯就不會有現在的iPhone。但是在初代iPhone發佈之前,喬布斯是反對蘋果公司造手機的。
《這樣一款設備:iPhone秘史》書中提到,科技網站Motherboard高級編輯布萊恩·邁錢特回憶了採訪喬布斯時的對話,他表示,喬布斯一開始反對蘋果公司進入手機行業,起初iPhone在蘋果公司內部是一個實驗項目,當時喬布斯並不知情,在喬布斯管理人員的督導下才成爲了正式項目。
麥錢特還表示,iPhone的多點觸控技術就是在蘋果公司內部做實驗完成的。麥錢特引用高級iPhone工程師安迪·格里尼翁的話稱“他們試圖說服喬布斯,手機可以爲公司帶來巨大收益,但喬布斯並不覺得手機可以爲公司帶來成功”。
換句話來說,當時的喬布斯差點毀掉iPhone這樣一個賺錢的項目。所以,iPhone的成功主要歸功於蘋果公司內部iPhone研發團隊,喬布斯只是後來被說服,將iPhone帶到臺前的人罷了。
喬布斯本人確實有很多創新的想法,但是他畢竟不是神,他也有犯迷糊的時候,iPhon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實,喬布斯迴歸後,之所以能把即將步入深淵的蘋果電腦公司拉回來,除了他本人對冗雜的產品線進行刪減外,還有喬納森·伊夫這樣的優秀的設計師設計出了顛覆性的產品。
喬納森的設計可以說貫穿整個蘋果產品線,從Mac到iPod再到iPhone,以及iPad和Apple Watch。喬納森驚人的設計天賦,也讓他帶領的設計團隊在蘋果公司拿到了最高話語權。
喬布斯時代的蘋果,產品設計優先度最高,軟硬件都是服務於設計。因爲喬布斯喜歡用技術打造藝術。他認爲好的設計來源於對美的追求,用技術保證產品質量,用藝術提升品位。喬布斯的想法與喬納森可謂是一拍即合,所以那個時代的蘋果推出了很多「華而不實」的產品。
比如12英寸的MacBook,放在2015年來看,那絕對是一款失敗的產品,主要是因爲當時的硬件性能無法支撐起這麼超前的輕薄設計。如果將12英寸MacBook的芯片換成現在蘋果自研的M系列芯片,那麼它絕對是一款驚世駭俗的成功產品。
雖然官方沒有公佈12英寸MacBook相關設計人員名單,但是考慮到喬納森在蘋果設計團隊的影響力,他或許參與過這個項目的設計。
回顧喬布斯時代的蘋果,我們不難發現,在喬布斯的帶領下,蘋果公司確實推出了很多開創性的產品,像iPad、MacBook Air、iPhone等,但是如此激進的創新,並不會爲公司帶來多大收益。
iPhone不就爲蘋果公司帶來了巨大收益嗎?其實不然,初代iPhone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因爲這款產品過於超前,軟件生態也不夠成熟,所以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願意爲此買單。據統計,初代iPhone的銷量只有130萬部。而當時的諾基亞手機全球的銷量爲4.37億部。
從下方這張數據圖不難看出,從iPhone 3G開始,蘋果手機的銷量突破千萬大關,之後每出一代iPhone,銷量都是翻倍增長。也就是說,蘋果手機真正開始盈利是從iPhone 3GS開始,而非初代iPhone。這也足以證明創新的產品,市場接受度不高,並不能爲蘋果公司帶來巨大收益。
此外,喬布斯忠於產品設計,軟硬件爲設計妥協的理念,產品往往會出現很多瑕疵,這就跟被人咬了一口的蘋果Logo一樣。
舉個例子,iPhone 4的“天線門”。這起事件的起因就是因爲iPhone 4本身存在設計缺陷,當用戶的手擋住手機兩邊的信號條時,iPhone 4立馬就會沒有信號。難道蘋果內部在產品研發階段不知道這個問題?所以,這就是喬布斯爲了產品設計作出的一次妥協。
過於激進的創新,消費者不理解,蘋果公司還要承擔很大風險,包括投入大量的研發經費、面對消費者的質疑、產品銷量不佳導致成本收不回來等。所以,這也是爲何很多廠商寧願選擇經過市場驗證的方案,也不願意鋌而走險的搞原創。
庫克成爲「大冤種」,蘋果公司創新不足的背鍋俠
所以,喬布斯因癌症退休後,選擇庫克作爲接班人也是有原因的。因爲喬布斯很清楚選一個和他一樣的接班人,很有可能將蘋果公司再次送往深淵。因此,找一個能讓蘋果公司穩定發展,持續爲蘋果公司創收的接班人才是最優解。
衆所周知,庫克是供應鏈出身,他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有多強,想必大家也已經有目共睹。再加上庫克對產品的策略,直接讓蘋果成爲了世界上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這是喬布斯所不具備的能力。
“庫克不懂技術,所以蘋果公司創新不足”這或許是大家一致認同的觀點。其實不然,喬布斯也不是技術大咖,在蘋果公司創辦初期,蘋果電腦技術開發相關工作都是由他的合作伙伴沃茲負責。
資料顯示,庫克曾協助推出了幾款具有紀念意義的產品,包括iMac G3、Power Macintosh、iBook等。所以,庫克真的不懂技術嗎?
“如果喬布斯還在,現在的蘋果公司肯定創新力十足”。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麼恭喜你答錯了。
喬布斯那個年代,屬於一個各個產業未飽和的發展期。這就好比20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的電腦主要面向企業用戶,市面上並沒有出現個人家用電腦。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喬布斯發現了個人家用電腦市場還未有人涉足,這或許會成爲下一個風口,於是,喬布斯就和電腦技術發燒友的好朋友沃茲走上了創業之路。
再比如iPhone,蘋果並不是第一個推出觸屏手機的廠商,但是蘋果卻在這條賽道上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國,引領整個手機行業從功能機時代過渡到了智能機時代。
到了庫克時代,各行各業都已經趨於飽和,想要在已經經過一次創新的產品上再進行創新,本身這件事就是難上加難。這就好比現在的旗艦手機,基本上都是卷參數。
“難道摺疊屏手機不算是創新嗎?蘋果至今都沒有推出摺疊屏手機”。嚴格意義上來講,摺疊屏手機並不算是創新,因爲它沒有跳出智能手機的限制,只是改變了產品形態,這就有點類似於百花齊放的功能機。
真正的創新是可以顛覆整個行業,得到市場認可,成爲消費者日常使用的產品。TrendForce集邦諮詢的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全年摺疊屏手機全球出貨量僅有1590萬部。很顯然,摺疊屏手機並不具備iPhone 4那樣可以改變世界的能力。
還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蘋果的vision Pro,在這款產品發佈之前,AR/VR/MR行業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市面上已經有不少頭顯設備,像Pico、Meta、微軟的Hololens、谷歌的Glass等。
vision Pro只是按照蘋果的做法將現有的技術做了一個整合,但同樣沒有跳出頭顯的限制,甚至某些方面做得還不如其他低價位的競品,比如佩戴舒適度、產品重量等。即便蘋果現在做出一款與普通眼鏡無差的vision Pro,也很難成爲消費者日常佩戴的智能產品,因爲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很多智能眼鏡,消費者已經覺得很常見了,很難讓他們露出驚訝的表情。
所以,喬布斯舊時代的方法論並不適用於現在這個時代。庫克和蘋果公司也想打造出再次改變世界的產品,本來蘋果汽車是個潛力股,但是經過了十年的研發,蘋果汽車最終胎死腹中。
蘋果想要打造的汽車是沒有方向盤、沒有腳踏板,L5級別的智能汽車,但是受限於現有技術,這種概念車很難落地量產。
與其做一款和市面上差不多的L2級別的智能汽車,還不如直接放棄,畢竟現在智能汽車市場已經被特斯拉和中國新能源車所佔據。
庫克和喬布斯,兩種截然不同的創新思路
作爲喬布斯接班人的庫克,很難不被拿出來作比較。縱觀這兩代蘋果公司掌門人的發展史,其實不難看出,喬布斯屬於激進型的創新派,庫克則是穩中求新派。在喬布斯領導下的蘋果公司,會無視董事會的利益和用戶的建議,以產品設計爲主導,軟硬件團隊服務於設計團隊,寧願接受產品設計缺陷,也絕不妥協的產品創新思路。
與之相反,庫克會優先保證董事會的利益,拋開產品設計迴歸務實,市場需要什麼,就會在產品上作出相應調整,比如新款的MacBook的機身厚度和接口、iPhone 6系列的大尺寸屏幕,這些做法與喬布斯背道而馳。
正因爲這兩人對待產品創新的思路不同,所以也就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公司可謂是跌宕起伏,而庫克時代的蘋果公司的利潤每年都在穩步翻倍增長。所以,現在的蘋果真的沒有創新嗎?想必大家心中早已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