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質量維度受關注 金融健康或成重要政策評估工具
本報記者 李暉 北京報道
金融健康正在成爲普惠金融發展的關鍵要素。
11月9日舉行的2024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暨人大老博士論壇上發佈了《中國居民金融健康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今年的《報告》是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和螞蟻集團研究院合作開展的第二項消費者金融健康專題研究,旨在形成中國居民金融健康研究的長期調查機制。
《報告》課題組認爲,在提升中小微弱的福祉作爲終極目標之外,普惠金融發展應該有與金融活動密切相關的、可度量的中間目標。作爲一種度量工具,金融健康應該是普惠金融發展、金融能力建設及金融消費者保護所期待達到的直接結果,可以作爲一項重要的中間目標和政策評估工具。
居民金融健康存在潛在改善途徑
過去10年來,中國普惠金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中國人民銀行的《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已經實現了支付村村通、保險鎮鎮通。不僅如此,我國數字支付的使用率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與此同時,消費者金融素養也越發得到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重視。《報告》課題組認爲,這意味着我國已經關注到了普惠金融發展的質量維度。
近年來,國際監管界提出,要超越普惠金融,使用一個更加全面的概念,把金融教育、消費者保護等其他政策涵蓋進來。《報告》課題組認爲,在提升中小微弱的福祉作爲終極目標之外,普惠金融發展應該有與金融活動密切相關的、可度量的中間目標。
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於2019年首次在綠皮書中提出了金融健康的概念,並在過去5年完成了10份專題報告和一些相關的子課題。
今年的《報告》顯示,居民金融健康指數均值爲59.3分,在考慮樣本權重的前提下,相較去年上升了接近4分;比較健康和非常健康的比例上升了7.4個百分點。
課題組在關注居民金融健康現狀和羣體畫像的同時,進一步分析了居民金融健康的影響因素和提升途徑。
《報告》認爲,金融教育方面,可以通過提升金融素養、促進有利的財富管理行爲來提升金融健康水平。
行爲助推方面,《報告》課題組觀察到,能夠從數字渠道獲取所需要的金融服務,以及具有一些積極財富管理行爲的羣體,相比沒有這些行爲的羣體,金融健康比較好或非常好的比例明顯更高。
服務創新方面,幫助管理收支和存錢的軟件應用是幾乎所有羣體都最希望增加使用的服務。
納入普惠金融政策目標體系
《報告》認爲,雖然過去一年經濟發展面對國內外挑戰,但受訪者對當前和未來財務狀況的掌控力、保險保障覆蓋程度和對未來財務的預期有明顯改善。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保險保障覆蓋程度有所改善,但仍然是目前提升空間最大的金融健康指標。
《報告》研究發現,在控制收入、資產、人口統計學特徵等變量的情況下,金融健康狀況越好的羣體,越有可能有鬆弛的消費傾向,促消費的經濟政策應該關注居民的金融健康。
此外,金融健康與生活幸福顯著正相關,提升金融健康應該成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中間目標工具。
針對調研情況,《報告》建議:
在宏觀層面,首先,金融健康可以作爲一項中間目標工具,來幫助監測和實現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其次,將金融健康納入普惠金融的政策目標體系,可以幫助引導金融機構更多地關注客戶的金融健康。再次,居民保險保障覆蓋程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大力推動普惠保險發展、持續加固社會安全網正當其時。最後,推出金融教育國家戰略,進一步提升金融教育的系統性和協調性。
在行業層面,金融機構應該充分認識客戶金融健康的“多贏”效應,看到好客戶、好資產的良性循環。爲此,需要持續地度量金融健康,爲業務優化提供信息和證據。
尤其是,要落實消費者適當性管理等消保舉措,將金融健康的服務與金融消費者保護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探索消費者權益保護創新機制,這是實現居民金融健康的必經之路。在此基礎上,金融機構也需要搭建機制和技術的基礎設施,讓行爲助推和服務創新成爲一種長期實踐。
(編輯:李暉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