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中的低空經濟如何找到市場?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陳歸辭 上海報道

“低空經濟”近年來熱度不斷高漲,但舉目可見的“低空”卻並未呈現熱鬧景象。

政策引領、資本熱涌,地方政府與企業或雄心勃勃,或投身心切。然而,熱情聲浪之下,事實仍是事實:低空經濟尚在初步發展階段,在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空域管理、標準制定、安全保障和應用場景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於地方政府和企業而言,現階段,一個共同的困惑尤其突出:低空經濟的市場在哪裡?

“現在的焦點從空域問題,轉向了市場和資金這兩個特別突出的問題。”在近日召開的2024低空經濟發展大會上,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郭辰陽表示。他認爲,發展低空經濟,市場是根本。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研究低空經濟的市場在哪裡。

“低空經濟”的落腳點在“經濟”。對企業而言,如何盈利是一個根本問題。政府招引企業,光靠補貼無法解決企業發展的這一核心問題。如何找到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中適合本地發展的好的飛行場景,圍繞這些場景建設基礎設施、保障和服務,成爲培育低空經濟的一個關鍵問題。

解決低空經濟的市場難題,可從如下三個問題層面來思考:低空經濟能創造什麼價值?本地宜落地什麼場景?現階段宜以什麼爲重點?

一、價值何在?

通用航空在中國發展多年,“上不了天、落不了地、贏不了利、產業薄弱”的問題卻依然存在。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通航飛行器(不含無人機)保有量約爲5000架,而美國約爲22.4萬架;2023年中國傳統通航飛行量(不含無人機)約爲135萬小時,而美國每年的通航飛行時間約爲2550萬小時;截至2023年底,不考慮私人機場,全國在冊管理的通用機場數量爲449個,僅約佔美國公共通航機場數量的11%。

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緩慢、關鍵核心技術仍較薄弱、市場體系發展滯後、管理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中國通用航空的發展。對比美國等發達國家,中國通用航空市場的總體規模較小,且主要集中在生產作業和公共服務方面,在消費端還尚未形成氣候。

中國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可以說與經濟發展水平嚴重不符。作爲國土面積大國和人口大國,中國通用航空產業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在此背景下,低空經濟可謂激活通用航空發展潛能的一副“藥方”。

一方面,發展低空經濟的一個核心要義是將通用航空引入大衆消費領域——通過將低空飛行納入綜合立體交通網,構建大交通、大物流,拓展低空飛行的各類消費出行和物流運輸場景,從而服務大衆的生活,撬動更大的航空市場。同時,低空經濟在生產作業、公共服務、警務安防、海關航空等領域也有重要的應用。

“低空經濟最顯著的特點是航空的大衆化和市場化。”民航華北局原副局長、一級巡視員何鳴寒在上述會議中表示。他認爲,發展低空經濟,最根本的在於如何豐富其應用場景,使航空器成爲一種大衆化和市場化的載運工具。多位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均認爲,未來低空經濟只有面向大衆才能蓬勃發展。

另一方面,發展低空經濟的另一核心要義在於發展先進生產力,並帶動通用航空產業轉型升級。從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無人機的發明製造,到導航與通信設施、空管與監控設施等的建設等等,都需要先進技術和先進製造業的支撐。

無怪乎有觀點認爲低空經濟有望成爲下一個“新能源汽車”。國產新能源汽車通過在汽車產業中另闢賽道,成功帶動了新興產業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幫助國產汽車行業實現彎道超車。類似的發展契機與邏輯也蘊含於低空經濟之中。

但更重要的是,低空飛行活動的拓展和普及,有望如汽車的普及般,極大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形態。人類的靈活活動空間將由地面拓展至更廣闊的天空。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和想象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和未來方向在哪裡,將更接近低空飛行的本質,併產生更多富有創造性的想法。

例如,可以想象,未來的某一天,人們能夠搭乘空中的士上下班,再無需擠地鐵或者開車“長途跋涉”到單位;在日落時分,從疲憊的工作間隙抽身,乘坐附近廣場上的飛行器來到黃浦江上空,一邊就餐一邊觀賞夕陽美景……

與其問低空經濟的“市場”在哪裡,不如問人們的生活需要什麼、人們的願望是什麼。

二、如何因地制宜?

不同地區的自然資源、空域資源、產業和文化等方面的特點不同,因而低空經濟適宜落地的場景也不同。

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賀天星表示,在製造端,企業重視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資金優勢,像大灣區這樣的地方就是理想的落地之處。但在場景應用端,製造業強的地區未必就一定是最有競爭力的地區。

“在我們與文成縣合作之前,我對文成縣的瞭解比較少,並不知道它有很好的旅遊資源和區位優勢。但隨着合作的展開,當我們共同去探討如何打造中國縣域低空經濟的樣板時,我們就挖出了很多好玩的事。每個縣的活力都很不一樣。”何天星表示。

像新疆、桂林、內蒙古、溫州這樣具有豐富文旅資源的地方,就很適合打造低空飛行的文旅場景。例如,乘坐航空器飛越阿爾泰山,在溫州的秀麗山水間盤旋,如能很好地融入旅遊場景,都將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而對於上海、深圳這樣的大城市,則可考慮開發城中-城郊、城際之間的旅遊航線,結合城市資源與文化打造多樣的低空飛行場景,發展城市空中交通等。

如何統籌空域、市場、技術、政策和安全等低空經濟的核心要素,結合地域優勢、特色,思考低空經濟可能落地的場景;如何挖掘人們真實的需求,爲人們的生活帶來真正的價值,是尋找低空經濟在本地適宜的落地場景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三、如何因時制宜?

儘管我們可以暢享如駕駛汽車滿地跑般駕駛航空器滿天飛,但這一天不會這麼快來臨。

國家空管委原副局長杜強在上述會議上強調,要避免一個誤區,認爲發展低空經濟很簡單。其實,低空經濟的推進是很緩慢的,週期是很長的。“2010年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時有人說這個市場是萬億市場,但真正到2023年的時候,我們通航產業的產值才達到5000億,沒有到當初預計的一半。”

現代汽車的發展尚且經歷了100多年,從地面拓展至天空的交通運輸,若要到真正普及的那一天,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許多技術、基礎設施、地空管理、安全保障、標準規範等方面的問題尚待解決,消費羣體的培育也需要時間。

因此,解決低空經濟的市場難題還需要因時制宜。

賀天星認爲,在載人交通和物流運輸方面,第一個階段適合做文旅。此外,發展地面經濟,如建設eVTOL起降場、制定相關規範和標準等,也是適合在這個階段做的事情。它能夠補足低空經濟現階段的不足,同時能夠產生變現能力。

郭辰陽建議地方政府將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相結合。他表示,對於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來說,招商引資的成本很大。與其在這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不如將重點放在運營上。“從短期目標來看,因爲地方政府面臨較大的GDP增長壓力,它們通過招引產業鏈來促進投資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從長期目標來看,重點還應放在運營上,打造符合本地特色的城市低空服務環境,大力培育各類應用場景和培育消費羣體,以此吸引更多企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