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9月偏乾熱 防秋臺與東北風共伴
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馮欽賜分析,9月起偏熱偏幹,且須防範秋臺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廖德修攝)
9月將進入秋季,加上今(27)日上午8點生成的輕臺楊柳,今年西北太平洋已有12個颱風。楊柳對臺灣雖無直接影響,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馮欽賜展望秋季天氣時表示,接下來的9、10月仍爲颱風活躍期,平均有1至2個颱風侵臺,9月平均0.8個,10月0.4個。秋臺的威脅除了強度以外,還可能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爲北臺灣(北部、東部)帶來豪大雨,例如2017年卡努颱風。
馮欽賜分析,2018、19年的弱聖嬰現象已結束,赤道附近海溫恢復正常,對臺灣下一季的氣候影響減少。不過西北太平洋海溫持續偏暖,而臺灣秋季氣溫與鄰近海溫有關,預測今年秋季氣溫仍以正常至偏暖的機率較高。
馮欽賜又說,再往遠一點看,印度洋海溫西暖東冷,透過大氣環流,西印度洋的暖空氣會影響臺灣,導致秋季有偏幹趨勢。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颱風來襲,今年秋天會偏熱偏幹,尤其北部夏天溫度已明顯偏高,秋天會繼續熱。中南部方面,秋冬即將進入傳統的枯水期,更要妥善運用水資源。
回顧今年夏天的天氣,馮欽賜指出,7月至8月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弱,季風低壓偏強,臺灣處於大低壓帶中。由於副高壓長期偏弱,颱風沿着高壓邊緣北轉,去年起大都往日本、韓國而去;今年也造成8月西南季風偏強,而且維持較長的時間。
不過在24、25日白鹿臺風侵臺期間,高壓又增強西伸,使得颱風路徑往南偏,最後登陸高屏陸地。並且造成中南部雨量偏多,北臺灣相對較少,而且氣溫明顯偏高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