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 獲得罵聲最多的皇帝
人類政治制度不是某一個人獨創的,它是一定社會政治、文化、經濟等綜合力量形成的產物。秦始皇利用中央集權制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並且集中力量辦了一系列大事,如修築萬里長城、馳道、直道,北驅匈奴、南征南越。
秦始皇在世之時,時任龍川縣令(今廣東河源市龍川縣佗城鎮)的尉佗(即趙佗)上書秦始皇,要求增派三萬中原女子到嶺南,秦始皇批准了一萬五千名中原女子移居嶺南的計劃。她們和南征的五十萬秦軍的部分士兵結合,繁衍後代,將中原先進的農耕文化帶到嶺南,大大加速了當地生產的發展。如今,這一萬五千名中原女子被客家人尊稱爲「客娘」。
留下遺產彌足珍貴
秦始皇派五十萬大軍出兵南越,使嶺南第一次成爲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秦亡之後,秦朝的南越駐軍在趙佗領導下建立了南越國,並最終歸漢。趙佗爲開發嶺南做出了重要貢獻,當年趙佗所在的龍川縣,至今還保有不少歷史遺存。廣東河源市也因此成爲嶺南客家人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今天的佗城鎮就有近兩百多個姓,以及近五十家姓氏宗祠,都是當年南征的五十萬秦軍的遺族。
秦始皇統一嶺南的初衷並非是要建立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多民族國家,然而,他對嶺南的開發卻成爲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秦始皇實施宏圖大略的堅定決心和當時各族人民的巨大付出之下,大秦帝國擁有了南至福建、兩廣,東至沿海,西至臨洮,西南至保山,北至長城以北的廣袤國土。第一次奠定了現代中國遼闊國土的基本框架,同時也奠定了現代中國成爲世界大國的這一基本格局。在現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中,一個國家是否是大國與強國非常重要。如果既是大國又是強國,它在世界格局中就會有更大的話語權。
大國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是無可爭議的,大國所擁有的綜合國力、佔有的資源,以及大國所具備的承受能力,都遠非小國所能相比。
以國防爲例。在現代世界軍事格局中,一個國家的國防縱深至關重要,而國防縱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本土面積的大小。如果擁有較大的國防縱深,在戰爭中就能有很大的迴旋餘地,具備梯次抵抗的戰略防線。秦始皇開創的龐大帝國爲現代中國擁有巨大的國防縱深奠定了基礎,僅就此一點而言,秦始皇留下的遺產也彌足珍貴。
再以經濟爲例。小國在世界性金融海嘯中往往顯得承受力非常有限,而大國則不同,它擁有的抗風險能力亦遠非小國所能相比。
第二,制度統一。領土統一主要是整合,制度統一則在創新。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創建了一種嶄新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權制的皇帝制度,它終結了周代的封建制,誕生了以皇帝爲最高統治者的帝國。中央集權制度帶來了繁榮與發展,同時也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總體而言,它是一筆可圈可點的政治遺產。秦始皇通過中央集權制度,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實現了整體意義上的國家統一。
中央集權制維護統一
人類政治制度的建立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大勢。各種各樣的政治制度是世界多極化的表現之一。
人類政治制度不是某一個人獨創的,它是一定社會政治、文化、經濟等綜合力量形成的產物。秦始皇利用中央集權制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並且集中力量辦了一系列大事,如修築萬里長城、馳道、直道,北驅匈奴、南征南越。
秦始皇的這些大工程常常被後人斥爲暴政。前文提過,秦始皇興建的這些工程,實際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工程,另一類是隻爲個人享樂的工程。前者如長城、馳道、直道,這些工程儘管耗費了國力、民力,給當時天下百姓造成了極大的痛苦,但是,對於一個統一帝國的穩定和中原農耕民族的和平來說,卻是必要的。
如果說秦始皇的這些工程危及了大秦帝國存亡的話,問題在於實施得太急,而不在於這些工程本身。
秦始皇從兼併六國直至沙丘離世,其間僅僅十二年。在這十二年裡一下鋪開這麼多的重大工程,必然會動用大量民力,大大加重百姓的負擔,造成了嚴重的後果。雖然這些工程對於統一帝國來說是必需的,但是,不能完全不顧及百姓的承受能力,在短時間全部開工建設。秦始皇不顧百姓死活,一下子將攤子鋪得如此之大,不是他不知勞民疲民,而是他不顧民生,不知道過度使用民力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從這個角度講,這些工程既有利於帝國的統一,又造成了難以收拾的局面,其錯不在工程本身而在工程過於集中。
至於另一類工程,如大建皇陵、宮殿,則完全是爲了滿足秦始皇個人的享樂,顯然不能與修長城、馳道相比。這類工程雖然滿足了秦始皇個人的慾望,但是,大秦帝國卻付出了二世亡國的慘痛代價。
後人往往將大秦帝國的短命歸咎於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其實,其過在「政」不在「制」,秦始皇因其治國之急政,導致二世亡國,但是,他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卻延續了兩千多年。爲什麼一個短命王朝創立的政治制度卻能留存兩千多年呢?
每一次的政治進步都是以政治失敗爲代價的。秦始皇創建的帝國僅存十五年便亡國,但後世歷朝歷代的皇帝都認可皇帝制度,只是鑑於秦朝二世而亡的事實對它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正。正是這些修正緩和了統治階級與廣大百姓的矛盾,延續了後世一個個帝國的生存。
漢代以後的王朝之所以選擇皇帝制度,是由兩方面的原因決定的。一方面是皇帝制度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皇帝的個人慾望,另一方面是沒有出現第二種更好的政治制度可以取代皇帝制度。
但是,隨着時代的變遷、歷史的發展,皇帝制度的反動腐朽性暴露得越來越充分。皇帝的專制獨裁,往往成爲封建王朝沒落的主要原因。因此,皇帝制度最終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了,因爲它已經成爲阻礙中國發展爲現代國家的巨大障礙。
從上述可見,秦始皇的確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兩千多年間還被人們屢屢提及的另一表現,是對秦始皇的罵聲不絕於耳!罵聲來源於爭議。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裡,秦始皇是獲得罵聲最多的皇帝。從這個角度看,他在傳播學上絕對是一位大贏家,他讓後人永遠無法忘記他。我們從秦始皇的身上再一次看到「小罵小火、大罵大火、爆罵爆火」的傳播學規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