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分紅逐步兌現,銀行股又“支棱”起來了

(原標題:千億分紅逐步兌現,銀行股又“支棱”起來了)

滬深北三市仍在調整,銀行板塊(WI.882115)卻持續逆勢上漲。

6月27日,截至當天收盤,銀行板塊漲幅1.02%,已錄得四連漲。交通銀行、工商銀行盤中股價創出新高,最高價分別至7.48元/股、5.71元/股,收盤分別至7.44元/股、5.70元/股。

今年以來,險資、公募基金等多路資金不斷加倉銀行股,合計投入超70億元。在資金熱捧下,年內銀行股漲幅已達19.01%,遠超A股市場其他板塊;銀行ETF(512800)指數累計漲幅19.19%,錄得所有行業(中證全指二級)漲幅第一。

業內人士認爲,經濟預期改善之下,銀行基本面以及估值的共振修復,加上銀行板塊高股息率、穩定分紅率以及當前股債市場“資產荒”,對資金配置具備吸引力。

銀行股爲何再度上漲

滬深北三市仍在調整,截至27日當天收盤,上證指數收報2945.85點,跌幅0.90%,深證成指收報8849.70點,跌幅1.53%,北證50指數收報706.40點,跌幅1.60%。

銀行板塊(WI.882115)卻逆勢上漲,截至收盤,板塊漲幅1.02%,交通銀行、工商銀行股價創出新高,最高價分別至7.48元/股、5.71元/股,收盤分別至7.44元/股、5.70元/股,滬農商行、南京銀行、蘇州銀行、北京銀行、成都銀行、郵儲銀行均飄紅收盤。

儘管經歷6月初股價小幅回調,本週以來持續回升的銀行股股價,一掃此前回調“陰霾”。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分紅兌現成爲近日銀行股上漲的催化劑,高股息品種的優質銀行股仍是資金的“心頭好”。

第一財經注意到,上市銀行近期正在密集落實2023年度分紅方案,僅6月26日當天,就有浙商銀行、滬農商行2家實施分紅,其中浙商銀行實施分紅35.33億元、滬農商行實施分紅65.35億元、上海銀行實施分紅32.76億元。

第一財經據Wind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26日,合計有19家A股上市銀行實施派發2023年度現金紅利,金額達到1398.93億元,其中農業銀行以808.11億元(A+H股)規模居於首位,平安銀行分紅金額達到139.53億元;8家銀行分紅比例超過30%,蘇州銀行最高爲31.08%。

另有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權益市場表現低迷、長債利率走勢再度下行等多重因素,也成爲推動銀行股再度上漲的原因。

一方面,從股市走勢來看,上證指數自5月底開啓陰跌行情,自6月21日(上週五)跌破3000點後,一路向下滑行;深交所、北交所市場同步下行,深證成指月內跌幅已至5.49%,北證50指數更是自3月以來持續下跌,月內跌幅達8.41%,創出開板以來最低點699.689點。

另一方面,近期長債收益率再度下跌,也使得市場資金被迫調整以尋覓優質資產。整體來看,本週50年期國債利率下破2.5%點位,30年期國債利率下滑至2.46%水平,7年期、10年期國債利率亦波動下行。“權益市場動盪調整疊加長債利率下行,採取高股息的防禦策略成爲資金的不得已之舉。”前述機構人士稱,50年期國債下破2.5%使得市場對於長債收益率預期轉差,一定程度上推動高股息品種的吸引力。

機構資金不斷增持

利率下行、權益市場動盪調整下,以銀行股爲代表的高股息品種具備投資性價比,高股息策略成爲機構優解策略,使得銀行股不斷獲得增量資金買入。

根據港交所日前披露的數據,中國平安近日對工商銀行進行了增持操作,在場內交易中,中國平安以每股均價4.4954港元增持了工商銀行H股1000萬股,總交易金額約爲4495.4萬港元。增持完成後,中國平安對工商銀行H股的持股數量增加至112.85億股,持股比例升至13%。

這是短短不到一個月,工商銀行二度獲得大股東增持,就在5月23日,工行H股主要股東平安資管耗資約4300萬港元,對工行H股增持915.7萬股,持股比例上升至14%。

另一家國有大行中國銀行H股也在5月獲股東增持。港交所數據顯示,“中信證券資管-叄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在場內耗資超8.1億港元,增持2.05億股中行H股,增持完成後,該股東持股比例超過5%,成爲中行H股主要股東。

第一財經注意到,年內獲得主要股東增持到銀行還包括郵儲銀行、南京銀行等。此前的1月及3月,上港集團耗資約10億港元增持郵儲銀行H股,南京銀行獲得外資股東法巴銀行合計增持7億元。此外,還有江蘇銀行、寧波銀行、蘇州銀行等多家機構獲得股東買入。

不止上述資金,今年以來險資、公募基金、券商資管等多路機構不斷加倉銀行股,據第一財經粗略估算,合計耗資已有70億元。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華夏人壽以1.71億股新晉成爲建設銀行的第十大流通股股東,持股比例爲0.07%;同期,信泰人壽現身北京銀行、浙商銀行的前十大股東名單,增持北京銀行3.56億股,持股數量增至9.94億股。另一家城商行無錫銀行已獲得股東長城人壽舉牌,最終長城人壽以6.97%的持股比例成爲無錫銀行第三大股東。

保險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今年以來,險資對銀行股興趣不斷提升,一方面是由於保費收入不斷增加,帶動增量資金流入;另一方面,市場“資產荒”情況下,險資對權益資產的加倉意願提升,而銀行股作爲險資最大的重倉方向,得益於險資的不斷增配。

根據Wind數據,今年一季度,險資前十大重倉股中有8只銀行股,包括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浙商銀行等。險資增持股份數量居前的前5只個股中,亦有2只銀行股現身。

被動指數型基金(以下簡稱“ETF基金”)亦成爲不容忽視的另一路資金。機構人士對記者分析,滬深300指數是ETF基金最大的追蹤指數,而滬深300指數中,銀行板塊的權重最大,主要包括國有行、股份行和規模較大的城商行,“銀行股受益於滬深300爲代表的寬基指數的快增。”

ETF基金規模近年來快速增長。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ETF基金規模達到了3939.3億元,增幅爲去年全年的90%,2023年、2022年、2021年,ETF基金國模分別爲4386.4億元、1980.1億元、3073.8億元。快速增長的ETF基金持股佔比也在不斷提升,Wind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主動偏股基金和被動偏股基金重倉的前五十隻個股中,被動基金的持股佔比已經躍升至45.7%,與主動基金佔比比例接近1:1。“未來ETF基金對銀行的影響有望進一步提高。”前述人士說。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