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奪“賽點”,汽車產業向“新”提速

原標題:

國內汽車市場迎來里程碑:新能源車滲透率突破50%(引題)

搶奪“賽點”,汽車產業向“新”提速(主題)

新華日報記者 付奇 姚政宇

前不久,國內汽車市場迎來“歷史時刻”:據乘聯會公佈的最新一期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報告顯示,今年7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173.2萬輛,批發銷量195.6萬輛;同期,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87.8萬輛,月度零售銷量首次超過燃油乘用車,中國新能源汽車零售市場滲透率達到51.1%,已過半數。

眼下,我國汽車產業正面臨巨大變革,江蘇既是新能源車消費大省,也是新能源車製造強省,汽車產業不斷向“新”提速——上半年,在“以舊換新”“設備更新”等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35.5%,拉動汽車市場整體回暖、產業鏈條持續升級。

突圍:乘用車專用車“雙輪”驅動

早在去年,我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就已首次突破100萬輛,達104.7萬輛,居全國第四。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延續了去年“一路疾馳”的表現,上半年,全省汽車製造業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431億元、同比增長9.9%,智能網聯繫統等細分領域開票銷售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比重達到49.3%,產量保持在全國第四。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泰州分公司,主要生產包括歐拉在內的新能源車型。“今年以來,長城汽車厚積薄發,旗下哈弗、魏牌、坦克、歐拉、長城皮卡迎來多款產品煥新,實現了新能源汽車全品類覆蓋,在智能、越野等領域的核心優勢和市場地位日益凸顯。”公司副總經理封華拿出一組數據:今年前7月,長城汽車公司新能源車型共銷售15.65萬輛,同比增長28.1%,其中海外銷售創下新高。

除了乘用車,如今,國內外的礦山、碼頭、工廠,經常能看到“江蘇造”新能源重卡的身影。去年以來,新能源重卡等專用車型進入穩步增長階段,今年延續了這一趨勢。

8月14日,記者在徐工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的停車場看到,數臺剛剛生產下線的純電動礦卡整齊地停在這裡,要不了幾天,就能發到山西客戶的手中。

“以前,礦山開發一直依賴油動礦卡,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礦山開始向徐工訂購電動礦卡,效率和經濟效益是兩大主要因素。”徐工汽車供應商發展部部長陳鵬舉例說,出口到印度尼西亞的徐工XDR80TE純電動礦車,採用高能量磷酸鐵鋰電池、全天候動力電池系統,還運用多種溫度控制技術,能夠更好適應當地高溫、潮溼、多雨的工況;而在“深圳藍”渣土車項目中,投入運營的1200臺新能源重卡已累計行駛3.2億公里,共節省1.76億升燃油,爲客戶節省6.4億元,產生巨大社會及經濟效益,受到客戶認可。

今年1—6月,徐工新能源重卡累計銷量4957輛,同比大漲148%,保持行業第一。“我們聚焦快充和節能兩大核心技術重點攻堅,將推動大馬力、長續航、快補能等產品應用落地,持續保持技術領先。”徐工新能源汽車公司總經理馮佳佳樂觀地預測,徐工將在2025年實現新能源產品銷量突破1.5萬臺,2027年實現新能源產品銷量3萬臺、市場佔有率超過20%。

徐工新能源重卡“發往全球”,正是我省新能源車持續“走高”的縮影。我省大力推動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目前已集聚理想、比亞迪、長安、長城、徐工等一批優勢整車企業,擁有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等產品譜系以及較爲完整的汽車產業鏈條,汽車零部件配套能力全國領先,動力電池年產量居全國首位,保障了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強勢“突圍”。

抗壓:產業鏈供應鏈多鏈支撐

伴隨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我國汽車產業正在“換道超車”,但在這一過程中,持續遭受西方少數國家“打壓”,一直以全球綠色轉型“先行者”自居的歐盟,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強加關稅,影響了世界新能源汽車持續前進的腳步。

然而,我國在如此大環境下依然能強勢發展,作爲汽車製造大省的江蘇更是在“打壓”之下逆勢而上,不僅得益於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還得益於成熟的產業鏈和規模效應的逐步顯現。從電池原材料到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再到互聯網生態,江蘇及周邊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體系。

尤其是江蘇零部件產業,讓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閆建來印象深刻、頻頻“點贊”。“江蘇基礎良好,優勢明顯,是國內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擁有涵蓋整車研發及製造、動力系統、傳動系統、車身系統、汽車電子、內外飾、通用部件以及新能源、智能網聯專用部件等完善的汽車產業體系,產業鏈完整度全國領先、配套體系完善,具有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多次來江蘇的閆建來一一道來,比如,匯川動力電控裝機量全國第二,星宇車燈穩居國內車燈行業首位,專注熱管理系統的亞普股份長期保持國內第一、全球第三。

在省內,集聚效應愈發明顯。以蘇中小城靖江爲例,經過40餘年的產業發展,當地已成爲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我市汽車零部件產業主動融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新賽道,目前集聚了各類汽配企業300餘家。” 靖江市工信局局長杜正宇解釋了該市的產業發展模式:依託長三角區域帶動優勢,汽車零部件產業以輕量化、智能化、網聯化爲轉型方向,力爭達到與整車廠同步的開發、設計和模塊化供貨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汽車零部件集羣產業。

產業集羣化、供應鏈縮短,企業成爲直接受益者。

7月17日,長安馬自達的首款純電動旗艦轎車MAZDA EZ-6在其位於南京的“馬自達海外最佳工廠”正式下線。“江蘇完善的供應鏈體系讓長安馬自達受益良多。”長安馬自達董事、執委辦總監張長傑介紹,長安馬自達在江蘇有87家供應商,佔全國供應商數量的22%、採購額的43%,憑藉良好的合作和穩定的交付,產品質量指標R/1000(千臺車維修頻次)低至4.7,“到2027年,長安馬自達計劃投資100億元,快速實現新能源年產能突破30萬輛、新能源車型銷售佔比90%的目標,這必然離不開江蘇完整供應鏈的支持。”

越來越多的外省車企來江蘇尋找“鏈上夥伴”。“我們按照‘做大商用車,做精專用車,做強零部件,培育新的增長點’戰略路徑,正在推動商用車行業綠色、節能、低碳環保轉型發展,江蘇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吸引了我們,和江蘇供應商合作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陝汽集團戰略發展部項目經理張曉寧表示,2023年陝汽在江蘇地區零部件採購額超過15億元,目前江蘇地區爲陝汽提供供應鏈服務的企業有89家,佔比超20%,在無錫、常州、丹陽、鹽城等地,陝汽已投資建廠。

佈局:發力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國內汽車市場已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在電動化的浪潮下,智能化技術的日新月異爲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與變革。下一步,我們將立足國內,加速完善本土新能源供應鏈。”張長傑透露,長安馬自達新能源車型的供應鏈中,江蘇企業的供貨金額佔比爲35%,有很大提升空間,也意味着供應鏈佈局還有待優化,可立足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慧底盤等方向展開新的合作。

面對國內日趨激烈的競爭和細分賽道的“擁擠”,長城汽車繼續選擇全球化戰略,提出產能在地化、經營本土化、品牌跨文化和供應鏈安全化的“國際新四化”。“長城汽車在國外已經建立了10個全工藝整車生產基地,海外銷售渠道超過1300家,目標是到2030年,海外銷售突破百萬輛。”封華介紹說。

業內人士認爲,加速“生態出海”也是大勢所趨。去年我國汽車整車出口已位居全球第一,下一階段,整車企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企業,將逐步由出口導向,向全球化產能佈局轉變,實現從“本土造全球賣”轉向“全球造全球賣”。

無論是深耕國內市場,還是持續海外佈局,新的機遇都已來臨。根據《加快建設製造強省行動方案》等文件,我省已將“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列入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羣,含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汽車零部件、氫燃料電池汽車4條產業鏈。

在不久前舉行的全省汽車產業對接活動上,省工信廳投資處四級調研員王松青表示,省工信廳等7部門5月底聯合印發《江蘇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提出實施裝備高端躍升行動,針對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等行業鼓勵企業適應技術創新和行業發展趨勢,更新升級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成爲汽車行業加速“煥新”的新契機。

得益於設備更新、以舊換新“兩新”政策拉動,上半年全省製造業投資中,汽車製造業投資增速17%,高於全省工業投資2.4個百分點。數據說明,業內企業也紛紛在尋“機”而動。

向“新”提質,省工信廳裝備工業二處(省汽車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省內各地還需持續瞄準新興方向,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攀“高”——一方面,支持傳統燃油車整車企業加快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實現產銷穩步增長,提升產能利用率;另一方面,鼓勵零部件企業加快開發新能源汽車適用產品,開展重點整車企業服務日、整零對接大會等產業鏈對接活動,幫助更多本土零部件企業融入主流新能源汽車企業供應鏈,實現全鏈條轉型提質,鞏固江蘇作爲汽車大省的優勢地位。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