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級專家組成員王玉光:中醫介入突發傳染病應更早、更全面
新華網北京5月15日電(王坤朔)庚子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面對全新的病毒,幾乎一切都是未知。除夕夜,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王玉光作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級專家組成員,星夜奔赴武漢。他初到武漢時面臨哪些情況?中醫藥應如何更快介入突發傳染病救治?本期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系列訪談邀請王玉光回顧他在武漢的救治經歷,思考中醫藥在突發疫情中的作用和價值。
中醫藥使用兩週後開始全面顯現成效
新華網:您作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派出的高級中醫專家組成員,在1月24日除夕夜抵達武漢。您剛到武漢的時候,瞭解到的情況是怎樣的?
王玉光:剛來到武漢的時候,感覺到醫療系統基本處於一種全負荷甚至超負荷的狀態,一方面是病人特別多,有些病人甚至收不進去;另一方面是醫護人員在救治一種突發未知疾病方面,處於比較忙亂的狀態。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級專家組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王玉光
1月21日,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主任齊文升組成的第一批中醫專家組趕赴武漢,根據他們在武漢對病人病情的瞭解和判斷,以及廣州、北京等地的一線病人情況,制定了中醫診療方案。我們這一批專家於1月24日晚抵達,當時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經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納入了中醫診療方案。
我們到達武漢之後,診療、調研的情況與前期專家的認識和判斷基本是一致的。武漢第一批用上中藥的患者大概是在1月21日,在我們到武漢之時,中醫藥的使用尚不滿一週,其有效性還沒有明確顯現。在使用1—2周之後,中醫藥的效果逐漸顯現。
新華網:目前已經有了大量康復患者,通過對康復患者的觀察,發現了哪些特點?有沒有肺部損傷等後遺症出現?
王玉光:針對不同的證型,患者的肺部損傷是不同的。輕症的患者,一般沒有整體的肺損傷問題,或者比較輕,重症的患者,肺部出現纖維化的程度就比較重,因此針對不同類別的患者、不同的肺部損傷情況,需要制定針對性的康復方案。
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指導恢復期患者的康復工作,給不同證型的患者推薦湯藥以及中醫適宜技術,包括艾灸、推拿、耳穴壓豆、刮痧、拔罐、針刺等,還有膳食指導、情志療法、八段錦、太極拳等多種療法。臨牀醫生可參考指導建議,根據患者個體情況給予相關治療或康復指導,患者出院後也可以根據建議採用適宜的自我干預方法。
王玉光診查患者
新華網:爲什麼中醫藥對對未知、突發疾病能起作用?
王玉光:對於不明病原學的疾病,中醫在早期能根據患者的症狀辯證論治,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中醫不針對病原學,針對的是病原學和人體的互相作用所形成的狀態,對人的狀態、證候進行治療、調理和干預。因此針對這種未知、突發的疾病,中醫也能有辦法。
中醫藥對輕症、普通型患者的療效確切,能降低輕症轉爲重症的比例,中西醫在結合救治危重症方面也能發揮重要作用,對於康復期的患者,有多種方法能促進康復。
面對新型突發傳染病,中醫應建立自己的隊伍
新華網:經過本次疫情的考驗,您發現哪些問題值得反思和改進?
王玉光:通過這次疫情,中醫應該更早、更及時、更全面地介入。本次雖然中醫藥參與程度比較深,但是介入的速度仍然不夠,應該在疫情出現之時立即介入,對於重症和危重症的救治,這次中醫藥的介入還是稍晚。
從這次應對的表現來看,面對新型突發傳染病,中醫需要有自己的基地和隊伍,在這方面還是比較薄弱的,需要更完善的制度去建立。
其實面對一種全新的突發傳染病,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整體來看都存在準備不充分的現象,一些老牌的或者是經歷過考驗的組織和隊伍應對會比較迅速,更多的還是缺乏充分準備。
新華網:各地陸續全面復工復產,但個別地方出現了聚集性感染案例。爲防止疫情反彈,您認爲還需要做哪些工作?大衆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王玉光:目前,我們仍然不能鬆懈,要嚴格按照前期摸索、總結出的經驗和創造出的方法進行嚴格防控。在疫情沒有完全被消滅的情況下,依然要少聚集、少聚會,做好個人防護,保持警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