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捲”的劇本殺裡,藏着無數個麥琳

嗨,我是小羊。開直播快一年半了,第一次做男裝專場。專櫃男裝,東西很好;更重要的是品牌方有男模,直播的時候幾個帥哥輪流上,還有一米九的混血帥哥講段子。讓姐妹們既飽眼福,又能給家人挑到好東西,潤滑夫妻、親子關係。

11月14日下週四,小羊家首場男裝專場,絕對不能錯過。

短視頻時代,我們被迫活在信息繭房裡。

因爲看了8個瑞士捲的視頻,現在我打開任何平臺,大數據推給我的都是問老公8個瑞士捲怎麼分。

每個跟風的視頻都有不俗的流量。被流量的沙塵暴刷過,大家的反應也不一樣。我是這輩子再也不想吃瑞士捲了,我助理相反,被刷得想吃瑞士捲了。

流量是門玄學。如果原視頻博主拍的是肉鬆小貝,未必能火。“瑞士捲”,完美承接了上一個關於疾病、生命的思索與討論。“去不起瑞士,吃得起瑞士捲”,也成爲一種不合時宜的調侃,將沉重的議題成功消解掉了。

刷爆全網的“8個瑞士捲怎麼分”,最早的爆款在音符平臺上。一個全職在家的二胎媽媽,買了8個瑞士捲,老公、兩個孩子分別吃了兩個,還剩2個,她一天忙完,閒下來想吃剩下的兩個,卻被老公批評。

說她吃了飯就不應該吃零食,要給孩子做榜樣,另外她吃了,孩子就沒有零食了,這兩個應該留給孩子。

女主反駁丈夫,你讓我聽你的話做全職媽媽,連這點蛋糕都供不起嗎?我已經爲孩子做得夠多了,我沒有那麼偉大。

這個視頻迅速點燃了男女對立的戰火與全職媽媽的怨氣,不僅刷爆全網,收穫巨大流量,而且演變爲一道男人的送命題。蹭熱度的女博主們,拿這“8個瑞士捲怎麼分”考男朋友、考老公,創造了誰拍誰火的奇觀。

作爲經歷中國30年媒體鉅變,目睹無數樓起樓塌的傳統媒體人,可以負責任地說,8個瑞士捲跟“秦朗巴黎丟作業事件”的性質一樣,都是有預謀有策劃,一個是滿足男女對立的熱點,一個是投喂教育焦慮。

但瑞士捲網紅比“貓一杯”聰明,知道關起門來的“劇本殺”,只要自己一口咬定,旁人無從鑑定真假。

流量密碼的本質,一是獵奇、反常識,二是激發公衆情緒。

這兩點,在“瑞士捲”裡都有。

一家四口人,8個瑞士捲一人兩個,是小學生都知道的標準答案。

號主用反常識的全職主婦不配吃自己的那份瑞士捲,讓數學題轉化爲社會議題,極大地激發了女性羣體的憤怒。

再配上“全職媽媽的我,已經卑微得連自主吃塊蛋糕的權利都沒有”這樣的標題,讓全職媽媽的怨與怒,像滔滔江水,演變成她的潑天富貴。

爆款的每一個毛孔,都流淌着眼球經濟的算計。

這裡羊哥提醒一下,作爲養生達人,我覺得情緒穩定勝過無數保健品。作爲普通觀衆,還是要懂得保護自己。警惕輿論傳播對自己的精神迫害,千萬不要過度自我代入,自憐自怨,甚至憤怒氣惱。

情緒波動,受害的還是自己,再說如果世界上真有個男的,不讓你吃那兩個瑞士捲,你應該做的是一腳把他踹飛,買16個瑞士捲吃一半倒一半,而不是拍視頻討公道,一臉無辜地說我難道不配嗎。

配不配,你自己說了算,不用問別人。

自從女人有了外出工作的機會、有能力養活自己,女人的命運就在我們自己手裡。哪怕做了全職太太,那也是一份高貴的工作。

在大環境越來越好,女性覺醒成爲常識的今天,男人之所以能夠傷害我們,一定是經過了我們的允許。就像黃聖依在《再見愛人》裡說的,自己多年來在婚姻裡的失權過程,一是因爲信任,二是因爲她自己懶。因爲懶得管,就慢慢放棄了屬於自己的權利和自己的東西。

女人失去自我的過程,也是對男人等靠要的過程。

另外,我們太喜歡把自己的感受與體驗,建立男性的給予與認可上了。

女人痛苦的根源,是把人與世界的關係,主動縮小到了女人與男人的關係上;而男人油膩、渣爛,卻活得無比自洽的原因,恰恰是因爲他們從來不在乎女性的看法。

《再見愛人》裡,手哥跟楊子都是典型的以自我爲中心。手哥明知道老婆要什麼,但他的態度是你要你的,我做我的。

楊子也知道黃聖依需要什麼,但他的態度是,小孩子鬧鬧脾氣就過去了,不必當真。

李行亮更知道麥琳要什麼,他的態度是錢在你那兒,你想要的可以自己買。

他們既不擔心自己的形象在伴侶眼裡受損,更不會有“伴侶對我不認可,是我人生失敗”的想法。

當婚姻走到崩潰的邊緣,他們可能也會後悔,但絕不會像“瑞士捲主婦”與麥琳那樣,自怨自憐,拉人評理。

自憐是一把刀,傷不了別人,只會閹割女性的自我。

麥琳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關於她的問題,我們之前已經發過兩篇文章進行討論。而“瑞士捲主婦”,與所有因她的視頻而陷於自怨自憐的女性,都是民間版的麥琳。

當女性陷於自怨,自憐,過分在意男人的態度,最後一定會走向自證——用更多的努力與付出去討好男人,希望獲得愛與認可。

這時候的女性,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個巨大的男權陷阱,在這個陷阱裡,她既是受害者,也是合謀。

麥琳們被壓榨的同時,又在全心全意地維護那個自己被壓榨的世界。攀比誰家老公送的禮物貴,在意誰家老公更寵老婆,過分“愛男”,不捨得讓男人受一點苦。

當她們有機會走出家庭時,會因爲擔心家裡沒她就會塌而選擇主動留下;這一切,都會演變成另外一場更爲劇烈的自怨自艾。

她們無論多麼痛苦,都不做出走的娜拉,是爲了自證偉大;自證男人沒她活不下去;自證自己終將獲得男人頒發的勳章。與之相悖的是,她們的過度付出與過度索取,只會豢養出一個叛逆期的“兒子”,而無法得到懂得感恩的男人。

我經常說常識最重要。

讓我們痛苦的東西,本質上都是反常識的。

兩個需要女性牢記的常識,一是兩性關係不是人生唯一;二是健康的兩性關係,是男女合作,女人絕不當媽。

當女人有了這樣的常識,就不會讓自己陷於自憐。

永遠不要做照耀、照顧男人的女人。男人不需要被照耀,男權社會賦予他們的性別紅利,已經讓他們擁有太多不合理的光輝。男人更不需要被照顧,作爲成年人,他們有責任、有義務自我照顧,如果不能,建議他們一輩子呆在父母的懷裡,不配成爲丈夫、父親。

女人的幸福,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把自己拎出男性的評價體系,甚至把自己拎出他人的評價體系。

你不讓我吃算啥,你說你的,我明天買8個瑞士捲,一個人吃了。就算是家庭主婦,如果我們認可主婦是一份應該拿高薪的繁重工作,也能理直氣壯地把男人的話當屁。

讓“瑞士捲主婦”與麥琳們走出困境的,不是李行亮們變成聽話的“好大兒”,是女性走出母性,勇敢地成爲健全的自我,進而梳理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正如伍爾芙在《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裡所寫:

等我們學會從事物本身看天、看樹、看一切;等我們面對現實——因爲這就是現實,我們沒有臂膀可以依靠,只能自己前進——我們的關係不僅僅是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而是人和真實世界的關係,等到那時,機會就來了。

麥琳們的機會,不是李行亮們的覺醒,是自我的覺醒。

是站在更寬闊的天地與更寬廣的視角,尋找生命的意義。

女人屬於世界,屬於自己,女人不屬於男人,也不屬於孩子。

女人終究只有站在更大的舞臺上,才能超越男性的評價,找自己生命的意義。

往期爆文推薦

點『贊』和『在看』讓我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