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老是在外又不運動…罹患「心臟衰竭」講話都會喘!醫授7大護心秘訣
隨着現代人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在青壯年間的盛行率愈來愈高。若再加上不良嗜好如抽菸、酗酒,更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 圖/freepik
年輕時三餐在外、缺乏運動 退休後檢查發現是「心臟衰竭」
隨着現代人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在青壯年間的盛行率愈來愈高。若再加上不良嗜好如抽菸、酗酒,更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名患者剛從職場退休,年輕時爲了工作三餐外食、缺乏運動,幾年前健康檢查發現警訊:血壓、血糖及膽固醇都偏高,但無不適感就沒有持續追蹤病況。患者退休後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原以爲只是身體機能退化,經醫師診斷後卻發現是心臟衰竭,需要長期追蹤治療。
圖/潮健康
心臟衰竭惡化連「講話都會喘」 3方法評估誘發因子精準治療
簡韶甫醫師表示,心臟衰竭的病理成因,爲「心臟輸出量」和「身體需求量」無法達成平衡,導致患者疲倦、過喘、心悸、雙下肢水腫、尿量減少等,持續惡化甚至連講話都會喘,並造成心跳加快、心律不整。若同時合併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心律不整或心肌病變等疾病,將大幅增加心臟衰竭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
若患者明顯有心臟衰竭的症狀,就醫時會先以「心電圖」評估有無心律不整或缺血性心肌變化;「胸部X光」評估有無肺水腫、肋膜積水或心臟擴大;「抽血檢查」可以確認心臟衰竭指數、心肌酵素、肝腎功能、電解質、甲狀腺功能、血糖和膽固醇來檢查心臟衰竭的成因與疾病的嚴重程度。
簡韶甫醫師說明,若患者症狀與初步檢查符合心臟衰竭診斷,接下來會安排「心臟超音波」評估心臟收縮舒張功能,以及有無中度以上之瓣膜性疾病。若發現心臟衰竭的誘發因子,如缺血性心臟病或甲狀腺功能異常,則會施以特定治療,如採用心導管治療缺血性心臟病、或藥物治療甲狀腺亢進等,通常可以大幅度改善心臟衰竭的症狀。
圖/潮健康
藥物治療、健康生活都要做到 醫師曝「護心7大重點」
若經檢查後無明顯誘發心臟衰竭的特定原因,簡韶甫醫師建議透過以下「7大護心重點」,改善生活型態、積極控制危險因子和最佳藥物治療來緩解症狀:
1. 減少鹽分
吃太鹹除了會讓高血壓難以控制之外,也容易讓水分蓄積在體內造成肺水腫和下肢水腫,建議鹽分攝取每日小於3克,避免高鹽及醃製類製品。
2. 適度減重
肥胖和代謝症候羣息息相關,減重除了減輕身體負擔外,對血壓、血糖、膽固醇的控制相當有幫助,建議BMI要維持在27以下。
3. 多加運動
建議遵守「有氧運動333」守則:每週運動3次、每次大於30分鐘、心跳強度大於每分鐘130以上。
4. 戒除煙癮
吸菸對人體百害而無一利,除了造成心血管疾病外,也會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病。
5. 酒精少喝
建議一天飲酒量:啤酒小於350毫升、紅酒小於150毫升、威士忌小於30毫升,若超過則會增加心律不整及心臟衰竭的風險。
6. 藥物治療
現今有不少藥物證實對心臟衰竭患者有效,可顯著提升存活率。患者需遵從醫囑按時藥物治療,切記不可自行停藥,以免增加急性心臟衰竭的風險。
7. 輔助治療
患者心跳過慢,可考慮裝置心臟節律器,增加心臟輸出量。若心臟收縮功能太低,可和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使用「心臟再同步治療裝置」。若患者曾因心臟衰竭發生過惡性心律不整,則可考慮利用「心臟除顫器」增加病人的存活率。
簡韶甫醫師指出,心臟衰竭經診斷後的5年存活率約只有50%,甚至比許多癌症的存活率還低。因此,及早控制危險因子、及早診斷與治療皆可避免心臟衰竭的疾病進展,以減少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本文轉載自《潮健康》,原文爲:他三餐在外、缺乏運動 退休後竟確診「心臟衰竭」? 醫師:護心「7大重點」要學會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