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大腦漏電」成癲癇積重症 臺灣領先全球治療成功

林小姐記者會場與父親合影。(圖/記者嚴雲岑攝,下同)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現年17歲的林小姐,從12歲開始出現反覆點頭、短暫意識障礙症狀,一開始家人不以爲意,但後來卻出現大發作,今年初更因發作頻率增加,幾乎整天呈現失呆滯狀態,緊急收治住院,到院前1~2天幾乎無法清醒,後來發作頻率更到達1分鐘2次,經診斷惡化爲「癲癇重症」,大腦無法停止漏電,開發中國家死亡率高達30%。

癲癇症是大腦神經細胞不正常的放電所致,全世界約有5千萬人罹患此症,而臺灣的盛行率約爲0.6%,估計有13萬病人。大部分病人使用一或二種藥物即可有效治療;但其中約有30%的病人屬於頑固型癲癇,無論使用何種藥物皆無法有效控制癲癇發作,輕則影響生活品質,重則造成生命威脅

少女「大腦漏電」成癲癇積重症,臺灣領先全球治療成功。

收治林小姐的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急重症神經外科李靜宜醫師表示,癲癇重積症的症狀爲一次發作超過5分鐘,或5分鐘內發作多次且中間沒有恢復意識,屬於絕對的急重症,每10萬人中就有6~18人受此困擾,若未做緊急處置,可能會造成腦細胞壞死。2011年英國就有案例因觀察了好幾個月才做手術,雖然最後手術成功,病人卻陷入永久昏迷。

林小姐在今年初因爲發作頻率增加,被收治住院,在長程數位影像腦波監測下,患者腦部幾乎每分鐘都在漏電,這也解釋爲何她近期持續處於失神狀態。在醫師研判其已經惡化成「癲癇積重症」後,便緊急轉入神經內科加護病房,改注射多種抗癲癇藥物、鎮定麻醉劑生酮飲食,卻無法改善。

考慮患者癲癇仍持續發作,醫療團隊家屬溝通後,決定採行「前視丘核刺激術」,將患者腦部放置於立體定位頭架,經過精確影像定位後,把電極深入腦部,停留在前視丘核處,再將連接電極的導線連結至脈衝產生器,置於鎖骨皮下,並在前視丘處釋放電流以抑制癲癇波,並在術後以數位影像腦波室紀錄數天以評估恢復情況

▲長庚癲癇中心醫療團隊。

李宜靜說,林小姐在手術結束後,腦波的情況有了顯著改善,意識狀態也在一天內好轉,也可睜眼簡單用肢體動作迴應外界刺激,後來四肢活動也有進步,在慢慢停藥麻藥後,也能自行恢復行走與說話能力,並在術後一個月後就出院,也創下全球癲癇積重症治療成功的首例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腦神經內科系主任吳禹利表示,癲癇患者沒辦法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發作,可能在洗澡、看報紙或起牀就突然抽搐倒下,造成臉部與身上多處傷口。「長庚癲癇中心」自成立以來,積極推動「癲癇精準醫療」,除了輕度患者外,也針對藥物難治的頑固型癲癇病人評估治療的可行性,希望爲每位癲癇病人量身打造個人化的醫療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