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加劇年輕人攀比心
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道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近日刊發一篇文章,題爲《調查發現,近一半的年輕人患有“金錢失衡症”》,作者是傑茜卡·迪克勒。文章摘編如下:
大量證據表明,社交媒體對自尊產生了負面影響。不僅人們對自己的外表和社會地位的感受會受到影響,對財務狀況和經濟地位的認知也會受到影響。
“信用業力”信用查詢軟件最近的一份報告稱,新名詞“金錢失衡症”旨在描述一個人對自己財務狀況的扭曲認知。近三分之一的美國人(29%)稱,自己目前正經歷金錢失衡症,這往往是源於將自己的財務狀況與他人的財務狀況進行比較,然後感覺財務狀況不佳。
“信用業力”信用查詢軟件的消費金融倡導者考特尼·阿萊芙說:“金錢失衡症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與朋友或鄰居進行物質攀比。”“信用業力”說,毫不意外的是,在年輕一代中,金錢失衡症現象更加普遍。大約43%的Z世代(指在1995年至2009年間出生的人)和41%的千禧一代(指在1981年至1995年間出生的人)與他人進行比較,並感覺在財務狀況方面落後了。
美國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的註冊理財規劃師卡羅琳·麥克拉納漢說:“這是一個存在已久的問題,但社交媒體使其到了一個更嚴重的程度。”
“信用業力”還發現,許多經歷金錢失衡症的人的儲蓄高於平均水平。不過,他們也很可能會承認,自己沉迷於發財致富的想法。阿萊芙說:“在感知與現實之間存在扭曲錯位。”
美國埃德爾曼金融引擎公司的一份報告也發現,人們越來越難以感受到富足感,幾乎不論其財富多寡。
根據美聯儲對消費者財務狀況的調查,美國家庭平均淨資產近年來大幅增長,在2019年至2022年間增長了37%。然而,只有14%的美國人認爲自己富有,而且這一標準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美國公司借貸俱樂部的一份報告發現,事實上,在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美國人中,有超過一半的人稱自己過着“月光族”的生活。
長期高通脹率和不穩定削弱了大多數消費者的購買力和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社交媒體Instagram也難辭其咎。
埃德爾曼金融引擎公司的理財規劃部門主管伊莎貝爾·巴羅說:“我們發現,關於個人財務狀況的糟糕感受與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這二者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繫。”
埃德爾曼金融引擎公司的研究還發現,約四分之一的消費者因爲社交媒體而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不那麼滿意。這甚至會導致一些人因爲與“數字朋友或鄰居”攀比的壓力,而在度假、家居裝修或奢侈品等大件商品上超支。
巴羅最近註銷了自己的Instagram賬號。巴羅建議其他人減少花費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刪除存儲在網上的任何支付細節,以幫助製造“購買障礙”。這些障礙會迫使你三思而後行。巴羅說:“有時你必須爲自己設置護欄。”
麥克拉納漢補充說,接下來,要設法解決這一金融心理問題。
麥克拉納漢說:“人們會有這種看法,必須將自己打造成成功人士,而這意味着擁有昂貴的手錶或好車。但這種看法是不對的。你必須確保自己感受到幸福,而物質不一定會讓你快樂。”(編譯/胡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