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銀行系AIC進入“大航海時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欣 程維妙 北京報道
“這是進入了大航海時代。”一位業內人士對“9.24”AIC試點擴容政策如此評論道。
2024年9月24日晚,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範圍的通知》(下稱“100號文”)。不僅將試點城市範圍從上海擴大至北京、天津、重慶等18個城市,還放寬了股權投資金額、比例限制。
上述政策出臺後,銀行系AIC加速入局,各地AIC接連開花落地。10月18日,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2024金融街論壇年會”披露,新一批18個試點城市簽約意向性基金規模已超過2500億元。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自“9.24”至今,AIC簽約意向基金已接近3000億元。
AIC是五大國有行全資設立的、專門從事市場化債權轉股權及配套支持業務機構,成立初期主要是爲解決銀行不良資產和企業槓桿率較高的問題。在創投領域,相比政府母基金、VC/PE等投資主體,銀行系AIC雖並不爲大衆所熟知,但伴隨着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以及銀行參與企業股權投資的漸進式改革,AIC的業務範圍正從以債轉股爲目的股權投資業務,向更廣闊的股權投資領域延伸,逐漸成爲一級股權投資市場的重要出資人。
不過,在業界對AIC寄予厚望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創投屬於風險投資,新技術革命對創業投資要求極高。其不僅要求投資人有前瞻和遠見做到“投早、投小”,更要求創業資本能夠保持耐心和長期主義,成爲一項穿越週期的事業。
當前,AIC尚處起步階段,還面臨着臨流動性管理、資本管理、風險管理、人才與文化建設方面的多重挑戰,須進一步提高風險偏好和專業投研能力,深耕行業,發掘並培育好項目。
AIC基金紛紛“落子” 雙GP模式較爲常見
“9.24”後,銀行系AIC正在加速入局。據中國銀行研究院11月28日發佈的《2025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顯示,AIC股權投資試點擴政策發佈一個月,5家AIC新簽約的股權投資基金意向規模已近3000億元,佔存量債轉股業務資產規模的比重達26%。
例如,10月8日,杭州正式啓動AIC股權投資試點落地。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旗下AIC和在杭分支機構,分別與杭州市、區兩級相關國企簽署合作協議,意向落地基金規模達900億元。這意味着杭州成爲全國首個與五大AIC實現全面合作的城市。
10月10日,深圳市福田區分別與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相關方簽署合作協議,同時落地2只AIC股權投資試點基金,至此深圳市AIC股權投資試點基金總規模達320億元,全力推動耐心資本、長期資金入市。
北京對此也早有佈局,今年8月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股權投資試點在京啓動。9月,在北京試點後設立的首隻股權基金總規模20億元,首單業務已落地西城區: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工銀投資”)、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北京股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科創股權投資基金——北京工融順禧基金。該基金總規模20億元,將重點支持北交所上市前創新型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助力北京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戰略性產業集羣。
據工銀投資總經理王剛在第19屆21世紀金融年會上介紹,自AIC股權投資試點擴圍以來,工銀投資建立了專營專業團隊、專有營銷、專項資金保障、專屬業績考覈、專門風險管控等工作體系;強化多級聯動,聯動試點城市分行,在18個試點城市與地方政府、產投平臺等達成戰略合作意向,簽署超千億元基金合作協議,正積極推進後續基金搭建,加快實現項目落地。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上述AIC基金大多是與國資GP合作。從基金投向來看,各地AIC基金大多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助力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有做股權業務人員也告訴本報記者,以其所在機構來看,目前AIC基金投向主要是選擇一些中早期的科創企業,或者中後期成長型的、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公司。
從已簽約的AIC基金中可見,目前AIC多與國資GP(注:普通合夥人)合作,並且雙GP模式比較常見。
一位頭部投行人士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雙GP合作模式主要是基於100號文中要求“AIC附屬機構擔任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或執行事務合夥人,要加強對基金的主動管理”,因此AIC會更多參與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時,擔任GP職責也有助於銀行與企業更深入地合作,爲企業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
“從結果來看,目前AIC機構多以和國資GP合作,這是因爲市場化GP的玩法與監管目前的要求不一樣。”一位頭部AIC資深業務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AIC機構在與一些頭部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者互聯網巨頭的產投平臺接觸中發現,這類市場化GP更希望自己做管理人,其他出資方都是純LP(注:有限合夥人),不希望在決策方面充分參與。這與監管提出的銀行AIC機構必須參與基金的實際管理,做基金管理人或執行事務合夥人的要求暫不符,因此AIC機構和市場化GP還在相互磨合中。
對於AIC投資風險管控,100號文提出,AIC要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及時對股權投資試點業務情況進行總結評估,夯實風險管理基礎,加強風險監測,有效防控各類風險。按照股權投資業務規律和特點,建立健全長週期、差異化的績效考覈體系。落實盡職免責要求,完善容錯糾錯機制。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上述監管政策還有待細化,如此機構才能根據細則制定具體執行的風控標準。
上述AIC資深業務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其所在機構來看,AIC的風控考覈目前正在從單項目考覈向以基金爲維度轉變。因爲在單項目考覈中,假設共有15個項目,只要其中一個項目出現虧損,便要承擔虧損風險,而以基金爲維度則是看整體項目是否盈利,可平滑單個項目的個體風險。
銀行參與企業股權投資:從掣肘到肩負重要使命
“AIC這塊還在學習中”“不太懂”。本報記者採訪中,不少位機構投行部的人士、部分VC/PE人士都表示對AIC不瞭解,甚至有人問:“AIC是什麼?”連專門做AIC的業務經理都感慨:“我們這行太小衆了!”
AIC全稱是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是主要從事銀行債權轉股權及配套支持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創投領域,此前更爲外界熟知的投資主體是政府母基金、VC/PE等,銀行AIC相對比較小衆。
值得注意的是,AIC的背後,是銀行參與股權投資從無到有,再到全面推進,整整歷經29年的漸進式改革。
出於監管要求及資金安全,商業銀行不能直接進行股權投資,故銀行在私募股權市場的參與度一直很低。據銀行業理財登記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道(2024年上)》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銀行對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總額僅爲3500億元。根據1995年頒佈的《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託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這意味着商業銀行不能直接進行股權投資。
據本報記者綜合瞭解,在監管放寬銀行參與股權投資限制之前,商業銀行參與企業股權投資業務大致有通過境外子公司間接投資內地權益市場,以設立產業基金的方式運作,或者通過募集理財資金方式間接投資工商企業股權。此外,商業銀行還可以通過加大與外部各類機構合作,爲企業提供綜合金融(包括髮放認股權貸款等)服務。
2016年以來,監管當局不斷放寬銀行參與股權投資的限制。2016年4月,銀監會、科技部與央行聯合出臺《關於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開展科創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鼓勵銀行探索投貸聯動,在五個示範區啓動投貸聯動試點。這被業內稱爲“真正改變商業銀行在一級市場佈局的節點”。
2017年下半年,五大國有行相繼成立了首批試點銀行債轉股實施機構,分別爲: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工銀投資”)、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農銀投資”)、中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銀投資”)、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建信投資”)和交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交銀投資”)。這五大AIC主要從事市場化債權轉股權及配套支持業務,如收購銀行對企業的債權,對於未能轉股的債權實行重組、轉讓和處置,投資企業股權,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等。
2018年,原銀保監會印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開啓了商業銀行參與股權投資業務的新探索。不過,此階段商業銀行AIC主要從事的銀行債權轉股權工作,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股權投資。
直到2021年,商業銀行參與股權投資業務才真正放寬,原銀保監會印發《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指導意見》,鼓勵AIC在業務範圍內,在上海依法依規試點開展不以債轉股爲目的的科技企業股權投資業務。
近年隨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創業投資成爲決策層提及的高頻詞,也讓銀行開展直接股權投資找到了切口。202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2024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是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6月,“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直接股權投資試點範圍”被明確寫入“創投十七條”。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對此表示,我國是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銀行業資產佔金融機構總資產的比重超過了90%,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引導銀行加大對科技創新和創業投資的支持力度還有很大潛力。
“國家高度重視科技金融股權投資,賦予了AIC重要的使命。”前述工銀投資總經理王剛表示,股權投資較之傳統銀行信貸而言,天然高度契合科技型企業週期長、風險高、輕資產等特點,可以爲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對科技創新具有顯著促進作用。王剛認爲,上述系列相關政策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於充分發揮AIC在創業投資、股權投資、企業重組等方面專業優勢的認可。同時也表明國家對AIC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當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的耐心資本給予了殷切期望。
中國銀行研究院還引用投中研究院數據稱,2021年至2024年1月末,五大行AIC作爲普通合夥人LP,已累計認繳出資股權投資基金超過2900億元,合計投資基金超過180只,逐漸成爲一級股權投資市場的重要出資人。
預計帶動股權投資超2000億元
相比債務融資,股權投資具有投入規模大、不需要企業定期支付利息或本金等特點,與科技企業成長特點更相適應。
工商銀行投資銀行部楊澤在《銀行家》雜誌撰文表示,經過持續探索,商業銀行在培育和壯大耐心資本方面逐漸形成的模式之一是,基於商業銀行內部投資子公司牌照,拓展耐心資本來源。主要是整合銀行集團內債轉股、理財、保險、基金等金融牌照,充分發揮集團子公司的股權投資功能,滿足科技型企業的股權融資需求。例如以AIC股權投資試點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更好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等。
中信建投研報認爲,AIC將成爲科技金融市場中重要的耐心資本。一方面,利用其廣泛的客戶基礎、龐大的網絡和全面的牌照資源,爲科技型企業提供了包括股權和債權在內的綜合金融服務。另一方面,AIC更加重視企業的行業價值、增長潛力和技術創新能力,能夠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並參與公司治理,實現高質量穩定運營。
王剛認爲,AIC能夠發揮集團客戶資源豐富、產品體系相對完善等優勢,通過投貸聯動,提供“股權+債權”“融資+融智”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全鏈條、全生命週期多元化接力式服務不同階段科創企業,耐心幫助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成長。此外,AIC可以依託母行強大的資本資金實力和廣泛籌融資渠道,既可以通過發行金融債等方式融入資金,又可利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債轉股投資計劃等產品,發揮國有資本的戰略引領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支持科技創新。
隨着放寬AIC的投資金額和比例限制,AIC能夠撬動的資金規模也隨之擴大。“9.24”政策明確提出,AIC表內資金進行股權投資金額佔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比例由原來的4%提高到 10%,投資單隻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金額佔該基金髮行規模的比例由原來的 20% 提高到 30%。截至 2023 年末,5家AIC總資產規模5826億元。中國銀行研究院以此爲依據測算髮現,AIC表內股權投資規模有望從233 億元提升至583億元,AIC帶動的股權投資規模可達1942-2915億元。
對於AIC試點擴容對於大行的影響,國信證券首席分析師王劍表示,AIC股權直投業務試點的擴大有利於大行豐富其業務板塊,全面服務科技企業。最終的收益並不僅僅體現爲股權直投業務的盈利,還更多體現爲這些科技企業客戶帶來的存款、貸款、中間業務等各方面收益,以及它們科技突破之後對產業上下游乃至整個經濟體的外部收益。
起步階段須提高投研能力、完善機制
隨着AIC快速進軍股權投資市場,各界對其寄予厚望,但由於AIC尚處於起步階段,還面臨不少挑戰和考驗。
前述頭部投行人士稱,AIC面臨的主要考驗在於股權投資的高風險、高收益屬性,與商業銀行審慎的經營風格有一定衝突,也導致在考覈層面指標設定難度較大。此前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中,李雲澤提到“指導相關機構落實盡職免責的要求,建立健全長週期、差異化的績效考覈”,未來監管機構應引導商業銀行優化考覈機制,適當給予股權投資業務一定的風險容忍度,避免過度的風險厭惡行爲,以促進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業務發展。
此外,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股權投資領域經驗相對不足,投研能力相對較弱,需要從組織架構、考覈機制、人才管理等層面着手,完善盡職免責和激勵機制,搭建適配業務需求的人才團隊。從而發揮銀行系機構的渠道優勢,配合投貸聯動等措施,實現對有融資需求企業的綜合化服務。
“總體來看,當前AIC參與純股權投資尚處於起步階段,不僅需進一步提高風險偏好和專業投研能力,還要在機制上下功夫,完善容錯機制、考覈體系,充分激發其參與積極性。”財信研究院分析師劉曉婷表示,從債轉股切換到純股權投資,AIC將面臨新的考驗。一方面,AIC的債轉股對象以大型央國企爲主,且行業分佈上以傳統企業居多,而純股權投資主要投小投科技,在投資標的上AIC很難延用此前的經驗,而需要切換新的思維。
另一方面,AIC的債轉股業務主要在企業的成熟期進行,而純股權投資更多聚焦在早期、成長期,此階段企業風險相對大且收益不確定性高,如何提高銀行系資金的風險偏好,使其更好匹配股權投資的風險收益機制,同樣需要AIC作出較大的調整。
一位做AIC股權投資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AIC的主要難點在於機構對客戶研判難度高。不過以其所在機構來看,其在2021年初就設立了獨立部門來專門做AIC,對於重點行業、重點客戶有較深的認知和積累。他認爲,對當前一些剛剛開始做AIC的機構來說,尚需實踐方面的積累。
前述中國銀行研究院發佈的《2025年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中提到,AIC股權投資有望成爲商業銀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抓手,同時AIC面臨着流動性管理、資本管理、風險管理、人才與文化建設方面的挑戰。
首先,由於股權投資週期較長,同時AIC面臨一定的資金募集壓力,流動性受到一定限制。母行的定向降準資金是AIC的主要資金來源(約佔70%-80%),同時AIC可以通過發行債券、同業借款等進行表內融資。考慮到降準作爲央行調節市場流動性的重要工具,無法經常使用。AIC發行金融債券需對發行人進行獨立的跟蹤評級,且融資期限相對較短(目前已發行的主要爲3年期)。而股權投資通常具有較長的回收週期,AIC或面臨資產流動性限制。截至2023年末,建信、農銀、交銀AIC高流動資產/短期債務數值分別爲303.4%、394.6%、24.7%,較2021年分別下降 34.4、164.3、 58.3個百分點。
二是資本管理方面,股權投資業務風險權重較高,面臨長效資本補充機制方面限制。2022 年 6月17日,原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資本 管理辦法(試行)》規定,AIC 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5%、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6%,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雖然幾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目前資本金還較爲充足,但股權投資的風險權重較高(250%),爲提升預期損失吸收能力並維持良好的業務拓展能力,長期看,AIC 將面臨長效資本補充機制的挑戰。
三是風險管理方面,股權投資面臨較高的市場風險、投資決策風險,AIC 面臨風險管理能力建設挑戰。首先,股權投資的價值受市場環境影響較大,尤其是對於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其估值可能因市場條件的變化而大幅波動。其次,科技行業創業風險較高,行業環境變化、經營決策失誤,均易導致公司業績下滑、破產等不利情況發生。此外,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經營狀況和風險特徵差異較大,較難深入準確評估。
四是人才機制方面,AIC 股權投資試點的擴大,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更加迫切。首先,AIC 開展股權投資需要具備深厚金融背景、豐富投資經驗和對特 定行業深刻理解的專業人才,這類人才在市場上相對稀缺,尤其是在銀行系AIC 中,人才轉型和培養面臨較大挑戰。其次,股權投資業務的回報週期更長,險更高,如何設計合理的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是 AIC 面臨的又一大難題。此外,銀行傳統上對風險的低容忍度可能與股權投資所需的高風險承受能力產生衝突,影響投資決策的靈活性。
此外,退出問題也是AIC基金面臨的一大難題。一位投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以VC/PE的經驗來看,“退出難”困境一直持續,IPO退出是一個主要渠道,不過近年隨着IPO放緩,退出問題加劇。加上募資難,融不到錢,不少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都“趴窩”了。
“目前,我國風險創業投資的退出渠道單一、難度較大,降低了支持創新的意願,抑制了資本投早、投小的熱情。我國創投資本多數只能通過IPO退出,其他退出手段不足。儘管區域性股權市場已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的制度安排,但實際份額轉讓規模相對較低。”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恆也談到。
清科私募通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VC和早期投資機構合計退出2053.75億元,其中76.8%通過IPO和上市後減持退出,股權轉讓、併購、回購和清算退出的比例分別爲12.8%、8.1%、1.8%和0.03%。羅志恆建議,未來改革的方向或是進一步拓寬併購重組退出渠道;支持發展併購基金和創業投資二級市場基金,優化私募基金份額轉讓業務流程和定價機制等。他還稱,耐心資本的培育需要“募投管退”全鏈條優化,涉及多部門協調。
“當前,股權投資行業正迴歸到一個更長期視角,更穩健、更可持續發展的狀態。股權投資是一項穿越週期的事業,去僞存真,資本只會青睞真正的價值所在。追逐風口已經不再是賺錢的途徑,只有深耕行業、真正具備發掘且培育好項目能力的投資機構,纔會笑到最後。”在今年6月一場行業研討會上,與會人士說道。
(本報記者李願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