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曹縣:全家備戰六一!媽媽做裁縫 姥姥包裝

從菏澤到曹縣只需一張四塊錢的火車票。火車上,曹縣朱洪廟鄉的付先生在看本地網紅大碩哥的視頻。

趙婧家主打的紅軍演出服異常火爆,早早賣斷了貨,自家倉庫加工室裡僱來的工人正在抓緊製作新一批紅軍演出服。

任恆25歲 大集鎮丁樓村人 這天早晨,任恆全家人聚在一起備戰“六一”。任恆負責發貨妻子負責客服媽媽裁縫姥姥包裝,小姨粘貼輔料,岳父做頭盔。除此之外,還請來了一個親戚幫忙做飯。 任恆從初中時便開始幫助家裡打理網店。他表示現在的生意遠不如以前好做,開店的人越來越多,同質化的競爭也越來越大,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家主經營的士兵服大打價格戰,以前280元一件的士兵服現在只能賣一百多元,利潤空間大減,他說如果再降價競爭也沒辦法,只能死磕到底。

李燕24歲 大集鎮丁樓村人 李燕自幼家中貧困,初中便輟學,父親在外做電工,母親在家種地。2012年開始,李燕東拼西湊借了3000塊錢買電腦,一步步打電話詢問親戚如何操作,就這樣摸索着開了自己的網店,代賣演出服,賺取中間差價。2015年開始,李燕開始做自己的主打產品——改良版漢服,80元一件。相比於一次性的演出服,李燕的改良版漢服做得更精細化一些,她將上衣、裙子、髮飾、髮簪、貼紙等包裝成套出售,相比於市面上的漢服,她的價格又相對低廉,受到大中小學生的喜愛。每年李燕都會設計3-5個新款,如今競爭加大,她認爲得時刻創新,做點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才行。

趙婧31歲 大集鎮丁樓村人 趙婧畢業煙臺大學室內設計專業,2011年大學畢業,在煙臺工作了八個月的時間。那時候看到村裡人做電商有時候一單就掙到自己在煙臺一個月的工資,便決定回家鄉協助父親一起創辦電商公司。趙婧表示,剛開始做的時候競爭小利潤大,自己學的設計專業,也對口承包了網店的美編和運營。同樣畢業於山東大學法律系的老公姜彪也放棄律所工作回來一起創業,目前承包了大集鎮申通物流,近日,單這一家物流日走貨量高達六萬件。臨近“六一”,夫妻倆異常忙碌,將兩個小孩交給爺爺奶奶照看。倆人雖在一個村子工作,但也已經一個多月沒在一張桌子上一起吃飯了。

李寶40歲 大集鎮胡王莊村人 李寶是土生土長的大集鎮人,見證了家鄉幾十年來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大集鎮大多數人在做影樓服裝和佈景的生意,那時候曹縣還是貧困縣,李寶家中也不富裕,爲了讓弟弟妹妹繼續上學,自己放棄了已經考上的讀大學的機會,去青海做了兩年的汽車兵,退伍之後,做起了四處奔波的大車司機。2013年,李寶回到村裡,跟着其他親戚學做演出服網店。剛開始開店的時候物流和原料都不發達,每天都得騎着摩托或者坐一小時公交去送快遞,有一次李寶看了一個軍旅舞蹈,跑到紹興才尋到合適的布料,創作了銷售至今的主打服裝迷彩軍隊演出服。有時候,李寶也會想念開大車的時光,“我還挺享受到處跑着送貨的感覺。”

羣英44歲 大集鎮南街村人 做饅頭是範羣英從小就會的手藝,從2012年開始,他和妻子便跑到秦皇島,開始給玻璃廠裡的工人批量供貨饅頭,3年後,玻璃廠效益不行,夫妻倆又跑到銀川。這些年在外跑來跑去也掙到一些錢,但2015年,範羣英的父親檢測出肺癌,給父親看病治療的費用加上兩個孩子上學的學費,掙的錢很快就所剩無幾了。2018年,爲了能夠守着在老家讀書的孩子,夫婦倆回到家鄉賣饅頭,2020年開始嘗試在線上賣饅頭。妻子劉明翠告訴我們,雖然賣饅頭不像賣演出服那樣有巨大的市場和利潤空間,但是沒有明顯的淡旺季,生意相對平穩,他們兩個人忙也剛剛好,不會太累。

曹縣火了。

距離縣中心20多公里外的大集鎮是曹縣有名的電商村聚集地,也是全國最大的兒童表演服加工銷售基地。全鎮共有網店18000餘家,表演服飾有限公司近3000家。

在這裡,從不缺乏新入局和想入局的人,有人不遠千里來進貨,也有人蔘觀拜訪學習經驗。人們好奇,十幾年的時間,一座北方小城如何將電商產業做得風生水起,電商如何改變鄉村,又如何改變鄉村裡的人。

網絡上的人們一邊好奇一邊調侃,而真正生活在曹縣的人們,也同樣過着熱火朝天的生活。

“在外東奔西跑 不如回家淘寶

沿着萬桑路主路一直往南,就來到大集鎮,在街道兩旁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商鋪,布料切條、繡花輔料、襯布廠、電動車、物流、電腦維修等。

街道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塊路牌,上寫着“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寶”的宣傳標語,電線杆上也貼着各種招聘網店運營和美工修圖的廣告。晌午的大街上不算吵鬧,只有時不時拉着廢布料頭、廢紙箱的三輪車和拉着五顏六色表演服的貨車在街面上穿梭。

沿着大集鎮的主路一直開,拐進丁樓村一家主賣拉丁舞演出服的公司,徐偉金平夫妻倆在倉庫裡忙碌着,查收訂單、客服回覆、找貨發貨,夫婦倆在電腦前和倉庫裡來回穿梭。對於以兒童演出服爲主打產業的大集鎮村民來說,“六一”就是他們的“雙十一”,這樣的忙碌狀態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

徐偉是山東臨沂人,妻子趙金平是當地人,夫妻二人畢業後便留在煙臺一家汽車零部件廠做銷售和計量,每人月收入四五千,工作相對穩定。去年12月底,在煙臺待了三十多年後,夫婦倆辭掉工作來到大集鎮做演出服網店,趙金平說,她一方面想給正在讀大學的兒子打個前陣,另一方面看到村裡其他人生意旺盛也確實有些羨慕,希望趁着年紀還不大能再闖一闖。

趙金平的哥哥和弟弟都在村子裡開着規模不小的網店,依託於農村之間的親戚關係,夫妻二人在網上開了店,掛出演出服圖片,和弟弟共用倉庫拿貨,很快就上手了。

窮則思變 轉型開網店

像徐偉夫婦一樣想要儘快入局的人並不少,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商機吸引着家家戶戶想賺錢的人。

大集鎮電商辦主任張慧說,2011年她剛來曹縣的時候,大街上只有兩家飯店,其中一家還準備關門了,娛樂場所更是一家都沒有,正是因爲曹縣太窮了,窮則思變,所以大家纔開始轉型創業。

丁樓村支部書記任慶生是村裡最早一批開始做網店的人。2009年之前,任慶生一直在外地做電工,妻子在當地紗廠工作。夫妻倆最初在網上銷售影樓服裝,直到廣東的一個學校找來詢問是否售賣演出服,夫妻倆才發現,演出服的利潤遠遠高於影樓服裝。2010年的“五一”和“六一”,節假日演出活動增多,任慶生夫妻倆的網店生意也火爆起來,二人開始轉型做演出服。

2012年開始,開網店賣演出服的人陸陸續續賺到了錢,大集鎮電商潮開始興起。當地規模較小的家庭網店爲了節約成本,會選擇只開網店,然後根據訂單從村子裡較大規模網店裡拿貨賺差價。就這樣,村落特有的熟人關係造就了村內貨品資源的共享和流通。

大集鎮的電商發展呈現家庭式網店的特點,每個家庭都是一家公司,擁有自己的主打服裝,一旦賣爆一個產品,就能供不應求。但爆款服裝的出現需要日復一日的研究和創新,也需要一定的運氣。

如今,中國平均每賣出十件演出服,就有七件來自曹縣,演出服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多產業發展,物流和輔料產業應運而生,主幹街道上飯店也從兩家變成了六十多家。十多年來,被改變的除了村莊,還有村莊裡的人。

兒子兒媳創業父母做後勤

下午四點,村莊的街道上開始熱鬧起來,鎮上二十多家物流派出車輛去村子裡挨家挨戶取貨,在村莊的部分路口甚至會堵車。

脫離主幹道之外的生活,是屬於這個農村原本的靜謐。

兒子兒媳回曹縣創業,徐偉的父母也跟着從煙臺來到了丁樓村,如今在這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給辛苦工作的兒子兒媳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儘管端上飯桌的飯倆人也顧不上吃,但他們還是做得比較豐盛。

已經七十多的老兩口種了一輩子的地,對於兒子的網店和電商事業,他們不懂也幫不上忙,在這裡,他們又操回老本行,在網店倉庫外的空地上種上了蔬菜瓜果和海棠花。

“以前我們在老家種花生,這邊種菜籽”。說起如何種下菜籽,徐偉父親說得頭頭是道,面對菜地裡的蔬菜瓜果,他也能一一指認出來。談及兒子兒媳一天到晚在忙的網店,他擺擺手說:“我們不懂網上那個,他們不懂地裡這個。”(A08-A09版採寫/攝影 新京報記者 王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