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活動現場
10月11日,由中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支部(以下簡稱“聯合黨支部”)、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中共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委員會承辦的“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以下簡稱“中大新華”)主題黨日活動暨“施予受”平臺對接儀式在我校東莞校區體育館舉行。
此次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作爲“生命接力先鋒隊”走入中國高等院校的第一站,開啓了動員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和普及傳播捐獻理念之門,樹立了當代大學生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認識,傳揚了無私奉獻的志願精神,幫助新時代青年爲世界器官捐獻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出席活動的有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校長王庭槐、黨委書記周雲等學校黨政班子成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書記、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洪濤,以及聯合黨支部黨員代表,中大新華師生、黨員代表、入黨積極分子共計3000餘人。活動由王庭槐校長主持。會場外,中大新華師生同步在線觀看活動直播。
“生命接力先鋒隊”走進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活動現場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校長王庭槐主持活動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黨委書記周雲致歡迎辭
周雲書記代表中大新華師生向“生命接力先鋒隊”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她表示,中大新華始終秉承孫中山先生“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之校訓,堅持以社會人才需求爲導向,堅持“育人爲本、質量第一”的宗旨,培養具有優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養、自主創新意識、紮實理論基礎和較強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希望每位中大新華人都要時刻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勇於擔當作爲,走在前、作表率,志願成爲“生命接力先鋒隊”中的一份子,把這一充滿愛心的實踐活動組織好、實施好,讓中大新華的新時代青年都能成爲既有遠大志向又兼具愛國爲民崇高精神的合格人才。
▽
黃潔夫理事長爲中大新華師生講授《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國器官移植事業》主題講座,並一一回答了學生代表提出的問題。他表示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發展。在國家衛健委指導下,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銳意進取,我國目前已成爲世界器官移植第二大國,相信三年後,中國將成爲世界器官移植第一大國。自2015年1月1日起,公民志願捐獻成爲中國器官移植唯一合法來源。該規定實施的第一年,國內就實現了2775例公民身後器官自願捐獻,此後每年平均增長20%左右,到2018年達6302例。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佈的《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中提出,鼓勵黨員、幹部去世後捐獻器官或遺體。截至目前,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誌願登記已達145萬人次。相比我國14億人口,超9000萬黨員,器官捐獻的理念宣傳與教育還遠遠不夠。爲此,黃潔夫呼籲,希望廣大黨員幹部、青年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傳承弘揚大愛精神,帶頭參與器官捐獻工作,推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中發揚光大。
據悉,黃潔夫從2005年始至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器官移植的指導原則並結合中國國情領導了中國移植事業的十餘年來卓絕的改革,創建了一箇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的“中國模式”,引領中國移植事業進入了一個由公民自願捐獻爲唯一合法器官來源的移植事業的新時代。2018年3月12-13日,由聯合國和梵蒂岡教皇科學院主持召開的“踐行倫理道德會議”的會議宣言高度肯定了“中國模式”與黃潔夫教授的領導作用。
▽
講座現場,學校師生紛紛向黃潔夫教授提問請教。
2018級會計學專業楊健諾同學問:在建立中國器官捐獻體系和有關制度改革的過程中還存在哪些阻力或者困難?
黃潔夫教授答:第一,經濟瓶頸,器官移植手術成本較高,如腎移植、肝移植、心肺移植等等均需要不小的費用,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壓力較大,這就要求醫療衛生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必須深化,把器官移植有關醫療服務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第二,器官移植技術普及難度大,培養器官移植人才需要多年的時間,但我國亟需強大的器官移植隊伍,但器官移植有關醫院及醫療單位目前數量依舊較少;第三,器官捐獻來源少,捐獻比例佔我國總人口數還有較大缺口,器官捐獻宣傳教育普及率還較低,仍需加強。
2018級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王建棠同學問:青年大學生如何向老一輩普及器官捐獻理念,提高他們對器官捐獻移植事業的認知?
黃潔夫教授答:社會對待接受器官捐獻理念不一而同,我們的老一輩是支持、擁護器官捐獻事業的,但由於年齡原因,對志願捐贈平臺的操作技術缺乏瞭解,我們的青年大學生就可以在這一點幫上忙,給他們講解。我們的青年大學生應該深入紮根中國文明,在校園的器官捐獻宣傳中努力學習,提高志願捐獻的意識和有關知識技能水平,同時告訴我們的長輩,生命可以在另外一種形式下延續,爲健康中國服務。
2018級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王毅同學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校護理校友先後前往武漢執行抗疫醫療任務,他們的英雄事蹟讓我非常感動,我也決定在去世後志願捐獻我的眼角膜。如果我不幸離世,而恰巧所處的基層醫院並不具備相關器官移植的技術和條件時,那麼器官捐獻是否會造成浪費?
黃潔夫教授答:有可能,但這種“浪費”相信會越來越少。死亡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臨牀死亡判定和搶救治療的過程中是有嚴格的時間執行標準的,一般是兩至三個星期。在這期間,國家衛健委聯合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紅十字會等相關部門已啓動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研判地域、交通等具體情況,來保障捐獻器官轉運順利完成。
王庭槐校長問:如何堅持黨在器官移植事業上的領導作用,我們在有關教育實踐活動中應該如何做?
黃潔夫教授答: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和體制改革是我們黨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的體現,同時也彰顯了黨中央的決心。在深化體制改革中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始終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爲統領。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量已突破9000萬。黨員先行、先鋒引領,黨員和醫務工作者們正以實際行動喚起社會公衆的觀念轉變。他們正以實際行動喚起社會公衆的觀念轉變。基於此,我相信中國器官捐獻志願有效登記人數很快就能突破1000萬。
▽
黃潔夫(左三)、趙洪濤(左一)、王庭槐(右二)、周雲(左二)、藍永金(右一)共同啓動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平臺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教授(右)向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頒發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基地單位牌匾
專題黨課結束後,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主辦的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與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完成了“施予受”平臺對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教授爲中大新華頒發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宣傳基地單位牌匾。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書記趙洪濤同志(右)向中山大學新華學院授予“生命接力先鋒隊”隊旗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生命接力先鋒隊”授旗儀式。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書記、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趙洪濤將“生命接力先鋒隊”隊旗交到中大新華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藍永金手中。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黨員代表孫大榮同學發起倡議
隨後,中大新華2018級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孫大榮同學代表全校黨員發起倡議,號召大家人人爭做推廣器官捐獻登記的宣傳大使、爭做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的愛心宣傳員、爭做“施予受”的形象代言人,積極倡導文明新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傳播大愛奉獻精神,普及推廣器官捐獻的理念和知識,做好人文關懷服務,共同推動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穩步健康發展。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師生踊躍在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平臺註冊登記
活動最後,與會黨員代表和師生羣衆紛紛拿出手機,通過“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加入捐獻志願者的愛心行列中。他們表示,一定會共同努力,爲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爲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據統計,活動現場登記成爲器官捐獻志願者人數達870人。
▽
王庭槐校長(左)代表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向黃潔夫理事長(右)贈送講座感謝狀
中大新華師生代表向黃潔夫理事長(中)獻花
活動現場,中大新華師生紛紛發表感想。
2019級會計學專業朱仰純同學表示,通過黨課學習我對器官移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作爲一名合格的入黨積極分子,我們要積極響應號召,傳承弘揚大愛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中發揚光大,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每一個人的加入,都會爲“生命接力先鋒隊”注入新的血液,讓愛與希望一直被傳遞下去。
2019級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鄭曉孜同學感慨道:人如蜉蝣,須臾一世,生命的意義會在時間長河中顯得渺小單薄嗎?我想是不會的。今天黃潔夫理事長從法律、醫學、國際環境的角度,科學地、全面地和我們上了一堂關於器官捐獻的黨課。我聽完受益頗多,頓然發現原來生命的意義之一是延續,是生命的接力,是逝後用殘軀給予生者以希望。隨着我國相關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以及醫療衛生水平的不斷提高,器官捐獻志願者留給人間的愛也得到了物質及制度的保障,讓愛在陽光下更好地傳遞下去。
2019級會計學院李伊琪同學表示,這次主題講座讓我更加深刻地瞭解了器官捐獻這項充滿大愛的事業。器官捐獻是大愛奉獻精神,是慈悲救人善舉,是一種生命的接力。器官捐獻志願者拯救了許多終末期器官衰竭病人,同時使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在這個世界上延續,繼續綻放發光發熱。希望加入器官捐獻支援隊伍的我,也能通過拯救他人的生命。
2019級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謝彩儀同學表示,器官捐獻是對生命的一種延續。如果能在逝世以後幫助其他人“重生”也是極有意義的。作爲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要緊跟黨的步伐,響應黨的號召,改變傳統觀念,超越歷史隔閡、文化隔閡,支持器官捐獻與移植,自願參與到器官捐獻事業中。
校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黨支部的安娜同志認爲今天的黨課令她深受感動:會前播放的器官移植宣傳短片中,小嬰兒聽到媽媽的心跳聲後停止啼哭的畫面已然讓我熱淚盈眶。聽黃部長講到,他們是抱有“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推動中國器官移植改革時,我更是心跳加速、深受鼓舞。這一刻,我看到了一名老黨員的遠見卓識和勇敢擔當,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在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時的高瞻遠矚和堅定決心。作爲一名高校教工黨員,我不僅在現場通過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網進行了志願登記,也會積極向身邊的家人朋友宣傳,讓更多的人知曉加入,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用愛讓生命延續。
軍事理論教育教研室主任盧黃熙表示,通過今天這堂意義深遠的黨課,我接受了黨中央是如何尊重生命、並努力延續生命的教育。我國將公民自願捐獻作爲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來源,這是一次深刻而徹底的革命行動,充分體現了生命觀、人類文明的與時俱進。
新聞中心馮展豪老師聽完講座後表示,青年大學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也是社會公益事業的重要力量。“生命接力先鋒隊”今天來到中山大學新華學院,也是其首次走進國內高等院校,將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青年同學們通過學習黃潔夫理事長所講授的黨課,增強了對器官捐獻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對器官捐獻事業的關注,將有效促進我國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
拓展閱讀:
“生命接力先鋒隊”是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和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聯合黨支部於2020年7月1日正式創立的黨建品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聯合黨支部圍繞“黨建引領業務推廣器官捐獻”創建黨建品牌,用黨建的理念、方法和機制,創新業務活動方式,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黨員幹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鼓勵黨員、幹部去世後捐獻器官或遺體”,移風易俗,推進器官捐獻工作。
社會組織黨組織是黨在社會組織中的戰鬥堡壘。“生命接力先鋒隊”通過主題黨日、聯學聯建等方式走進各級黨組織,發揮“黨建帶共建、黨建帶羣建”作用,提高政治能力,堅定理想信念,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帶頭參與器官捐獻宣傳與志願登記工作,激發全國人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自豪感,積極營造符合中國國情的器官捐獻文化氛圍,推進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高質量發展,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器官捐獻生命接力
器官移植是挽救終末期器官衰竭病人的唯一手段,而器官移植手術的前提是必須有捐獻器官。所以,器官捐獻是大愛奉獻精神,是慈悲救人善舉,是一種生命的接力。
登記成爲一名器官捐獻志願者,是僅爲個人自願表達捐獻意願,是對器官捐獻理念的認同,是一種支持態度的表達。公民個人自己可以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或“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實現登記,成爲器官捐獻志願者。
真正完成器官捐獻需要符合以下條件:
● 嚴格死亡判定 ● 臨牀醫學評估
● 直系親屬簽字 ● 第三方的見證
黨員先行先鋒引領
通過“生命接力先鋒隊”黨建品牌活動推廣,讓每一位黨員都能自願帶頭成爲支持器官捐獻的志願者,移風易俗,先鋒引領,凝心聚力,共同發展。
希望“生命接力先鋒隊”黨建品牌活動能獲得各級黨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通過開展聯學聯建主題黨日活動,形成器官捐獻大愛奉獻精神的宣傳合力,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大家加入到器官捐獻志願者隊伍中,推動社會正能量輿論導向,營造符合中國國情的器官捐獻文化氛圍,爲推動我國社會文明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平臺
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網於2014年3月21日正式上線,是中國第一家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網站。在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指導下,2016年10月25日,該平臺正式交付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管理,旨在向全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理念,喚起公民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認知,提高公民志願器官捐獻的意識。
施予受中的“施”代表器官捐獻者,“予”代表器官捐獻事業支持者,“受”代表器官移植受者。施予受的宗旨理念,是傳遞愛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