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人民網)
今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24年會在北京舉辦。生態環境部部長、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方執行副主席黃潤秋表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建設清潔美麗世界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作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一貫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我們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黃潤秋表示,堅持在法治化軌道上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制定修訂環境保護法等30餘部生態環境法律法規,建立實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一系列重大制度,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黃潤秋介紹,通過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2023年,全國細顆粒物(PM2.5)濃度爲30微克/立方米,比十年前下降了54%;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9.4%,比十年前提高了25.3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5%,創造了歷史新高。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5%以上。113個城市和8個地區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我們統籌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堅定有力。”黃潤秋說,通過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綠色生產力,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截至2023年底,累計淘汰落後煤炭產能10億噸、鋼鐵產能3億噸、水泥產能4億噸;95%以上煤電機組和45%以上的粗鋼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進能源轉型,煤炭消費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從十年前的67.4%下降到去年的55.3%;累計完成北方地區3900萬戶的清潔取暖和散煤治理改造;新能源公交車佔比由十年前的不到20%提高到去年的80%以上。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啓動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發佈首個產品碳足跡覈算通則標準,碳足跡管理體系加快建立。
“通過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比超過了30%,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基本建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種羣得到有效妥善保護,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黃潤秋說,“實施52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累計完成修復治理面積超過1億畝。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本世紀以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約1/4來自中國。”
黃潤秋表 示,當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綠色低碳轉型任務依然艱鉅。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來源 | 人民網
記者 | 歐陽易佳
編輯 | 吳雨桐